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十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专题-6:波兰私有化         

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                 “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士课程论文

指导教师:胡景北

 

 

 

波兰私有化过程中的外资参与及效果

 

 

 

诸廷助 何起东

 

 

 

 

 

 

  

 

1.外资在波兰的法律地位…………………………………….….…….2

2.波兰私有化进程中外资的参与…………………………..………….3

3.外资参与波兰私有化的效果……………………………….….…….6

4.外资对波兰投资环境的评价………………………………..……….7

               

参考文献 ………………………………………………………….…….7

Information on participation of foreign investors in the privatization process of the Polish economy $ the minister of the treasury $ in the year 1990-2002

 

表一      表名:按国家来源的波兰外资……………………………………..….…… 4

表二      表名:按行业分波兰的外资注入量…………………………………..……. 5

 

图一      图名: 1989年到2001年波兰的外商直接投资量 ………………………3

图二      图名:参与波兰私有化的外资和全部外资流入量对比 ………………………5

 

 

波兰私有化过程中的外资参与及效果

 

 

波兰私有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外资广泛地参与到各行各业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过程中,并对波兰私有化进程取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一方面是波兰不断开放、即将加入欧盟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波兰坚持不断推进私有化政策有关。

一、外资在波兰的法律地位

波兰对外资是十分欢迎和友好的,且正在对其法律进行调整,以适应欧盟的要求。在19991119日影响所有企业商业活动的相关法律实施后,波兰的法律系统已经加强,并且完全与国际标准相容。这一法律系统保证了所有的国内外经济体将被均等对待,而不管他们采取的设立形式、资本数量、或国籍。这些法律既允许外资公司在波兰从事商业活动时,可以自由选择企业设立的形式和结构,比如建立分公司,建立新的企业或参与投资波兰的企业等,也允许外资按波兰注册程序注册公司后,委托一个自然人直接经营其公司。

波兰的外国公民如果取得了在波兰的长久居留权,或者按国际协议中对等原则取得相关的权力,可以和波兰国内居民或企业一样在波兰从事商业经营。这是欧盟与波兰之间达成协议的结果,在这一协议下,波兰有义务协助欧盟公司和公民在波兰从事商业活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波兰也保证在这一协议实施后(19942)外国经济体将不会得到低于国内公民和企业的对待,而且在过渡期后(20042),将扩展到所有特定的行业。

在波兰,取得波兰长久居留权的外国公民可以和波兰公民按同样的原则来进行商业活动,没有取得长久居留权的公民如果取得国际协议中对待原则授予的权力,也将按对待原则得到同等的对待,但如果没有这样的对待原则,外国人将只能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或有限合伙的方式在波兰从事商业活动。

波兰法律规定,对波兰国民和外国人可以采取的从事商业活动的企业形式,可以有私人合伙,一般合伙,有限合伙,有限合伙合资,合伙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等形式。

不仅如此,外国经济体也可以以分公司的形式在波兰从事商业活动,但限于该外国企业海外活动的范围之内;外国企业也可以在波兰建立代表机构,但其经营活动只能限于为该企业提供广告宣传和其他促进性的活动。

对在波兰从事特定的商业活动,只有在取得营业执照或许可后才能进行,总的来说,在波兰,外国企业和本国企业在营业执照和许可的申请上拥有相同的权利。

在税收待遇上,近年来波兰政府正着手降低税率,1996年波兰的公司所得税是40%,后来逐渐降到了30%,到2001年已经降到了28%。按计划,波兰政府将进一步降低税率,并计划在20044月前,将税率降到22%,在税收待遇上,波兰对内资和外资都是相同的。

波兰对外国非居民的直接投资上有一个相当自由的政策,目前在这方面的限制相当有限,在实践中也没有构成对资本自由流动的明显障碍。

对外国人在波兰的财产购买上,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外国人购买的财产权包括永久性收益权的购买需要得到波兰国内事务管理部的同意,在外国人或企业购买波兰某一家商业性公司拥有的财产或永久性收益权时,这一许可同样是行政性的。

在影响国外投资波兰的决策上,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波兰政府的投资激励政策。由于需要保持波兰法律与欧盟法律的相容性,所有给投资者的投资激励和利益必须与波兰20007月的法律相容,这一法律对在波兰进行投资活动的企业的援助条件、程序和形式进行管理。

波兰最经常运用的政府投资援助包括:财务方面的支持,在经济特区从事业务的可能性,关税方面的优惠,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员工培训方面,地方性税收和支付的减免,其他形式等。

 

二、波兰私有化进程中外资的参与

1、外资直接投资在波兰的参与

波兰正在进行政治和经济转型的制度成为吸引外资进入波兰的最重要因素。而这一制度中,波兰法律体系的变化又是一个核心内容。波兰法律体系的变革,首要目的是促使企业在将来新市场条件下能更加自由地经营,而近期目标则主要是要实现与欧盟法律体制的相容,这相当大程度上保证了对外资的吸引力。不仅如此,波兰作为OECD的成员国,确保了国内和国外投资者的同等对待,也自然地增加了波兰作为一个投资目标的吸引力,波兰政府所有这些政策的目标都是为了使波兰成为一个对外资更具吸引力的国家。

按照最近的UNCTAD数据,在2000年,波兰在吸引外资方面成为东欧和中欧国家中明显的领头羊,大约占这一地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39%,而其他国家者远远落后于波兰,捷克为18%,俄罗斯为11%,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分别为8%

2001年,波兰全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了568.3亿美元,2001年外资全部资本投资71亿美元,仅2001年第二季度就达到39亿美元。从1989年到2001年,波兰的外国直接投资注入是相当巨大的,详见下图一。

 

图一:1989年到2001年波兰的外商直接投资量

 

 

 

 

 

 

 

 

 

 

 

 

 

 

 

 

 


在波兰的外商投资中,最大部分来自于法国投资者,投资了102

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六

《经济改革的经济学》

课程论文

指导教师:胡景北教授

 


从“华盛顿共识”到“后华盛顿共识”

郑秀君

区域经济学专业  学号:027015

 

 

摘要 本文介绍了转型经济理论与实践,对“华盛顿共识”进行了反思,探索了“后华盛顿共识”,总结了关于“后华盛顿共识”的十二条结论,并总结了转轨国家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的若干经验。

关键词 转型经济理论 华盛顿共识 后华盛顿共识

 

 

 

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中东欧各国已处在经济危机的边缘,民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减弱。加之西方势力的推波助澜,导致了东欧剧变。多数国家随之转向西方,纷纷照搬西方模式,在政治上实行多党议会制,经济上则向市场经济靠拢。

1.转型经济理论与实践

剧变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各种转型经济理论应运而生,但总括起来无外乎两种:以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为代表的“渐进式”改革理论和以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为代表的“休克疗法”理论 。匈牙利由于有30多年的改革基础,经济基础相对比较好,因而政府采纳了“渐进式”改革方案。波兰、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的经济形势则恶劣得多,如波、南在1989年已陷入经济危机,外债负担过重、生产停滞、爆发恶性通货膨胀等,因而相继采用了激进式的“休克疗法”。下文以匈、波两国为例,分别介绍这两种理论的内容和在实践中的调整。

“渐进式”改革理论与实践。科尔内主张“渐进式”改革,他的主要观点是:(1)私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功能良好的市场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允许并鼓励人格化的所有制而非机构持股,主张按照市场原则出售、出租或卖给外人,不搞无偿奉送。“私有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一步一步地变化是私营部门发展的特征。用骑兵进攻的方法建立私有财产是不可能的。”(2)强调保持“强有力的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恢复预算平衡,加强企业的硬预算约束,制定完善的社会保障政策。同时强调“政企分开”,杜绝政客与商人形成互利关系,确保透明。

1990年,匈政府出台了《民族复兴纲领》,提出采取“渐进过渡”方式,目标模式是建立一个“与国际市场相结合、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现代化欧洲福利市场经济”。逐步实现价格自由化和外贸自由化,逐步使福林贬值并实现自由兑换,制定《私有化法》和《国有资产出售法》等法令,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局”领导私有化工作,强调私有化的“公开性、竞争性和监督性”,以直接向国内外出售国有企业的方式实现私有化。

“渐进式”改革虽使匈避免了经济的剧烈动荡,但无法避免经济衰退、失业增加、企业间债务扩大等问题。尤其是由于匈政府在执行货币财政政策中紧缩不力,导致财政状况日益恶化,赤字不断增加,1994年已高达4500亿福林,占GDP8.6%。为此,1995年匈在“渐进式”改革中融入了适当的激进措施,实施紧缩经济战略,压缩国家行政开支,缩减社会福利支出,实行货币贬值和严格的财政金融政策。这一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从1997年开始,匈经济逐步复苏并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

休克疗法的理论与实践。萨克斯为中东欧国家转型开出的药方是以“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为理论基础的“休克疗法”。他认为中东欧国家应当采取果敢而迅速的行动,实行一步到位的激进转型战略,包括:政府努力建立一种由市场因素决定的价格;取消对私营经济活动的限制;通过私有化和对现有国有企业实行严厉约束来控制国有企业;保持价格的稳定性。后来萨克斯又将其概括为“稳定化、自由化与私有化”,并称之为中东欧经济转型的三大支柱。

波兰于1990年首先采纳了萨克斯的建议,拉开了“休克疗法”的序幕。政府制定的《波兰稳定化纲领》提出,第一步是采取稳定经济和遏制通胀的措施:回笼货币,紧缩银根;大幅度削减对食品、原材料和能源的补贴,取消税收减免,以消除预算赤字;价格自由化,使90%以上的价格实现市场定价;在经常项目下实行兹罗提部分兑换,同时实现外贸自由化;实施限制性收入政策,通过惩罚性税收限制工资过快增长。第二步是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法》、《国民投资基金会及其私有化法》、《再次私有化法》等一系列法令,以出售、招标、租赁大众私有化等方式实现私有化。

“休克疗法”使波兰治理“超级通货膨胀”取得明显成效,稳定了宏观经济环境,但工农业生产持续下滑,外债大幅度增加,失业率骤增,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1993年,波政府对“休克疗法”进行及时调整,实行“波兰战略”,将合理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与渐进的自由化及私有化政策相结合,实现了从“没有疗法的休克”到“没有休克的疗法”的转变。此后,波经济实现持续高速增长,失业率和通胀率均大幅下降,财政状况得到改善,被西方媒体称为欧洲正在腾飞的一只雄鹰[董鸥,2001年,第4849]

2.对华盛顿共识的反思

为了实现从原来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当时很多国家选择了所谓“休克疗法”。10年过去了,这些后社会主义国家是否已经走上了经济复苏的道路呢?1990-1997年转轨国家的衰退与增长如表1所示。

1   1990~1997年转轨国家的衰退与增长

  

GDP

下降年数

经济复苏后GDP是否下降

平均年GDP增长

1997GDP

1989=100

排名

1990~1993

1994~1997

1990~1997

波兰

斯洛文尼亚

捷克共和国

斯洛伐克

匈牙利

乌兹别克斯坦

罗马尼亚

阿尔巴尼亚

爱沙尼亚

克罗地亚

白俄罗斯

保加利亚

柯尔克兹斯坦

哈萨克斯坦

拉托维亚

马其顿

俄罗斯

土库曼斯坦

立陶宛

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

塔吉克斯坦

乌克兰

摩尔达维亚

乔治亚共和国

2

3

3

4

4

5

上海财经大学2003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试题

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十七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专题:9         

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                          “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士课程论文

指导教师:胡景北

 

 

 

 

 

私有化企业业绩研究

文献综述

 

 

 

 

 

西方经济学专业

张肖虎 

02027007

 

 

 

 

 

 

   

 

1.  

1.1  私有化浪潮及方法简介

1.2  问题的提出

2.   私有化企业业绩的实证研究

2.1  私有化后企业企业业绩的度量

2.1.1度量的方法

2.1.2样本和时期的选择

2.1.3统计方法的选择

2.2  私有化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

2.2.1私有化对于企业业绩的总体影响

2.2.2私有化方法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

2.2.3私有化后产权结构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

2.3  影响私有化企业业绩的其他因素

2.3.1市场因素

2.3.2制度因素

2.3.3公司治理

3.  

 

 

 

私有化企业业绩研究

文献综述

 

 

摘要:私有化盛行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私有化能够提高企业业绩。自然地,对私有化后企业业绩进行实证研究是证实或者证伪假设的关键。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很多,它们主要回答了下面四个问题:一、度量私有化后企业业绩变化的方法和具体指标是什么?二、私有化后企业业绩改善抑或恶化了?三、不同的私有化方法和不同的产权结构对于企业业绩变化有什么不同影响?四、影响私有化后企业业绩变化的其他因素是什么?

关键词:私有化,企业业绩

 

 

1、  简介

 

1.1私有化浪潮及其现状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私有化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截至1997年,全世界约有1610亿美元的公共资产被出售。Roche1996)认为在将来的二十年时间里用于私有化的基金将会达到60000亿美元。为什么私有化会如此盛行呢?原因很多,但最关键的一个假设是私有化有助于提高公司绩效,有助于国家经济增长。这个假设是否与现实经济相吻合呢?很多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尤其是在东欧国家的大规模私有化之后。因为这种大规模的私有化为验证上述假设提供了很好的样本。这些实证文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从微观层次上研究私有化后企业的绩效是否真正得到改善;二是在宏观层次上研究经过大规模私有化后的国家经济状况是否得到提高。就目前来看,这些私有化的结果还很难肯定。尤其是从宏观角度上看,现在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转轨国家(如:中国,波兰和斯洛维尼亚)私有化的速度并不快,而私有化进程很迅速的国家(如:俄罗斯,乌克兰和捷克共和国)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甚至出现经济倒退。有些学者认为:(Sachs et. al. 2000)私有化本身并没有带来经济增长,只有在伴随着深层次的制度改革时,私有化才会带来正面的影响。他们进一步认为,产权改革对于经济增长和企业业绩改善的影响还取决于市场环境、法律环境、政府目标、公司治理模式等其他因素。单从私有化过程考虑,不同的私有化方法、不同的产权结构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也不相同。目前对私有化后企业业绩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仅仅考虑产权改革影响的方面。本文主要是对这类文献的综述,并着重关注以下四个问题:

一、度量私有化后企业业绩变化的方法和具体指标是什么?

二、私有化后企业业绩变化了吗?改善了还是恶化了?

三、不同的私有化方法和不同的产权结构对于企业业绩变化有什么不同影响?

四、影响私有化后企业业绩变化的其他因素是什么?

本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文章的主体是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中的第一小部分主要针对第一个问题;第二小部分针对第二、三个问题;第三小部分针对第四个问题。文章的第三部分是结论。

 

 

2、私有化企业业绩的实证研究

 

2.1私有化后企业业绩变化的度量

 

2.1.1度量的方法

在大量有关私有化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的文献里。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大致对这些文献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主要有以下两种:

1)  、根据实证研究的私有化企业绩效比较对象划分。

根据上述的标准,可以把文章分为两类,一是比较企业私有化前和私有化后的业绩;二是把私有化后企业的业绩和现存国有企业的业绩进行比较。几乎所有的实证方面的文献都可以划分为这两类,其中,Megginson et. al.(1994)的文章和La Porta and Lopez-de-Silanes(1997)的文章就是采用第一种分类方法的典型文章;Pohl et al.(1997)的文章是采用第二种分类方法的典型文章。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采用第一种分类方法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私有化前重组带来的绩效改善,注意区分重组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和私有化对企业的作用。采用第二种分类方法时,要尽量选择外在经营环境比较相似的企业进行比较;另外,由于大部分国家存在着绩效较好的国有企业首先私有化的情况,所以在采用这种方法时要尽量用统计方法排除这种影响。

2)  、根据绩效考核方法来分类。

大体上来说,有关这方面的实证研究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近几年来比较引人注目的、也采用的较多的一种研究方法――市场判断法。市场判断法指的是,在通过股票私有化时首次发行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和市场稳定后(aftermarket)的收益。另一类是前几年采用的比较多的方法――会计判断法,通过考察私有化企业的财务指标和经营绩效来判断。

在第一类方法中,主要考察两种情况:一种与首发收益有关,另一种与市场稳定后绩效有关。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交易的第一天里都有一个很明显的首发收益[]。和IPOs的首发绩效一样,也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股票发行后的长期绩效也是正的[

上海财经大学2005年4月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试题(一)

 

注意:

这里提供的试卷源于参加考试的考生的回忆。

回忆者和本网页不保证试卷的正确性。

 

 

 

经济学试题(一)

(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0504月)

 

(三道微观经济学题目,两道宏观经济学题目,每题20分,共5题)

 

1.      什么是马歇尔需求,希克斯需求,并请用斯卢滋矩阵解释说明。

 

2.      简述利润函数的性质,若生产函数为y=x1αx21-α求其利润函数并验证利润函数的性质。

 

3.      什么是占优策略,纳什均衡,给定如图的策略,哪些是重复删除占劣策略所不能删除的,求纯策略纳什均衡,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

20

11

42

34

12

23

13

02

30

 

4.    关于拉姆齐模型:个人消费为C, 效用为u(.)u为凹函数,生产函数F(K, L)为规模报酬不变,资本成本为r, 工资为w, 效用贴现率为β,人口增长率为n, 折旧为δ,请说明修正的黄金率水平,人均资本的变化方程K/L,人均产量的变化方程Y/L,说明趋向C/LK/L的均衡状态为鞍点路径

 

5.      说明价格、工资刚性的模型。

{回忆者留言:就是书中的五个模型,以前曾考过}

 

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二十一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专题:12         

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                                 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士课程论文

指导教师:胡景北

 

 

 

中国经济改革的热点问题

 

 

苏月中   027042

吴泽智   027041

 

 

1.导言1

2.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2

2.1改革时期经济增长的原动力2

2.2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制度创新还是东亚模式3

3.国有企业改革4

3.1国企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5

3.2配置效率问题7

3.3国有企业部门的财务绩效7

3.4国有企业改革新动向8

4.农村改革9

4.1农业9

4.2乡镇企业9

4.3所有制形式、快速增长和高效率之解释10

4.4乡镇企业展望11

5.结论与展望11

参考文献13

 

 


中国经济改革的热点问题

 

内容摘要:面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经济学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解释中国改革经验的各种观点也层出不穷。广义地说,这些观点可归纳为两大学派,即经验学派和趋同学派。经验学派认为中国的成功归因于中国改革具有演进的、尝试性的和不断深化的特点。趋同学派认为中国的制度实际上渐进地向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东亚国家)的制度靠拢,并强调改革之初中国的经济结构是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本文对两个学派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几个热点问题(如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国企改革、乡镇企业)的观点进行了阐述与比较。

 

关键词 趋同学派    经验学派    中国经济改革

 

 

1.导言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经济学界激烈辩论的话题,解释中国改革经验的各种观点也层出不穷。广义来说,这些观点可归纳为两大学派,即经验学派和趋同学派。经验学派认为中国的成功归因于中国改革具有演进的、尝试性的和不断深化的特点。这一学派认为,中国正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中国经济模式,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趋同学派认为中国的制度实际上渐进地向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东亚国家)的制度靠拢;制度趋同的越快,结果越好;渐进主义不是由于持续政治冲突以及其他困难(在有约12亿人口的国家制定政策过程中固有的)所产生的策略。该学派的学者非常强调改革之初中国的经济结构是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也是渐进主义为什么不是增长的障碍的主要原因。

两派争论的焦点问题是:

1)中国的快速增长是渐进主义政策的结果吗?

2)中国式渐进改革能够改善前苏联(EEFSU)的经济状况吗?大爆炸改革能够改善中国的经济状况吗?

3)中国在农业、国有企业和农村工业进行的制度改革取得了成功吗?

4)在将来,中国的改革将以制度试验和创新为主导还是与东亚经济制度相一致?

经验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1)市场改革的渐进主义是中国快速增长的关键;

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说明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                                           指导教师:胡景北

 

博士研究生课程“高级宏观经济学”经济改革的经济学

 

课程说明

 

 

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的西方经济学博士生专业课程“高级宏观经济学”,在同学们已经修读完以David Romer 的“Advanced Macroeconomics”为基本教材的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将以研讨班的形式对宏观经济学中的某些重要领域做重点学习和探讨。本学期所选择的领域是前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改革问题。这个问题牵涉到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但我们将着重从宏观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制度的角度考察这个领域。

    以中国1978年的农业改革为起点,前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制度的转型构成了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尤其是最后十年的世界经济史的重要现象。这些国家为什么要向市场经济转型、西方经济学家对这些国家经济改革的基本看法以及他们的理由,是我们了解经济改革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在所有改革措施中,原计划经济下的公有资产的私有化无疑是最令人关心的问题,也是经济改革能否进行下去并完成、市场经济制度能够最终建立的关键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尽管都认为私有化不可避免,私有资产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对如何私有化、什么时候私有化、以什么形式私有化、配套的条件是什么、私有化的中、短期增长效应等等却众说纷纭。另一方面,我们在中国置身于经济改革过程当中。身在庐山中,应知庐山外,尤其是山外人对山内的看法。一部分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正经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私有化。而如果中国要出售原属公有制的部分国有和集体企业,也存在应当如何出售、什么时候出售、以什么形式出售、配套的条件以及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等问题。因此,本课程在经济改革的研究领域内,重点关心私有化问题。

 

本课程从经济改革和私有化问题中选择了若干专题,并配之以一定的阅读资料。但这些阅读资料并不够。同学们应当自己动手,寻找更多的资料。关于前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改革,国内有大量中文资料。国际上各主要大学和研究部门、主要国际机构、各国政府的网站也提供了大量资料。关于本课程资料的最重要国际网站是

www.worldbank.org

关于东欧和中亚转型国家的资料,可见

www.ebrd.com

另外可见美国经济协会的资料库:

http://econwpa.wustl.edu/EconFAQ/EconFAS.html

所有这些资料都应当批判地分析地阅读,以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

 

    本课程自由参加、自由讨论。

    打算取得学分的同学需要提交课程论文、经常参见课程和讨论以及参加期末考试。课程论文和期末考试的评分各占总分数(100分)的一半,但课程论文和期末考试的成绩必须分别达到30分或以上,才能获得本课程的学分。

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十八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专题:10

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                          “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士课程论文

指导教师:胡景北教授

 

 

 

 

 

 

 

 

 

 

 

 

 

私有制与经济增长

 

 

 

 

 

 

   叶林祥(027008

 

 

 

 

 

 

 

 

 

私有制与经济增长

目录

 

1.导论……………………………………………………………………………………………2

2.模型定义………………………………………………………………………………………2

2.1        计量方程…………………………………………………………………………………… 2

2.2        变量………………………………………………………………………………………….2

2.3        数据………………………………………………………………………………………….3

3.           检验………………………………………………………………………………………….3

3.1        计量方程的简化…………………………………………………………………………….3

3.2        检验………………………………………………………………………………………….3

4对转型经济增长路径的解释……………………………………………………………………4

4.1对转型经济国家经济增长U型特征以及前苏联与非前苏联国家增长差异的解释………4

4.2对不同国家间增长差异的解释……………………………………………………………….6

5.结论………………………………………………………………………………………………7

6.参考文献…………………………………………………………………………………………7

1     解释转型经济增长U型特征………………………………………………………….5

2     解释不同转型国家之间增长的差异…………………………………………………..6

 

 

 

 

 

 

 

 

 

 

 

 

私有制与经济增长

一、导言

东欧及前苏联等转型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增长都呈现了一个U型特征,即经济在转型之初都大幅度下滑,然后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谷,最后经济恢复增长。为什么转型经济增长呈现U型特征?另外同是转型国家,前苏联国家相对于东欧国家来说,开始下滑的幅度大,最后经济恢复的时间晚。为什么前苏联国家经济增长与东欧国家有如此的不同?由Andrew Berg/Eduardo Borensztein/Ratna Sahay et al.所撰写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9年工作文稿,主要就是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

二、模型定义

(一)计量方程

   Andrew Berg等这篇文章是一篇典型的实证文选,首先就是要设立一个计量方程。研究转型经济增长问题时,计量方程左边可以是总产出水平也可以是总产出水平的增长率,主要是计量方程左边变量要和右边变量相一致,并且要便于实证研究。计量方程的初步形式可以假定如下:

  

  

  

   表示方程的主要因变量:总产出水平或总产出水平的增长率

   表示政策变量,包括宏观经济变量与结构改革变量

   表示可观察到的特定国家的影响包括初始条件

   表示不可观察的特定国家的影响

   表示状态变量如转型开始后结构变化的程度

 

(二)变量

计量方程的左边变量主要是总产出水平或总产出水平增长率。方程右边变量可以归纳

为以下几组:

1         宏观经济变量。

    这包括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Fbal $ 1+CPI通货膨胀率的自然对数(Inf)以及表示汇率体制的虚拟变量。通货膨胀率是我们主要的稳定化指标。财政赤字要么通过挤出效应要么通过对总需求的影响对增长产生影响。宏观经济变量包括汇率体制是因为稳定化的产出成本也许依赖于货币或汇率目标是否使用。对所有的宏观经济变量,使用的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

2          结构改革变量。

    这包括内部自由化指数(LII),它包

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三(摘要)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专题:3

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                 “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士课程论文

指导教师:胡景北教授

 

 

“华盛顿共识”述评(摘要)

张 文  027024

“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20世纪90年代世界主流经济思想对于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应当采取的经济发展政策的一种概括,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影响。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经济思潮的变化,这一概括性术语所特指的问题和经济政策也随之演变,结果在具体的应用方面产生了一定的混乱和理解偏差。本文具体说明“华盛顿共识”的发展演变,并对其在实践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反思和评论。

一、针对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的“华盛顿共识”


所谓“华盛顿共识”,最初是在解决拉丁美洲国家的偿债危机的过程中,主要的国际多边经济机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主要债权国家和债权银行,在为拉美国家设计所谓的“调整计划”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经济改革方案。由于这套方案得到了对世界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的赞同,而这些机构都集中在华盛顿,所以被称为“华盛顿共识”。

20世纪80年代,由于不适当的经济政策,许多发展中国家累积了大量外债,同时经济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如高通货膨胀率,财政赤字严重,对外收支失衡等。1989年,约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出席美国国会一个委员会作证时表示支持布雷迪计划,他将其观点命名为“华盛顿共识”。这份共识主要有十点内容:

(1)财政方面,尽量减少政府预算赤字,实行紧缩政策,防止通货膨胀;

(2)调整公共开支的轻重缓急次序,集中于初级卫生、教育和基础设施等有高经济回报率和改善收入分配潜力的领域,消减公共福利方面的开支;

(3)税制改革,主要是拓宽税收基础,降低边际税率以刺激积极性,实质就是扩大税基而减收企业税;

(4)利率自由化,经过一定时期的过渡,最终实现由市场决定的利率;

(5)汇率方面,实行统一汇率并确保其竞争性以促进出口的迅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即意味着货币贬值;

(6)贸易自由化,以关税取代数量上的贸易限制,即消除非关税壁垒而实行低关税;

(7)对外国直接投资实行开放,取消各种障碍;

(8)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9)取消对企业的管制和对竞争的限制;

(10)确保资产所有权。

二、针对转轨国家的“华盛顿共识”(自由化、稳定化、私有化)

20世纪80年代,原中央计划经济30多个国家开始了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在对经济转轨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主流经济学家的经济转轨政策建议由于得到美国财政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支持,也被称为“华盛顿共识”。这些政策处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改革策略的选择方面,坚信市场化转变必然带来效率的改进,必须打碎所有共产主义国家机构,加强立法,同时引进所有主要改革迅速开始市场经济的运作;

(2)尽快实行私有化,改造国有企业,通过大规模私有化尽快把产权转移到私人手里,使私有产权得到确立,相信市场可以保证有效率的产权转移

(3)市场将自发产生作用,必须关闭所有低效率的国有企业,全面放开各个市场的进出,让市场自发决定价格(物价、利率、汇率等),取消价格补贴,形成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体系

(4)防止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政府只是负责宏观财政货币政策,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

(5)硬化预算约束,缩小政府规模,实行预算平衡并推行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以遏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6)实行货币自由兑换,取消对外贸易限制,建立自由贸易体制,从国外进口一个真实的价格。

从改革举措来看,转轨国家在稳定宏观经济方面采取了暴风骤雨式的措施,如为了控制通货膨胀,采取了严厉的财政货币紧缩政策,甚至采取严格的行政控制手段抑制实际收入,使得起初是总需求随后是总供给急剧下降,经济进入急速的衰退期。转轨之初,人们普遍认为,私有化是可以以较快的速度进行的,但事情并非如此。更为重要的是,伴随私有化而来的并非是预想中的持续的经济增长,而是持续的负增长。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私有化带来效率和增长的假设只有在完备的制度安排下的产权变革、新的市场行为以及适当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条件下才能成立,而私有化本身是不能自动带来这些条件的。由于国内资本的短缺,一些国家期望能在短期内通过引入外国资本来完成私有化的动机促成了放松金融管制,在国内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没有发育的情况下,快速私有化导致大大低估国有资产,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到外国投资者和与其勾结的现任和前任官员手中。在对资本流动放松管制和金融基础薄弱的情况下,伴随着灰色经济下的非法交易、腐败和集团犯罪,发生了资本的大规模外逃。

三、发展与制度变迁——对“华盛顿共识”的反思

基于转轨十几年来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一些经济学家对“华盛顿共识”进行了深刻反思,认识到它存在两大缺陷:一是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在分析市场经济时都视制度为当然,在将其运用到经济转轨中时便忽视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North,1997);二是经济学家混淆了发展的最终目标与转轨过程。在他们那里,自由化、稳定化和明确的产权私有化等即是最终目标,发展战略是次要的,至于如何过渡到这些目标,则认为可以一步到位,“跳跃”到市场经济,即使经济绩效不尽如人意,只要实现了这些目标,也是完成了转轨。在批判“华盛顿共识”的基础上,经济学家提出了新的观点,被称为“后华盛顿共识”Post-Washington Consensus。这种观点认为,发展的目标除了经济增长之外,还应该包括可持续增长、平等发展和民主等,应注意保护环境和提高贫困群体生活质量;政府应在加强金融监管,增加市场透明度并促进公平竞争,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加快技术转移,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Stiglitz $ 1998)。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有效的产权和法治应是转轨国家取得成功的必要要素。有效的产权意味着产权明晰、产权受到保护且产权可以实施,可以产生稳定的预期,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建立法治是经济转轨成功的先决条件,因为市场经济是基于法治的经济,法律应保护个人自由,保证经济权利和义务。

经济转轨是一个制度重建的过程,即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取代适应计划经济的制度的过程,也是一个演进的过程。经济转轨涉及到规则的改变,正式的规则如宪法可以迅速改变,而非正式的规则如行为规范、习惯和惯例的改变则不可能立即发生。转轨国家在制度变化后都通过了保护私有产权的法律,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私人产权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因为尊重私人产权的公民文化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国家基本职能的弱化使之难以有效地保护产权。世界上存在相对成功的经济制度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能否将别国相对成功的制度移植到转轨国家中则是一个问题,应当承认,产生相对成功的经济制度的制度环境是独特的,转轨国家可以学习借鉴别国相对成功的制度,但不能全盘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