只要切断经济和政治的关联,经济危机在中国就不可怕

十年前的2009年,我在纪念2008年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一周年时写过一篇文章:“经济危机一周年的教训:经济危机并不可怕”。对许多中国人来说,2008年让我们第一次清楚看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而这场危机给我们的最深刻教训,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并不可怕,完全不像我们的教科书讲得那样可怕。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危机来了,大规模失业。毫无疑问,每一位失业者都有一段痛苦的经历,都值得同情和帮助。但同时,危机中几乎没人挨饿,亦没人造反。社会正常运转,甚至执政党选举和下台上台都按部就班,几乎完全不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我们耳熟能详的那种在经济危机中几千万人“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说法完全没有出现。2008年经济危机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大危机以来的最严重危机。2008年危机给资本主义社会老百姓带来的苦难不过如此,那以前许多危机的苦难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我们对2008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见”,彻底打破了中学和大学课堂上根据马克思观点而“诲人不倦”的可怕说法。

2008年的时候,中国由于自身的原因其实也落入了经济危机,落到了V字形的底部,像万科那样的大企业当时都处在现金流枯竭的破产边缘。只是2009年的四万亿刺激让中国迅速挣脱危机,走上V字形波动的上行。十年后的今天,经济危机又一次降临到了中国。我们没有独立的统计机构,没有劳动市场的灵活机制,因此,我们无法用比如失业数据来确认中国是否出现了经济危机。但直觉告诉我,中国已经面临甚至已经进入经济危机。也许我可以用p2p企业的纷纷倒闭,用网络招聘的大幅度减少,用几百万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报道来佐证自己。虽然所有这些例证都不足以确认中国出现经济危机。可是,“经济下行”这一冠冕堂皇的词汇无论如何都无法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的实际状况。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2007年的超过14%“下行”到2017年的不足7%,那确实是下行;但至少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不再是简单的下行,不再是L形的横线,而是落入了V形的底部,也就是进入了危机。最近中共中央提出经济“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个“忧”字可是1949年以来第一次被用在这种场合。1958年后的大饥荒、1978年前的经济处于崩溃边缘,都属于极其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共中央都没有用“忧”来表示经济形势,而依然说是“形势大好、不是小好”。如今的中国经济状况肯定比那两个时期强得多,但一个“忧”依然揭示了中国经济危机的真相。

中国经济为什么会走到现在的危机状况,是近来的热门话题。美中贸易战、民营企业对政策不稳定的高度担心,房价过高让人不敢消费,过快的降杠杆政策,政府挑容易的路走等等,都是被许多人提过的原因。我在这篇短文里不想讨论中国当前经济危机的具体原因,而是希望借助于我们已经了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事实,指出经济危机不可怕;或者说,可怕的不是经济危机,而是社会政治危机。

经济危机不可怕,首先在于它是资本主义经济或者市场经济的一种基本现象。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波动,严重的向下波动就是危机。我们不可能仅仅指望经济向上波动而否认向下波动。在农业社会里,自然灾害是造成危机的主要原因;严重的自然灾害甚至会造成饥荒。资本主义经济让人类摆脱了自然灾害带来的危机和饥荒,但是,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情。人类的知识永远是有限的,人类再聪明,社会再发达,即使到了中国古代圣人所说的大同世界或者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人类也不可能把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上,经济发展的波动依然是不可避免的。经济波动和作为其极端表现的经济危机是人类不可能摆脱的宿命。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人类知识的增进,又让我们能够把经济危机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降到很低,从而使经济危机尤其是它的后果不再可怕。事实上,在最近三百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经济危机屡见不鲜,但过去年代的饥荒却再也没有出现过。同时,经济危机虽然表示经济到了V形底部,但它又预示经济将从底部上行,有远见的企业家和金融家正是在此时看到了经济上行所提供的机运。

经济危机不可怕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经济危机和社会政治状况的分离。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现象。在过去的农业社会中,导致经济危机的严重自然灾害,往往和执政者违背天意联系起来。此时,或者是皇帝下罪己诏,请求上天恕罪;或者是民众造反,以恶政导致灾害天象为名而托天命来改朝换代。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一方面,君民关系改变,各色人等轮流执政;另一方面,经济危机的原因和社会政治状况脱钩,公众普遍理解经济危机不可免,何时发生与那时的政府关系不大。例如,小布什总统于2008年到期下台时,没有人把那年爆发经济危机的责任归之于他,更没有人认为他是因为那次危机下台的。当然,如果在执政期间碰到经济危机,执政党下台的可能性提高,但那也是晦气,而非真的有人认为是执政党造成了危机。比如老布什总统本想执政八年,但第二次竞选时正好碰到经济危机,只好认倒霉。所以,经济危机依然,但社会稳定,政治平顺;经济危机不再造成社会动乱。

经济危机不再可怕的第三个原因,是大众心理认可经济危机是一种正常现象。经济危机和政治分离之后,政治家和政府也就不再忌讳谈论经济危机;大众媒体更是常常把危机放在头条新闻上。因此,如果十年二十年没有发生经济危机,公众反而很奇怪。同时,政府和非政府的组织也建立了各种机构,在经济危机时帮助失业者。所以,经济危机发生时,无论自己失业与否,绝大部分人都能够地接受,而不会出现大的情绪波动。

但是在中国,经济危机始终是个禁忌词,不能用于中国的。一些人甚至声称社会主义消除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社会主义不可能出现经济危机。至于1958年的大饥荒,1978年的经济崩溃边缘,比起资本主义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危机其实都严重得多,但我们皆避而不谈,似乎1949年以后经济总是一帆风顺,都是稳定上行。这样的观念经过中小学教育的长期灌输,使得我们中国人在心理上不能接受中国也有经济危机的想法;而假设真的有了,那也一定和农业社会相同,不是经济运行的正常现象,而是皇帝的错, 因此政治家更加忌讳谈论经济危机,这就使我们难以像其他国家那样,大大方方地公开讨论发生在自己国家的经济危机。

今天的中国,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只要政治上不犯大错误,经济危机不再会造成大规模的饥荒,甚至因经济危机而饥饿的人口也不会很多;因经济危机而失业的劳动者生活水平会降低甚至明显减低,但依然会高于所谓的饥饿水平,所以,从经济上说,经济危机在中国也确实不再可怕。相反,通过经济危机,无效的企业死亡,无效的经济消灭,中国的经济效率将提高,中国将迎来新的经济上行和繁荣,将创造生产率更高的更多就业机会。因此,经济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与经济危机相联系的社会政治危机。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之所以常常发生在经济危机时期,便是因为经济和政治关联过紧。黄巾起义、闯王造反,都根源于此。1949年以后也如此。例如,没有1958年后的大饥荒,应当不会有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没有1978年前的经济崩溃边缘,也许不会有1978年的政治更迭。所以,可怕的不是经济危机,而是政治家的错误加重的灾难,是由经济危机触发的社会政治危机。为了避免可怕的社会政治危机,因此,中国需要做的,一方面是承认中国也会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在中国也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样,我们可以公开解释经济危机其实并不可怕,坦然提高我们普通人对经济危机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大规模地展开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开放,大幅度地降低政治对经济的干预,从而从根本上切断经济危机和社会政治变化之间的直接关联。

“夜话”2019年第2期,2019年1月23日

胡景北知青日记(已发布的三本汇总)

1968年,在城市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运动中,我从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来到江苏省句容县宝华人民公社凤坛大队建华生产队(现改名为江苏省句容市宝华乡凤坛行政村建华生产组)。从那时起到1977年,我在那里作为一个农民生活和劳动,在那段时间里,我写下了一些日记,估计超过50万字。现在,部分日记已经丢失;尚保有的日记,有一些字迹已经模糊,一些纸页已经粉末化。本文是日记的一部分,是已经发布的三本的汇总。

谈谈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工资理论

如果仅仅从经济学角度讨论农业劳动力转移,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可能是农业劳动力为什么转移。我个人的观点是只要非农就业工资高于农业工资,农民就愿意转移。非农工资决定于非农劳动的边际产量,农业工资决定于农业劳动的平均产量。在农业平均产量等于非农边际产量即非农工资时,两部门工资相等,农民不再转移,劳动力转移实现均衡。但经济学的标准工资理论是边际产量工资,而我把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农业工资视为平均产量工资。这样,我的观点便需要进一步讨论。这篇夜话将具体解释我的观点的经济学理性。

毫无疑问,边际产量是农业劳动力或农户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考虑一个农户。他把自己的时间配置到劳动和闲暇(或非劳动时间)两个用途上,以便获得最大的经济幸福或效用。劳动挣得收入,收入购买消费品。但劳动辛苦。因此,农户需要在劳动和闲暇之间恰当地配置时间。对任何一个农户来说,消费和闲暇两者越多越好,但农户每天或者每年的时间是个定数,多消费就得多劳动、少闲暇,多闲暇就得少消费。更重要的是,农户的消费(或闲暇)越多,新增加一单位消费(或闲暇)给他带来的幸福或效用越小,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另一方面,农户是生产者。我们假设农户产量全部自我消费。在土地和其他因素一定的前提下,农户多投入时间劳动就能获得更高产量,但农户投入的劳动时间越多,最后一小时投入的劳动带来的产量越低,这就是边际产量递减原理。这样,农户在决定把某个小时用来劳动还是休闲时,就会考虑该小时劳动带来的产量与该小时休闲哪一种选择更能增加自己的幸福感或效用。该小时劳动的产量称为劳动的边际产量。可见,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分析工具,边际产量可以帮助农户确定最优时间配置和最优消费。

现在我们考虑农户从事非农就业的可能性。假定非农工资水平由外部决定,农户从事非农劳动取得工资。若消费品价格不变,一小时工资购买的消费品数量不变,这些购买的消费品和农户自产自用的农产品给农户提供的效用没有区别。此时,农户需要在农业劳动、非农业劳动和闲暇三者之间配置时间以取得最大效用。显然,如果农户一小时非农劳动的工资购买的消费品数量超过他一小时农业劳动的产量,他将减少农业劳动时间、增加非农劳动时间,并且持续这样做,一直到农业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非农劳动工资购买的消费品数量,或者说等于非农劳动工资。由于非农就业机会提高了消费可能性,农户将重新决定总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的分配,以便实现最优,而重新配置时的参考变量现在是外部给定的非农工资。由于非农工资决定于非农劳动的边际产量,因此,边际产量工资理论对农户在最优决策是成立的。

假如非农劳动工资随着非农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不断上升,这一亦工亦农的农户将根据农业劳动边际产量等于非农工资的原则而逐渐减少农业劳动时间、增加非农劳动时间,以便取得越来越大的消费和闲暇总效用。这是一个连续过程,因此适合于边际分析。但是,在这个连续过程中,农户始终保持着兼业而不完全离开农业。这里的原因在于,随着农业劳动时间的减少,农业劳动的边际产量越来越高;在农业劳动时间趋向于零时,其边际产量甚至趋向于无限大。所以,无论非农工资如何上升,农户总能够发现和非农工资相等的农业劳动边际产量,并且按照这个标准把自己的总劳动时间分配到非农和农业劳动上,而不需要、在经济上亦不值得把总劳动时间全部分配给非农就业。假设农户在任何一个劳动小时上试图把所有劳动时间都分配到非农部门,农户在该小时上的农业劳动边际产量虽然能够经由非农工资获得补偿,但农户在该小时之外的原先农业劳动时间的边际产量高于该小时非农工资的部分将无从补偿而白白损失,农户在此时把劳动时间完全配置在非农业就会导致消费以及效用的净损失。所以,无论非农工资达到多高的水平,农户都将保持兼业,而不会完全转移出农业。

然而,现代经济史以及我们身处的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大潮又告诉我们,大多数农民没有选择兼业,而是完全离开农业并把全部劳动时间投入到非农部门。因此,我们在前面的分析或者说边际产量工资理论应当有其局限性。这一局限性突出表现在农户决策性质变化上。一旦农户跳出连续性调整农业和非农业劳动时间配置的框架,农户所面临的决策便是一次性完全转移出农业的决策。这是一种突变。对这一突变,农户要求的至少应当是农业劳动平均产量工资,也就是说,他完全转出农业的最低要求应当是他不承受上面提到的效用净损失。换句话说,他在某一劳动时间上决定把全部劳动时间用于非农就业时,他从非农就业所获得的全部工资或消费品数量,至少不低于他把这些时间用于兼业劳动所得到的数量。假设非农企业不可能给予从农业转移来的劳动力高于其非农劳动边际产量的工资,那么,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交易即实现均衡的可能性只有一种,就是非农工资等于农业劳动在那一时间上的平均产量。这样,农民在那一时间点的全部农业劳动的产量,将等于农民在那一时间点上把全部农业劳动时间用于非农部门时的所获得的那一部分非农工资总额能够购买到的产量,农民完全转移,既没有承受产量或效用净损失,也没有得到净增益。非农企业同样既没有净损失也没有净增益。因此,非农工资等于农业劳动平均产量是一个且唯一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实现农业劳动力完全转出农业的均衡的非农工资水平。

由于非农工资等于非农劳动边际产量,所以,非农工资等于农业劳动平均产量的均衡条件直接意味着在均衡时,非农劳动边际产量等于农业劳动平均产量。此外,如果我们使用类似“均衡时非农工资等于农业工资”的语句,我们又把农业工资当成农业劳动的平均产量。因此,我们可以列出农业劳动力完全转移出农业的均衡条件为

    非农工资=非农劳动边际产量=农业劳动平均产量=农业工资

我们知道,只要劳动时间达到一定长度,任何一种劳动的边际产量都将永远低于其平均产量。因此,非农工资等于农业劳动平均产量的命题便意味着非农工资即非农劳动边际产量高于农业劳动边际产量。这一点又直接引出一个新的含义:非农劳动生产率高于农业劳动生产率。这一含义恰好符合三百多年来农业劳动力转移史上的一个基本事实,就是非农劳动比农业劳动的生产率更高。相反,把农业劳动边际产量等于非农劳动边际产量作为农业劳动力完全转移的条件,既忽视了农业劳动力按照这一条件转移所承受的净损失和经济学的非理性,也不符合农业非农业两部门生产率存在明显差距的史实。

世界农业劳动力转移历史表明,绝大多数农民选择了完全转出农业而非兼业,所以,非农工资在经济史中应当至少等于农业劳动的平均产量。非农业劳动比农业劳动的生产率更高这一事实,又在经济上为非农工资等于农业劳动平均产量创造了条件。因此,我提出的非农工资等于农业工资等于农业劳动平均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均衡命题,应当有助于我们从经济学上理解农业劳动力转移这一伟大的历史现象。

“夜话”2019年第1期,2019年1月8日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超越1978年

今天是2018年最后一天。2018年马上就要过去了

这一年,中国发生了太多的重要事件。从年初的驱逐低端人口开始,修宪、贸易战、股市跌跌不休,中兴与华为事件相继、p2p和共享车前后破产、佳士加北大参与、季风书店又圣经下架、民营企业“退场”忧患起伏、还有外人“辱华”、国人疫苗等等,都在2018年强烈拨动了国人的神经。不过,如果让我猜想百年之后的历史学者回顾2018年时所选择的话题,我的猜想是“超越1978”。

1978年是中国的改开元年。2018年,中国纪念改开40周年。因此,这一年中国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点,就是2018与1978的比较:退回1978年前,维持1978年以来的改开路径,还是超越1978年。而中国人心在2018年的最大变化,就是转向了“超越1978”。

其实,早在2018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在瑞士的达沃斯论坛庄重宣布,2018年中国要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而最好的纪念方法就是推出新的、力度更大的改革开放举措,部分举措“将超出国际社会的预期”。我不知道国际社会在2018年初对中国当年进一步改开的预期是什么。但刘鹤的这一宣布已经使人感到,2018年的中国改开举措可能和1978年有得一比。

今天是2018年最后一天。回顾2018年,中国是否推出了“超出国际社会的预期”、“力度更大”的改开举措,每个人见仁见智。毫无疑问,2018年力度最大的“改开举措”,应当是修宪。它也是一个超出国际社会预期的举措。其它举措呢?《中改研究》最近发布过一篇文章:“中央明确,改革开放大招在这”。可在文章列举的所有大招中,,没有一个能够和1978年的招数相提并论;许多大招甚至连改开都算不上。例如“放宽市场准入六个‘一’”(即企业开办时间再减少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掉一半;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凡事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一律取消。)的招数,在我青年时期(改开之前),有关部门便经常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下一次又一次地提出过,因此和改开无关。还有比如扶贫、一带一路等等,同样和改开无关,因为通常所说的“改开”,是和1978年启动的重大制度变化的“改开”联系在一起的。而扶贫和一带一路,几乎无关制度变化。

在我看来,无论2018年是否推出改开举措、无论推出的改开举措孰大孰小,2018年中国的最大变化,就是人心从维持1978年以来改开路径,转到超越1978年的变化。这样的人心转变,既发生在对形势极其敏感的企业家和官员身上,也发生在以书本为主业的学者和学生身上。2018年中国有能够和1978年相比的重大举措,但没有超越1978年的举措。但在2018年中,我们中国人已经明白,1978年以来的改开路径不但不够,而且也无法继续维持。

长期以来,我们中国人心目中存在着一种幻想,即只要坚持1978年以来的改开路径,中国将逐步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这种幻想给予中国人信心和希望,并且从根本上维系着中国社会,支撑着中国经济增长。然而,在2018年,这种幻想开始破灭。举一个例子,民营企业家在2018年经历了一次“私营经济退场”的严重心悸,幸亏领导人的多次表态才救活过来。领导人对民营经济的安慰和表态亦被许多人列入2018年的改开举措中。然而,即使它们可以算改开举措,它们也仅仅在重申1978年的改开路径;但这次心悸让民营企业家认识到,1978年以来的改开路径,绝对不足以让他们在今后避免这样的以及更严重的心悸。中国要让他们再次有信心和希望,中国必须超越1978年的改开。

1978年启动的改开无疑是伟大的。它在造成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的同时,为一个一个中国人的自我发挥开辟了一定的空间。精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了这一空间。我们不需要以企业家和官员为例。仅仅观察一个最普通最下层不过的农民工,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是如何主动积极地利用这一自由空间,即使在市民那里遭到白眼,即使在企业里不能同工同酬,即使在制度上备受歧视,他们依然充分利用1978年的改开恢复给他们的部分自由,“离乡背井”(这在改开前是禁止的),在改善自己和后代生活的同时,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变化。

但是,1978年改开又是有限的。它最突出的有限性就在于它几乎完整地保持了1978年之前的社会分层和政治结构。这样,它就为“回到1978年前”准备好了后门。这也就是极少数要求回到1978年前的人能够“振振有词”的原因。社会分层可以理解为户口制度和国有企业制度。一些城市之所以能够分别出“低端人口”并驱逐之,就是因为1978年之前的户口制度在2018年依然有效。一些地方之所以能够对民营企业采取歧视甚至仇视措施,也是因为1978年之前的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私有经济的区分方式在2018年依然有效。至于1978年之前的政治结构在2018年继续有效,更是不言自明的事实。

在1978年启动的改开路径上,中国走了四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出现了庞大的中产阶级,出现了明确的企业家阶层。但是,由于1978年改开的有限性,中国已经无法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中国的希望,在于超越1978年的改开路径。正是在2018年,正是通过对改开四十周年的反思,中国企业家、中产阶级、普通人和官员开始认识到这一点,中国的人心转变了。无论中国从2019年开始如何变化,“超越1978”都会成为中国不可避免的话题和无法忽视的要求。

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我衷心地为中国祈祷!

“夜话”2018年第19期,2018年12月31日

插队落户五十周年纪念

—-我的第三本知青日记发布引言

五十年前的今天,1968年12月29日,我作为一名“算是”初中毕业的中学生,和成千上万的中学生、大学生一起,响应毛泽东在一个星期前发布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伟大号召,离开城市到农村“插队落户”,在从那一天开始的九年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农民。

在纪念自己下乡务农五十周年的今天,我同时公布自己在务农期间写作并且依然保存着的第三本日记,即在1971年9月10日至1972年1月10日的日记。这本日记和我早先公布的前两本日记一样,既是对自己那一段人生的忠实记载,也是对那个绝对专制时期的忠实记载。

是的,我的日记清楚地表明,当年十八岁的我,真诚地相信毛泽东的话“句句是真理”(林彪语)。虽然林彪在我这本日记写作期间试图杀害毛泽东并在失败后逃亡而丧身异国,我依然相信林彪这句话,相信毛泽东就是真理,相信在毛泽东“舆论一律”管制下的官办报纸的每一句话,因为它们传达的都是毛泽东的指示或者毛泽东指示的“精神”。我利用田间劳动的间隙,勤奋学习毛泽东的话,学习毛泽东政府的报纸,甚至大量复述报纸文字,竭力地把毛泽东的话、人民日报的内容刻进自己的大脑,融入自己的血液。

我的日记也清楚地表明,我和成千上万城市青年一样,真诚地响应毛泽东的伟大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当农民。我们对毛泽东没有任何怀疑,不但对打倒刘少奇林彪陈伯达没有任何不满,对打倒美帝国主义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没有任何动摇,对反抗美帝国主义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没有任何动摇,而且对自己到农村当农民没有任何犹豫,对自己艰苦的生活境况没有任何怨言:像一个伊斯兰教的狂热殉道者那样,我把自己的一切信仰、一切希望寄托在毛泽东身上! 

我的日记同时清楚地表明,在毛泽东政府时期,我完全不知道正在全世界展开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大潮,完全不知道世界上存在“自由思想”的可能性,完全不知道中国早已有过“主权在民”的讨论;我亦完全不知道其它国家普通老百姓竟然能够吃饱饭。当然,我更不可能想象,只要毛泽东一去世,中国普通老百姓包括我自己也能够吃饱饭。

所以,我对毛泽东的无限信仰,完全是在毛泽东时期的封闭社会和绝对专制中形成的。在那个时期,书店里只有马列毛的书与真心或假意的马列毛学习心得的书(之所以说“假意”,是因为许多马列主义理论家在文革中被毛泽东和红卫兵发现原来是“打着红旗反红旗”);报纸上只有毛泽东的声音和中国形势一片大好、外国形势一片萧条的报道。记得毛泽东去世后,中国的绝对专制开始动摇,封闭社会开始解冻,我自己通过高考成为大学生。一次,我完全是为了批判马尔萨斯的资产阶级人口论而到大学图书馆借阅他的书。但图书管理员告诉我,我没有资格看他的书,因为按照规定,那样的坏书要局长以上干部才能够看。这类规定,自然是从毛泽东政府制定并延续下来的。其实,即使在今天,按照从那时延续下来的规定,大学生依然没有资格在图书馆内阅读许多公开发行的书刊。因此,即使在今天,绝对专制虽然不再,但强烈的相对专制依然笼罩着中国社会,重回绝对专制的危险依然存在于中国面前。

毫无疑问,真诚的信仰是人类最可宝贵的品质之一。但是,一个绝对专制或者强烈的相对专制下造就的真诚信仰者,却是一种变态的对其它信仰充满仇恨的极端分子,是一种无视事实无视逻辑的偏执狂。我的日记充分说明,我自己当年正走在这条危险的道路上。只是因为我愿意读书,更重要的是因为毛泽东的“过早”去世、让中国又一次有了“封资修”(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书可读,我才逐渐地从无视事实无视逻辑的变态真诚中解脱出来,从专制主义的偏执心灵中解脱出来。今天,我依然真诚,但是我不再变态,不再仇恨,不再偏执:我的真诚现在建立在心平气和之上,建立在尊重一切人和一切信仰的爱之上,建立在正视事实尊重逻辑之上。

今天,当我和千百万知青一起纪念下乡五十周年的时候,我明白自己当年的真诚恰恰处在错误的历史方向上。一个浅显的例子就是人口城乡流动的方向。面对我们现在每天都无法避免地接触到的农民工,那数亿无需伟人号召而义无反顾、自觉自愿地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中国农民,我们怎么能够想象,五十年前竟然有人用“伟大号召”去强制数千万城市人流向农村?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这是最近几百年人类现代史上最显著最没有争议的大趋势,是与任何主义和社会制度最少关联的大潮流。在整个人类现代史上,也许只有中国在六十年代的知青运动和柬埔寨在七十年代的下乡运动,大规模地把城市人迁往农村,才是真正的反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行为。而五十年前,我和千百万知青,用我们的真诚去充当这样的反历史行为的主体,今天又如何能够用“真诚”、用“青春无悔”为自己辩护、为“伟大”但显然是反动的上山下乡号召辩护?

因此,在纪念自己下乡五十周年并重新阅读自己知青日记的时候,我明白,最需要的是吸取教训,让自己了解世界上各种想法和主义,让自己认识历史的大方向,从而在顺应历史大方向的道路上保持真诚,并且让自己当年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真诚”不再在后代重新出现。如今,当我看到幼儿园小朋友长时间地坐在电视机前听某位领袖讲话时,当我见到报纸重新“舆论一律”时,我知道自己当年对“伟大”领袖崇拜、对其它信仰仇恨和对历史大方向无知的状况,可能正在我们后代心灵内重新种植。我希望,我的知青日记,我对自己接受专制思想经历的反思,能够再一次提醒自己和他人,让社会开放,让自己心灵开放,让孩子和青年接触不同思想,以避免孩子再一次成为充满仇恨和偏执的真诚者。

“夜话”2018年第18期,2018年12月29日

第三本日记全文:https://www.hujingbei.net/archives/1744

华为是否违法,我国应有说法

这几天,华为公司以及它的副总裁孟晚舟被加拿大拘捕的消息成为议论的焦点。不过,铺天盖地的议论没有注意到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华为公司是否真的违法了。从所有权、总部和主要经营地点诸方面看,华为无疑都是我们中国的公司。因此,华为公司是否违法,首先需要由中国确定,无论是中国政府的商务部或司法部还是中国的法院出面,我们中国自己应当先确定华为是否存在违法经营。

所谓华为的“违法经营”,指的是华为是否违法对伊朗的禁运。2006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制裁伊朗和对伊朗禁运的决议。中国对此投了赞成票。众所周知,只要中国投反对票,联合国任何制裁决议都通不过。因此,但凡联合国通过的比如制裁伊朗、朝鲜等等的决议都是中国赞成的。对伊朗的禁运制裁后来还不断强化。一直到2015年,伊朗和安理会五大国及德国达成新的妥协协议后,联合国的禁运制裁才取消。联合国常常通过各种决议,其中绝大部分是某种意愿的宣示,对成员国没有约束作用。但制裁伊朗决议却对成员国具有约束力。各成员国政府需要根据联合国决议禁止本国企业和伊朗的贸易(当然仅仅禁止联合国决议中列出的商品贸易)。事实上,2006年联合国制裁决议在我国支持下通过后,我国商务部即发布文件告知并要求包括中兴、华为在内的所有中国企业执行该决议。

现在,美国政府在本国法院控告华为公司在联合国禁运决议有效期间违反禁运法律,并为此请求加拿大逮捕了华为副总裁。此时,我们迫切需要知道的最重要的真相,是华为是否真的在那一期间违法卖给伊朗禁运商品。对此,有公信力的回答,首先应当来自我们自己的国家。这里的违法有三个层次:

(1)华为是否违反了联合国的伊朗禁运决议。

(2) 华为是否违反了我国在贯彻联合国的伊朗禁运决议时适用的法规。

假如华为违反了联合国禁运决议,便非常可能同时违反了我国贯彻联合国的伊朗禁运决议时所适用的法规,除非我国的法规对某些联合国禁运商品做了特别的豁免。另一方面,如果我国的相关法规比联合国决议包括的商品更广,华为即使没有违反联合国决议,也可能违反我国的禁运法规。

(3) 华为是否违反了其它国家尤其美国的伊朗禁运法规。

各国政府都会为贯彻联合国禁运制裁运用自己的法规。目前承担国际警察主要责任的美国更是如此。部分美国法规覆盖联合国的禁运决定,部分则扩大了禁运范围。

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的是第(1)和第(2)两个层次的答案,即华为是否违反了联合国的伊朗禁运决议,是否违反了我国的有关适用法规。对此,我国有关部门应当迅速公布答案:如果没有违反,那么,在联合国和国际共同体,在我们国家内部,先还华为清白;如果违反了,违反了哪些条款,华为将或者已经受到的我国政府的处罚是什么。我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不会一方面支持禁运,一方面又允许本国企业破坏禁运。因此,对违反联合国或者我国禁运法规的我国企业,我国自然会加以处罚。

这里,如果华为真的违反了联合国和我国的法规,在我国政府给予处罚后,华为不应当再受到其它国家政府的相应处罚,也就是说,它完成了我们政府的处罚后,它在全世界就不再受到相应处罚。世界各国企业在国际上犯法后,大都选择在本国受罚尤其受审。例如,德国大众汽车尾气造假事发后,大众公司高管都宁愿待在本国,受本国法院审判,而不愿意到外国被逮捕受审。华为如果真的违反了伊朗禁运法规并被我国和外国查实后,我相信华为也会选择在中国而不是在外国受罚。

其次,我们才需要知道华为是否违反了美国在联合国决议有效期内适用的禁运法规。显然,如果华为没有违反联合国和我国的法规,华为大体上就不会违反美国的法规。如果美国硬要用它扩大禁运范围的法规来惩罚华为,那华为也仅仅违反了美国法规,而非违反联合会决议和我国的法规。对于这类违法,我国政府也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和适当的对应法规和政策。

华为被控违反伊朗禁运法规的事件提醒我们,必须重视国际贸易中的禁运问题。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贸易国;国际禁运是常见甚至永久的现象(只要还存在流氓国家);特别是我国的近邻和长期以来“同志加兄弟”的朝鲜,当前正受到我国支持的联合国“有史以来最严厉的”禁运制裁,因此,我国人大和有关部门应当提出明确的法规,指导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在国际禁运方面的合规行为。否则的话,也许很快,我们又会听到我国企业违反朝鲜禁运法规而受到外国惩罚的消息。中兴受罚在前,华为被控在即,我衷心地希望中国企业不再出现类似事件。在这方面,我国有关部门首先应当负起对企业的告知和指导责任,并在发现可疑情形后及时调查和公示甚至处罚(若查实的话)。否则,这些可疑情形便不得不放任外国政府追查。

就国家层面说,我国已经派遣维和人员在其它国家执行世界警察的责任。今后,我国的世界警察责任只会越来越重。迄今为止,我国在联合国只是支持和赞成其它国家提出的若干国际禁运制裁措施。今后,我国完全可能在联合国主动提出对某个国家的禁运建议。就目前承担世界警察主要责任的美国来说,它所公布的关于伊朗禁运的处罚确认名单,许多犯法者亦是美国人。我国要做好世界警察,首先要做的也是规范好本国企业并对本国企业是否违反国际禁运法规给出明确说法。就此而言,我国有关部门也应当对华为是否违反伊朗禁运做出明确公告。

(注:美国关于出口禁运处罚的主要案件名录,参见例如美国司法部2018年公布的从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的结案总结,https://www.justice.gov/nsd/page/file/1044446/download。)

“夜话”2018年第17期,2018年12月12日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

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很容易看到改开四十年来中国的巨大变化和成就,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巨大成就,例如中国人吃饱饭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不过,对我来说,改开造成的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可能比经济成就更为突出。举个例子,一对夫妇在街上搀搀手这个现在再平常不过的现象,在改开之前可是大错误,属于资产阶级生活作风,这对夫妇亦可能被视为“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中的“坏分子”。记得1980年前后报纸曾专门讨论公交车上一对年轻夫妇搀手的行为该不该谴责。而1987年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还下发文件,禁唱刚刚传入大陆的台湾歌手邓丽君的《美酒加咖啡》。我在纪念改开四十周年的一篇短文中说过,作为改开起步标志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其主要工作不是开创更不是顶层设计后来发生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相反,该次会议完全没有预见到后来的改开。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一件大事,就是打破之前无所不在地统治着中国的无限皇权和绝对专制,创造了一种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正是这样的环境,让普通中国人有了一定的自由空间;正是这一不算开阔可来之不易、甚至被许多人视为可能转瞬即逝的宝贵空间,为以小岗村包产到户为开端的民间发起的经济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今天的年轻朋友们可能难以想象四十年前绝对专制下的景象。那时候,最高领导人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这可不是街头巷尾的调侃话,而是报纸上的官方语言。那时候,报纸上书籍上引用最高领导人的话,要特别地用黑体字突出标明的。那时候的大众媒体只有报纸和无线电广播,而每一份报纸的第一版最上方,一定是最高领导人的语录,每一天广播都以对最高领导人的颂歌开始。那时候,一切言论和行为必须以领导人的话为标准;任何背后议论都是反革命罪行;那时候,每个人都必须表示自己生活的社会是世界上最好的社会;对社会不满、对现实不满,就是对最高领导人的不满,就会受到惩罚。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除了最高领导人之外,其它人没有思考空间,任何创意都无从生发。除了最高领导人之外,其他人也没有行为空间,任何与众不同的言行都被视为“封资修”行为(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行为)。那时候,也谈不同意见,谈主动性积极性,但它们只是在最高领导人绝对正确的前提下讨论如何更好理解最高领导人的某句话,如何主动积极地做最高领导人乐意的事情。超出这个范围的不同意见与主动性积极性都是错误的,严重一些甚至还是反动的。因此,任何意义上的经济改革和开放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只是天方夜谭。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做的,就是通过公开承认最高领导人的个人错误和于此相应的部分制度错误即对最高领导人的无限权力安排,而在事实上打破和放弃了笼罩中国社会的无限皇权和绝对专制。从此,在中国社会,没有一个人再享有无限权力,没有一个人的话再“自动地”成为真理和其它所有人言论与行动的标准,没有一个人再能够禁止他人对自己的不敬议论和背后批评,皇权的势力范围从无限蜕变为有限。有限皇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结果,就是真理不再被垄断,标准不再被划一,而普通人也终于有了在不同真理不同标准之间选择的权力、甚至有了自创真理自立标准的权利。而只要真理不再被垄断、标准不再被划一,对某个人的忠诚也就不复成立。这是因为,报章宣传的毕竟是忠于真理;而一旦真理不为某一个人所垄断,忠于某一个人的要求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这样,中国的社会环境开始宽松,报纸头版不必一定要刊登领导人语录,书报杂志不必再用黑体突出领导人语录,领导人的话也不再成为普通人言论和行为的唯一标准,普通人也就开始有了思考、言论和行为的自由空间。

回顾一下1978年的“两个凡是”争论(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真理标准讨论”(即宣扬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和随后开始流传的“白猫黑猫论”(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摸石头过河论”,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社会出现的真理差异化、标准多元化趋向。其实,从学理上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法并不成立。早在1978年,一位稍长我的中学校友、后来又成为北京大学校友的章铮先生便清楚地批评过该说法的错误。不过,我们国家四十年来津津乐道这一说法的根本原因,是它否定了某位领导人的话“句句是真理”的官方定论,而与学理完全无关。由于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地区的实践都可能与他人、他企业、他地区不同,因此,真理标准的实践论、白猫黑猫论和摸石头论,就为每个人、每个企业和每个地区自行其是提供了根据,也为每个个体的自由空间提供了根据。

真理差异化、标准多元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 “政治谣言”的无罪化。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讲话中专门提到这一点。他说:“一听到群众有一些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要追查所谓‘政治背景’、所谓‘政治谣言’,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这种恶劣作风必须坚决制止。”(邓选第二卷第145页)。政治谣言的无罪化意味着人们可以私下议论政治尤其是政治领导人。说私下议论,是因为如果可以公开议论,政治谣言这种现象本身就不会存在了。政治谣言本身只是政治专制的副产品。可是在1978年之前,私下议论“党和国家领导人”是被禁止的,甚至会被作为反革命定罪。当然,随着政治谣言的无罪化,“反革命罪”后来也不得不取消。政治谣言的无罪化大大促进了政治谣言的流传,进一步否定了领导人的真理化身,强化了个人自由思考的心理基础。举个例子,在最近三四十年中,每个乘坐北京出租车的人,都可能听过出租车司机对国家大事的侃侃而谈,其所谈内容,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类为政治谣言。

政治谣言的无罪化,不但否定了政治领袖的真理化身,而且还否定了各级领导人的“正确化身”。在这之前,不但皇权无限,最高领导人是真理化身,而且各级领导人也是正确化身。一个人对某个企业、学校、人民公社或其它单位领导的不满,便是“对组织的不满”,“对现实不满”,便会受到惩罚。因此,关于单位领导人的议论,亦属于“政治谣言”而被打击压制甚至立案追查。那时候流行的政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所审查的其实不是被审查对象对最高领导人对国家制度的态度,而是他们对其所在单位领导人的态度。而政治谣言的无罪化,使针对任何级别的领导人的政治谣言都不再受到制度性的追查。实际上,在最近四十年中,许多中国普通人也许很少听到关于最高领导人的政治谣言,但一定常常听到关于某个单位某个地区领导人的政治谣言。而所有这些政治谣言的社会作用之一,就是把一个人正确性从绝对化变成相对化,就是让每一个人开始思考和自我判断。

政治谣言的无罪化是社会环境宽松的重要标志。社会环境宽松的具体体现最重要的标志当然是个人和企业的自由空间,他们现在可以独立做出一些重要决定了。比如农民可以自己出售粮食了,城市人不再必须到指定的粮店(那时候买米买面不但要粮票,而且只能到指定的粮店买),而是可以自己决定到那家粮店买米了。企业也开始“松绑”了,有了若干产供销的自主决定权,渐渐地,这样的空间越来越大。一个人到外地探亲不需要报“临时户口”了,粮食可以自由买卖了,企业可以自主招工了,外出农民工的正式称呼也不再是“盲流者”,结婚不要单位证明了,离婚也容易了。哈金那本著名小说“等待”(Waiting)描述的十八年离婚马拉松让西方读者大为惊讶,但如今中国离婚比大多数西方国家还容易。二十多年前重新开始的中国股票市场,让一些人开始以炒股为生,不属于任何特定单位的“自由职业者”在中国开始出现。而大约十四年前,普通人不需要理由也可以拿到护照了。至于歌曲,我们今天有意无意听到的几乎全是过去被贬的“靡靡之音”,过去独占歌坛“革命歌曲”大概只是在大妈的广场舞里还能够听到。

毫无疑问,1978年开始的社会环境宽松只是相对的。人们对各级领导人的公开和私下批评往往依然要被惩罚,企业和个人的决策依然需要考虑重重政治因素,政府依然过分强势,法院依然拒绝受理从企业改制到互联网控制的所有申诉。但即使如此,饱受专制之苦的中国人依然充分利用这一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抓住这一环境下的每一个机会挣钱、娱乐、学习,甚至表示自己的政治意见,从而改善自己的境况,发挥自己的抱负。千千万万中国人的这种自主、自发和自由的主动行为,是中国经济在1978年以后能够走上改革开放之路、能够实现高速的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我们只要回顾一下小岗村和随后的农民进城与建立乡村非农企业经历的自主行为,就会发现我们所赖以骄傲的经济改革,其创意完全不是来自顶层设计,而是普通人在其多少获得了的自由空间里为了实现个人愿望的自发行为,顶层只是适应和顺应了普通人的自发行为。如果我们再回顾一下早期在中国建立互联网的开创者的自由行动,回顾一下年轻人对外国知识和外来事物的自发热情,我们就能够体会,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即使仅仅是相对的—既体现了中国最近四十年的巨大变化,也为中国人精神面貌、为中国的改开和富裕提供了基本框架。

“夜话”2018年第16期,2018年11月30日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1978年的起步

1978年起步的中国改革开放和融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虽然不能脱离世界变化大趋势讨论之,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超大型的封闭国家,中国内部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纪念改开40周年,我们需要回到1978年,了解1978年的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才导致它成为中国改开的起步年份。

对后来的改革开放来说,1978年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应当是当年1110日至121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和1218日至2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说法,“实际上,当时中国所亟待解决的所有问题都在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被提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只是将这次工作会议的成果加以确认而已。”不过,该次工作会议没有发布公开文件,公开的标志性文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因此,我们只能以公报为依据并参照其它公开资料来回顾1978年发生的事情。

再读一遍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我们发现“改革”这个词汇在那里仅仅出现两次,并且和1949年以后人们耳熟能详的比如“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之类句子中的“改革”一样,不包括任何后来我们经历的改革的含义。至于“开放”一词,公报中毫无踪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主要是两点,一点是农业,一点是法治。在农业问题上,会议公报在1949年以后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承认中国农业在毛泽东政府时期“受了严重的破坏”,可以说,会议第一次隐晦地承认了中国人吃不饱肚子的事实。但除了从计划经济角度支持农业外,公报没有提出任何与毛政府时期不同“改革”措施,反而强调坚持比如人民公社制度。可我们今天知道,要不是后来的农村基本制度变革,中国经济尤其农业经济按照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思路根本走不出几步,中国人现在还吃不饱肚子。就此而言,我有理由相信,纪念改开40周年的大量文章,由于仅仅限于经济改革,文章的作者可能在写作前没有读过或者再读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其实,在中国这个迄今为止由上层主导的国家中,政治远远重于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我们今天之所以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四十周年,之所以把1978年视为中国改开的起步年,不是因为它跨出了中国经济改开的步伐,而是因为它跨出了1949年以来中国政治变革的决定性步伐,从而为最近四十年中国的经济变革和社会转型打开了一泻千里的闸门。

仅仅从字面看,我们不会发现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在经济问题上和过去的类似公报有什么重大区别;它与其它中共中央全会公报的明显区别,在于它对法律和民主的强调。例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无论对待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都要“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去解决”;公报指出“由于在过去一个时期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提出“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要忠实于法律和制度,忠实于人民利益,忠实于事实真相;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并且进一步提出“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全体党员和党的干部,人人遵守党的纪律,是恢复党和国家正常政治生活的起码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严守党纪。对于违犯党纪的,不管是什么人,都要执行纪律,做到功过分明,赏罚分明,伸张正气,打击邪气”;“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等等。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民主和法制的强调在迄今为止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这句话:“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要忠实于法律和制度,忠实于人民利益,忠实于事实真相”,这里根本没有提及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忠实于任何团体或个人。

我们知道,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侵犯公民权利的,只能是有权的人侵犯无权的人,做官的侵犯老百姓,大官侵犯小官,中央主席侵犯副主席的公民权利;不遵守国法党规的,享有超于法律之上特权的,首先也是国家和党的最高领导人。所以,公报中的“任何人都不得侵犯”他人权利、“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说到底只是对刚去世的毛泽东的一种声讨。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甚至用了“亡党亡国”这么严重的词汇。在那些天天歌颂毛主席的中国老百姓那里,在那些饿死屈死都喊着“毛主席万岁”的人那里,有几个人能够理解中国政治的最高级公开文件所用的“亡党亡国”一词的含义呢?即使在四十年后的今天,无论在依然纪念毛泽东的人中还是在要求追查毛泽东的人中,都很少有人理解毛泽东把中国搞到了接近“亡党亡国”的地步。是的,在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头脑中,几百年来只有崇祯皇帝和慈禧太后把中国带到了”亡国”边缘,“亡党亡国”之罪怎么能和“人民的救星”、“不落的红太阳”毛泽东联系起来呢?但是,内部人知道真情,参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人知道真情。正是在骇人听闻的真情面前,十一届三中全会所集中的中国高级干部才第一次公开地要求最高领导人“不得侵犯”他人权利、不得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应当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法律和民主的强调,首先出于与会的高级干部对个人命运的担忧与保护。有多少与会者明了“公民权利”的含义?有几个人在提到“公民权利”时同时想到比如下属的知情权、农民的迁徙权、工人的工资谈判权、学者的言论权?他们呼吁公民权利,首先是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和同事只因为领导人的一时喜怒而成阶下囚。全会公报中列举并为其恢复名誉的人,例如彭德怀、陶铸、陈云、习仲勋、黄克诚、薄一波等等,都忠于共产党,却又因为毛泽东的专横跋扈而被定为反对共产党的反动派。他们要为自己伸张冤屈,就要呼吁民主与法律。刘少奇临死前想到宪法何在,这些要求恢复名誉的人在受到毛泽东迫害时同样想到了宪法和党章。因此,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们诉求宪法党章,诉求法律民主,既为自己平反,也为保护自己不再受到新的迫害。而他们的行为同时为中国以离开皇权专制为标志的政治变革打开了大门。

作为中国政治的局外人,作为从历史和理论角度关注中国变化的普通中国人,我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所具有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对皇权的公开限制。在中国历史上,除了19111949年的短短38年外,皇权或最高领导人的权力都是无限的。这一无限的皇权既得到皇帝和臣子的认可,也得到百姓的认可。所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谓“大救星”等等反映的都是皇权的无限性。我本人年轻时同样是无限皇权的热心拥护者。十一届三中全会在1949年之后,在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中国普通民众重新习惯了无限皇权的状态中,第一次明确放弃了无限皇权,并且通过局外人今天依然不清楚的内部机构设置和人事安排,也确实从那以后避免了皇权的无限扩大。因此,1978年以来的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权力都是有限的。皇权的有限性一方面让其它官员有了独立裁量和决策的空间,让普通人有了独立思考和自我发挥的空间,另一方面又让皇权的正当性基础从天命即历史规律或神迹下落为功劳或绩效。所以,正是这个有限皇权作为必要条件之一,使得中国社会在1978年以后保持了改革开放的态势,使得中国在市场化、自由化、多元化、公开化的方向上越走越远,并且由于在这一方向上,中国取得的经济绩效最为显著,所以,我们又习惯地把1978年迄今的四十年视为经济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把对1978年纪念狭义地视为对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纪念。

(注:引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出处是:“一九七八年一次重要的中央工作会议”,http://dangshi.people.com.cn/GB/85039/8768445.html2018118日检索。)

“夜话”2018年第15期,2018119

 

公众号“学者胡景北”上线序

公历贰、叁千年之交,网络起于欧美,继于中国。其时,吾不揣浅陋,建主页,开夜话,写博客,今十又七年也。近承笺惠,乃青年才俊,言网络进步如电光石火,主页博客早已式微,而微信日盛,吾当重拾夜话于斯。吾惧文旧。对曰新新变幻,终系于本;人心之本,惟扬善抑恶,此乃亘古之旧与万世之新;君当惧文字之不善,何惧文字之旧乎?乃信其言并托其事,且受邀为序如次。

吾生于乱世,年十三而失于学,十五迫以农作为生,隙以学文。农作者,较之“煮酒卖浆者流”又下也。夫煮酒卖浆者,尚能走街串户,自谋营生;农者则困守村舍而不可擅离,循令而植却常无足食。且其时毁圣贤之书,禁西人之说,贬理化之科,仅余圣旨及应制文耳。吾之“学文”,实乃收朝廷之专制意识,畜马列之仇恨观念,兼识得七八千字矣。恰四秩之前,地动中国,天变五洲;农人重掌耕锄而终脱饥馑,贡院再转蠹枢亦复弛学禁。吾有幸而入榜,从识稗变辩文。后竟愧列于学者之间,勉力为文字之业;可见其变之烈,在国亦在人也。当时,正所谓古留圣贤书,外来哲理卷,朝廷圣光衰,书肆复满客。由是,吾才知专制不堪、仇恨不必;为人须克己爱人、温良恭让;为政得民主共和、自由法治。然吾中国虽出乱世,未入治世,秩序不明,公义不彰。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尝为匹夫,诚知兴亡之际,虽匹夫不能免责;然学者之责,不但在兴亡之际,更在治乱未明之时。盖学者之责,首在揭示方向,提示世人,与众生归良知有礼,助国家趋治世以顺,而避兴亡之极端也。夫兴亡之时,学者虽能如诸葛或曾文,出相入将,救江山于将倾,但万民已陷水火,生灵已遭涂炭,悔之不及,此古训也。故学者虽有专攻,然于洁身自好、术业有成之旁,针砭时弊,匡正世风、批评极端,又乃不却之责。况当今之世,民智已启,民生已成,民主已势,学者不必再图帝王师、为稻粱谋,而应直面天下百姓,作反听内视、倡淳朴人心、吁清明政治。夫博客、微信诸网络媒体,既不必官府报批或重金求刊,更可直面百姓,既为学者,敢不用乎?

吾之夜话,源自少时饥寒与后来游学之人生。惟吾之人生,受制于社会变更甚矣。集六十余年教训,吾以为当今之世,共和宪政、平和社会,为个人张良知、成大器之至要,亦为国家入治世、民族立世界之至要,故夜话所及,涉人生、经济及政治多也。而所述之言,仅为一孔之见。今传于微信,诚惶诚恐;错谬之处,若得诸君斧正,不胜感激之至;而若能于求仁求真求共和之途,助一二人,则吾心足矣。

是为微信公众号序。

“夜话”2018年第14期,2018年11月6日

欢迎关注公众号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1978年中国改革的世界意义

今年是我们中国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纪念改开四十周年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当年中国改开的世界背景和了解一下中国改开的世界意义。显然,讨论这个问题最适宜的出发点是比较中国改开和前苏联改革的世界背景。和中国一样,前苏联的改革也肇始于领袖的去世—―在中国是毛泽东、在前苏联是斯大林。和中国一样,最初接替领袖的人迅速下台,新人—―在中国是邓小平、在前苏联是赫鲁晓夫—―掌握了权力。然而,赫鲁晓夫上台的1953年,正是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的世界潮流汹涌澎湃的时候:当世界头号经济学杂志《美国经济评论》于1950年发表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熊彼特题为”大步走向社会主义”的文章时,有多少经济学家不憧憬社会主义?有几个人不相信苏联已经消灭了所有社会矛盾,正迈向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当苏联第一个人造卫星上天的时候,有多少人不相信苏联将在和美国的经济竞赛中取胜?世界舆论包括美国舆论充满了对麦肯锡反共行为的愤慨,可有几个人对苏联镇压反共行为表示过不满呢?在这种形势下,赫鲁晓夫再想改革,再猛烈地批判斯大林,他也不可能想象改变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并把前苏联融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同样,在苏联不得不承认经济竞赛失败的时候,在北越军队占领南越并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名义下逼迫无数难民漂浮海面(连中国政府当时也抗议了)而让全世界前几年还高举胡志明画像声援北越的所有人瞠目结舌的时候,在红色高棉占领金边并用”建设社会主义”的名义屠杀了四分之一柬埔寨人口包括大部分柬埔寨华侨的时候,在西方国家的社会思潮从社会民主主义转向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口号失去吸引力的时候,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再次进入兴旺和扩张时期的时候,也就是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邓小平有再大的本领也无法把中国引上赫鲁晓夫的改革道路:中国几乎只有向西方靠拢、融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一条路可走,如果—―就像四十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所说—―不想”亡党亡国”的话。

今天回顾四十年来的中国和世界变迁,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向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融合,看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关联。虽然中国经济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开始大规模地融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但从1978年以后,中国就努力发展和西方国家的关系,比如争取加入在这之前被视为敌对势力的世界银行,向它们提供当时仍然在本国保密的统计数据,寻求来自资本主义世界的各项治国建议,吸引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来中国投资,派遣自己的官员和青年去资本主义世界学习。中国是幸运的。上天眷顾中国,让中国比世界其他国家更早赶上了世界资本主义扩张的潮流。只有长期苦于英国病折磨的撒切尔夫人于1978年在欧亚大陆的另一侧和中国的邓小平遥相呼应。里根在美国、科尔在西德都还迟了一步。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越南1986年、前苏联1988年开始改革,印度、埃及等反资本主义的国家到前苏联彻底垮台后才开始改革。所以,中国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扩张的过程中抢得了先机。别小看这十年或者十五年的先机,它让中国在最近四十年世界经济增长中拔得了头筹,让中国的人均收入排序远远超过四十年前先于中国的许多国家。而几乎其它所有不发达国家(比如印度等)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时都比中国更犹豫、更缓慢。

更准确地说,大多数前社会主义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是在中国榜样的带动下开始自己靠拢西方资本主义体系的经济和政治改革的。中国的榜样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中国与这些国家具有可比性。欧美诸国走上新自由主义本来就被许多人认为是帝国主义本性所致,是垄断资产阶级对工人运动的反攻;同时,欧美本属发达国家,其经济的兴旺与否怎样兴旺与大多数不发达国家无涉:不发达国家本来就和英、美存在巨大差距,这个差距是否会继续扩大对大多数不发达国家的领导人来说是个没有意义的问题。撒切尔新政带来的英国经济增长和里根新政带来的美国低通货膨胀,对他们都毫无触动。可中国和英、美诸国的地位不同。对几乎所有原社会主义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来说,中国是一个可资比较并且更为贫穷的国家。中国没有帝国主义的历史,没有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历史,中国的贫穷和计划经济也和其他穷国一致。从苏联开始,建立计划经济就是避免参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对常常在西方舆论界占据主流地位的左倾理论家来说,不发达国家要搞市场经济,必然意味着不发达国家的商人、商品、资本要和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联系起来,因此必然要受国际垄断资本的剥削,所以不发达国家不应该搞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自力更生顺理成章地被大多数不发达国家包括中国奉为国策。

在中国之前,尽管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通过融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而改变了贫穷的面貌,但对于世界大部分不发达国家领导人来说,对世界大部分知识分子来说,亚洲四小龙仅仅是英、美帝国主义豢养的反共前沿基地而已,其繁荣亦是英、美援助的产物,它们甚至可视为英、美的一个郡或州,因此它们对其他不发达国家没有示范作用。可中国不同。虽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开始接受帝国主义国家的援助和国际垄断资本的投资,但中国是一个大国,主要发展资金显然来自内部,用国际援助无法解释中国的发展,更别说早就接受国际援助的大多数不发达国家从没有改变过国内的贫困。1978年后中国贫穷的迅速缓解、中国经济的迅速繁荣,只能从中国内部的市场化改革和外部的融入资本主义体系来解释。英美国家货架上的琳琅满目早已经被马克思主义者斥之为资本主义过剩危机的象征。但刚刚还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一样苦于缺乏生产能力的中国,刚刚所有消费品还极度短缺、几乎所有日用品都得凭票供应的中国,刚刚还属于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中国,几年之间,商店就摆满了货物,票证就失去了价值、居民脸上就褪去了菜色。这才是奇迹。每一个到中国参观的外国领导人都震动了。从最早参观北京大学校墙外农贸市场的撒切尔夫人,到柏林墙倒塌之前参观北京的戈尔巴乔夫,还有无数不发达国家的领导人,都为中国货架突然变得琳琅满目、中国人竟然能够吃饱饭而震撼。最后,中国最贫穷的人口—–农民还从中国放弃计划经济和融入资本主义体系直接获得了十分明显的好处:绝大部分农民也能吃饱饭了并能够离开村庄外出去打工,也就是能够直接和资本相结合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世界贫穷人口的减少几乎全都是因为中国减少了吃不饱饭的城市人和乡村人。在中国的榜样面前,没有一个原社会主义国家,没有一个不发达国家不感到地震;在中国的榜样面前,原先占据世界舆论主流的左倾理论,像经济学中的依附理论、马克思理论、帝国主义理论、自力更生理论,还有发展经济学、发展政治学、发展社会学、发展人类学、哲学理论、历史理论、文化理论,或者说,所有这些占据世界舆论主流地位、以反资本主义为主要倾向的理论顿时失去了光泽。对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文化或者任何理论来说,事情变的很清楚:不搞市场经济、不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贫穷就无法改变;而在任何国家中、任何文化下,大多数人口总是不情愿贫穷的。我自己在毛泽东政权时之所以安于贫穷,是因为我相信了毛泽东无孔不入的”忆苦思甜”宣传、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宣传、自己生活在毛泽东时代已经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的宣传。生活在其它贫穷但不封闭信息的国家中的人,相信了反资本主义的知识分子关于贫穷只能慢慢改变、而计划经济和自力更生是改变贫穷最好方式的理论。所以,中国大部分人口在1978年以后迅速脱离吃不饱饭的绝对贫穷,中国经济的迅速繁荣,中国的奇迹,从根本上推翻了计划经济和自力更生的发展观念,从根本上推动了从原东德横跨原苏联直到越南柬埔寨的前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变,推动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每一个不发达国家的转变。正是在中国的带动下,国际资本从不发达国家避之唯恐不及的恶魔变成迎之唯恐不恭的贵宾,不发达国家的农民开始走出村落和国际资本结合,全世界走出农业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的步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度。今天,我们看到在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第一次遍及全球几乎每一个角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从主导性的世界生产方式扩展为全面性的世界生产方式。所以,中国改开的世界意义之一,就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实际上成了推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扩展、带动世界各国融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领头羊。没有1978年中国的改变,没有中国从内部出发的对绝对专制的放弃和对西方社会的开放,仅仅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革命,仅仅发达国家走向新自由主义,全世界不会走到我们今天看到的资本主义体系;世人看到的更可能是欧美重现战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同时中国和世界大部分国家依然停留在国际潮流之外,停留在贫穷之中,当然也停留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之外。

“夜话”2018年第13期,2018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