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度量指标和标准数据
3.7 农劳比降速和非农比升速
人类大历史中的非农化转型既能够用农劳比下降也能够用非农比上升来描述。考虑到非农比在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呈上升趋势,我们从(3.6)出发定义在时段(t, t+1) 属于t内非农比升速hNt,t+1如下:
(3.22) hNt,t+1≡lNt+1–lNt=ΔlNt,t+1,
t, t+1属于t。事实上,除了有关差分正负号和失业变化的考虑外,农劳比降速、非农比升速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率是三个等价概念。我们先观察无失业状况。其时,由于lt+1=lt–ht,t+1, lNt+1=lNt+hNt,t+1, lt + lNt= lt+1+ lNt+1=1,我们得到ht,t+1≡hNt,t+1。失业的出现使问题变得复杂,农劳比降速和非农比升速之间有了失业造成的差别。我们考虑存在失业时的劳动力转出农业和劳动力转入非农业的区别。令A、H和U表示农业、非农业和失业,上标字母表示劳动力转出的来源、下标字母表示劳动力转入的去向,并注意t, t+1属于t,我们有
(3.23) Ht,t+1=(HAN; t,t+1– HNA; t,t+1)+(HAU; t,t+1– HUA; t,t+1)
(3.24) HN; t,t+1=( HAN; t,t+1– HNA; t,t+1)+(HUN; t,t+1– HNU; t,t+1)
即净转出农业的劳动力为农业净转入非农业和净转入失业的劳动力之和,净转入非农业的劳动力为从农业净转入和从失业净转入的劳动力之和。因此H和HN的定义为
(3.25) (1+nt,t+1)LAt -LAt+1=(HAN; t,t+1– HNA; t,t+1)+(HAU; t,t+1– HUA; t,t+1)
(3.26) LNt+1-(1+nt,t+1)LNt = (HAN; t,t+1– HNA;t,t+1)+(HUN; t,t+1– HNU; t,t+1)
t, t+1属于t。(3.25)和(3.26)等号左侧相减为:
(3.27) [(1+nt,t+1)LAt -LAt+1]-[LNt+1-(1+nt,t+1)LNt]
=(1+nt,t+1)LAt + (1+nt,t+1)LNt – (LAt+1+LNt+1)
=(1+nt,t+1)E t – Et+1
=HEU; t,t+1
(3.25)和(3.26)等号右侧相减则为:
(HAN;t,t+1-HNA; t,t+1)+(HAU; t,t+1– HUA; t,t+1)-[(HAN;t,t+1-HNA;t,t+1)+(HUN;t,t+1– HNU; t,t+1)]
=(HAU; t,t+1– HUA; t,t+1)- (HUN; t,t+1– HNU; t,t+1)
=(HAU; t,t+1+ HNU; t,t+1)- (HUAt,t+1+ HUN; t,t+1)
=HEU; t,t+1
t, t+1属于t。注意(HAU; t,t+1+ HNU; t,t+1)和(HUA; t,t+1+ HUN; t,t+1)分别是从农业和非农业转入失业与从失业转入农业和非农业之和,因此HEU代表从就业净转入失业的劳动力。把H和HN代入(3.27)得到
(3.28) Ht,t+1-HNt,t+1= HEU;t,t+1
用Lt+1去除(3.28)得到
(3.29) ht,t+1–hNt,t+1=hEU; t,t+1
其中
(3.30) hEU; t,t+1= HEU; t,t+1/L t+1
t, t+1属于t。hEU;t,t+1为在(t, t+1)时段内从就业净转入失业的劳动力与总劳动之比,我们将它称为该时段的转移失业率。显然,一个时段的农劳比降速和非农比升速之差取决于转移失业率。如果劳动力不在就业和失业之间转移,转移失业率hEU=0,农劳比降速将与非农比升速相等;否则的话,它们的差便等于转移失业率。
我们观察中国的农劳比降速、非农比升速和转移失业率的关系。首先我们考虑hEU的计算方式。计算hEU的困难源自计算HEU的困难。由于HAU、HNU、HUA、HUN不是统计学上的可观察量,我们不能直接利用(3.27)计算HEU,而必须寻找其它可观察变量替换它们。把(3.27)改写为
[(1+nt,t+1)LAt +(1+nt,t+1)LNt]-[LAt+1+LNt+1]
=HEU; t,t+1
即
(3.31) Ent+1-Et+1=HEU; t,t+1
t, t+1属于t。其中En为按总劳动的自然增长率n增长的总就业。如此增长的总就业和实际总就业的差便是在就业和失业之间转移的劳动,这就是(3.31)的经济学含义。
由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E和U数据,E+U=L,所以En从而HEU与hEU的数据可以唯一且无歧义地计算出来。中国公布的失业统计数据从1978年开始。我们把所计算的中国1978至2010年的农劳比降速、非农比升速和转移失业率列在表3.2。该表显示了这三个变量数据的关系。可以看出,在表3.2包括的33年中,转移失业率仅仅在1999年等于0,在其余32年中不是大于0就是小于0,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年份里,劳动力在就业和失业之间的双向转移在数量上不会互相抵消。在中国,由于官方的“城镇失业“仅仅涵盖拥有非农业户口的失业者,农业劳动力即使转移到城镇后失业、或在一段时间就业后失业,他们也不被官方承认为“城镇失业“更不被统计为失业,所以中国劳动力在就业和失业之间的转移完全是非农就业和失业之间的转移,与农业劳动力转移无关。就此而言,非农比升速在中国不能完全反映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尤其不能反映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短期动态。农劳比降速在这里更为适当。其他国家的情形可能不同。例如托达罗分析的肯尼亚,在那里,由于乡城迁移者被计入城镇人口并也计入失业(如果他们在城镇没有获得就业的话),政府减少城镇失业的某项政策将诱使更多乡村劳动力迁入城镇,城镇失业更为严重。因此,在这些农业劳动力能够在就业和失业之间转移的国家中,非农比升速也许更适当。
表3.2 中国农劳比降速、非农比升速和转移失业率,1978-2010年
%
年
|
农劳比降速h
|
非农比升速hN
|
转移失业率hEU
|
验算
|
1978
|
4.90
|
3.60
|
1.30
|
0.00
|
1979
|
0.76
|
0.70
|
0.06
|
0.00
|
1980
|
0.97
|
1.07
|
-0.10
|
0.00
|
1981
|
0.46
|
0.72
|
-0.27
|
0.00
|
1982
|
-0.14
|
0.02
|
-0.16
|
0.00
|
1983
|
0.87
|
1.12
|
-0.25
|
0.00
|
1984
|
2.96
|
3.05
|
-0.09
|
0.00
|
1985
|
1.61
|
1.62
|
-0.01
|
0.00
|
1986
|
1.49
|
1.45
|
0.04
|
0.00
|
1987
|
0.96
|
0.95
|
0.01
|
0.00
|
1988
|
0.64
|
0.62
|
0.02
|
0.00
|
1989
|
-0.61
|
-0.75
|
0.14
|
0.00
|
1990
|
-0.10
|
-0.01
|
-0.09
|
0.00
|
1991
|
0.37
|
0.42
|
-0.05
|
0.00
|
1992
|
1.20
|
1.19
|
0.01
|
0.00
|
1993
|
2.13
|
2.05
|
0.08
|
0.00
|
1994
|
2.13
|
2.05
|
0.08
|
0.00
|
1995
|
2.11
|
2.06
|
0.06
|
0.00
|
1996
|
1.71
|
1.67
|
0.04
|
0.00
|
1997
|
0.61
|
0.58
|
0.02
|
0.00
|
1998
|
0.09
|
0.11
|
-0.02
|
0.00
|
1999
|
-0.30
|
-0.30
|
0.00
|
0.00
|
2000
|
0.11
|
0.09
|
0.02
|
0.00
|
2001
|
0.05
|
-0.05
|
0.11
|
0.00
|
2002
|
0.06
|
-0.06
|
0.11
|
0.00
|
2003
|
0.91
|
0.87
|
0.03
|
0.00
|
2004
|
2.19
|
2.16
|
0.03
|
0.00
|
2005
|
2.08
|
2.07
|
0.01
|
0.00
|
2006
|
2.18
|
2.17
|
0.01
|
0.00
|
2007
|
1.77
|
1.80
|
-0.03
|
0.00
|
2008
|
1.21
|
1.15
|
0.07
|
0.00
|
2009
|
1.50
|
1.46
|
0.04
|
0.00
|
2010
|
1.38
|
1.40
|
-0.02
|
0.00
|
注:验算公式为:农劳比降速–非农比升速–转移失业率=0。表列数据有四舍五入。
资料来源:农劳比升速:数据附录 3:中国农劳比、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转移量和转移加速度,1952-2015年;非农比升速、转移失业率的计算数据参见:数据附录2:中国总劳动力、总就业、三产业就业、非农就业、失业和失业率,1952-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