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刘易斯研究剩余劳动力转移而非农业劳动力转移。剩余劳动力指的是劳动边际生产率低于生存工资的劳动力,农业劳动力则指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在刘易斯研究的特定阶段或者刘易斯区间中,剩余劳动力和农业劳动力是互不包含但具有交集的两个集合。前者包括一部分农业劳动力以及家仆、摊贩诸类低生产率的劳动者。刘易斯之所以把经济划分为传统与资本主义两部门,就是因为他把那些不从事农业的低生产率劳动者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亦视为自己的研究范围。实际上,刘易斯不但不使用、而且反对农业和非农两部门划分。[1] 最早在发展经济学中划分农业和非农部门的应当是拉尼斯和费(Ranis and Fei)。[2] 但正如费古如亚(Figueroa)正确指出的那样,拉尼斯和费的做法误解了刘易斯理论,并把刘易斯所强调的很大一部分非农业的剩余劳动力排除出自己的研究范围。[3]
[8] 图5.2中的MPA和MPA*曲线都指示农业劳动生产率比非农生产率增长更快。这一点既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的理论结论,也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历史的经验事实。理论方面,参见胡景北,2008。历史方面,参见Ngai and Pissarides, 2004;Duarte and Restuccia, 2010。其中,Ngai and Pissarides估算了美国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三部门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指出在1869和1998年之间,美国农业生产率提高速度高于制造业、更高于服务业的相应速度。Duarte and Restuccia研究的时期较短。他们发现在1956-2004年间,美国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分别为3.8%、2.4%和1.3%。他们并且发现这样的部门生产率增长率次序出现在他们研究的29个国家样本中的23个国家内。
[1] 爱因斯坦和英菲尔德曾经精辟地指出:“提出问题经常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后者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技巧而已。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或者从新角度观察旧问题,这些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并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参见Einstein and Infeld,1938,p. 92.
[2] 参见笔者的文章Hu, 2014.
[3] Tignor, 2006, p. 273.
[4] Editorial, 1952, p. 3.
[5] Kirkpatrick and Barrientos,2004,p. 683.
[6] Findlay,1980,p. 64.
[7] Gollin,2014, p. 71.
[8] Lewis, 1955/1994.
[9] Gollin,Lagakos and Waugh,2014,p. 990.
[10] 在最近的“资源错配(misallocation)”文献中,农业生产率差距被视为劳动和其他生产性资源在农业和非农部门之间配置不当的结果。不过,由于这样的不当配置如此严重以致于需要几个世纪才能消除,经济学家也许需要二元方法来分析它们。仅就资源在非农企业之间的不当配置,Banerjee和Moll便发现“在财务约束下,企业从高度不当的初始配置(想象印度和中国在市场化之前的情形)向稳态的转变可能非常缓慢,因此,在短期和中期观察中,我们将持续看到大量的资源错配状况。”参见Banerjee and Moll, 2010, p. 202.
[2] 在刘易斯之后,至少有两个经济部门分类值得注意。一个是新李嘉图学派经济学家斯拉法(Sraffa)提出的基本产品和非基本产品部门。斯拉法借此而分析商品价值尺度将如何决定,而与劳动力部门转移关系甚微。另一个是新古典经济学家鲍莫尔(Baumol)提出的生产率上升和停滞部门。鲍莫尔分类的明确含义之一是劳动力从生产率上升部门向停滞部门长期且单方向转移。不过,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大部分情形下低于非农业,因此,鲍莫尔的分类很少适用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例如,Dennis and Iscan利用美国长期数据的研究发现,鲍莫尔观点基本不符合美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状况。参见斯拉法,1962/19;Baumol and Bowen, 1966;Baumol, 1967;Dennis and Iscan, 2009.
[3] 在这种情形下,降低人道主义灾难程度的两个途径分别是动用以往农产品储备和从他国获得农产品。关于动用储备,目前我们缺乏任何历史资料。同时,与农产量剧烈下降相比,当时的储备应当是小巫见大巫,不足以承托农产品消费。此外,中国从1958到1960年净出口粮食;1959年中国粮食产量比上年降低15%,但粮食净出口量却比上年增长56%。这样,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便不可避免了。粮食净出口数据参见Lin and Yang, 2000。
[7] 林毅夫和杨涛利用中国各省份数据分析这场饥荒,指出粮食产量过快下降和城市特权(urban bias)应当是导致饿殍的两个原因。参见Lin and Yang, 2000, and Sen, 1999.
[8] Clark曾把中国这场饥荒直接和发展经济学研究缺陷联系在一起,指出以”剩余劳动力”概念为核心的发展经济学误导了中国领导人。借助Buck对中国农业的研究,他认为”如果你想用锄头(那里极少畜力更少拖拉机)耕种像中国那么大的地方,你将需要六亿左右的人力。”(if you are going to cultivate a country the size of China with hand hoes —- very few draft animals and still fewer tractors were available—- you are going to need the labor of something like 600 million people),因此,他认为除了冬季外,中国不存在剩余劳动力问题。而农业剩余劳动力可以转出且不会影响农产量的观点,是导致中国1958-1961年饥荒的原因之一。参见Clark, 1985, p. 65,并参见Buck, 1930和Clark,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