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论文要求

撰写课程论文的若干要求

 

1.   内容上,清楚地分为导论、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结论部分可以不写)。

导论内容:问题的提出

主体内容:参考文献对问题的切入点、前提、逻辑推导过程、基本结果

结论:本人的评论和其他作者的评论

2.   结构上,清楚地列出题目、目录、正文和文献四个部分

3.  形式上,是一篇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写成的接近科学论文形式的文章,而不是草稿、感想、议论、抄录或小品文。

4.正文字数不少于7000字,不多于10000字。

5.正文结束后列出的参考文献必须是正文中引用过的。正文中引用的所有文献必须在正文后列出。

6.正文中引用文献和加上特别说明时,请用脚注。

    脚注在全文内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脚注放在每页的下方。

7.所列出的表和图分别在全文连续编号并列出题目。编号方式为

        表1  表名                      图1  图名

        表2 表名                      图2 图名

    表和图都要列入目录

8.编辑方法:

        A4纸,尽可能做到每行40个汉字,每页40行,正文和文献部分连续加页码,页码加在每页的右下方。版面朴素、大方。不加页眉。

9.正文分节编号方式:

        1.

        1.1

1. 2

2.  

10.文献引用方式:

    在脚注内:

        论文:作者名,出版或发表年份,文献名,载于“某杂志”期数,页码

著作:作者名,出版或发表年份,文献名,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页码

如本文献的出处和上一脚注完全相同(除页码外),则用:同上注,页码。如本文献的出处和上面某一脚注(如注5)完全相同(除页码外),则用:同注5,页码。

在文末的文献部分:

        论文:作者名,出版或发表年份,文献名,载于“某杂志”期数,全文的开始和结束页码

著作:作者名,出版或发表年份,文献名,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出版和发表的年份,以所引用的版本的年份为准。

    文献的排列顺序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序。中文和外文文献分别按此顺序排列。

    注意:文献引用的两大原则:1. 引用的每一个事实、思想,只要不是众所周知的,都应当标明文献出处;2. 文献标明方式应当能够使有兴趣的读者能够简便、快捷地找到文献。

 

11.有疑问的地方,请向教师(55510817)或助教(65601404)询问。


(附:课程论文封面页)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

“发展经济学”硕士课程论文

指导教师:胡景北/助教:李静霞

 

 

 

  

 

 

 

作者名(学号)

 

 

 

 

 

 

  

 

1.     导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正文第一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第一节第一小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1    第一节第一小节第一大段  . . . . . . . . . . . . . . . . . . .

2.1.2 第一节第一小节第二大段  . . . . . . . . . . . . . . . . . . .

2.2    第一节第二小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表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表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图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图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写作规范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                                                                                                     指导教师:胡景北

 

 

硕士研究生课程“发展经济学”

中国二元经济发展专题

 

撰写课程论文的若干要求

 

1.     课程论文的标准是类似于一篇可以在专业杂志上发表的综述文章。

2 课程论文是期末考试出题和答题的依据,所以,课程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准确地和简洁地阐述参考文献的主要观点、论证思路和论据。

因此,课程论文不是重复文献内的所有章节、无须罗列文献的所有观点,而是抓住与所讨论专题直接相关的主要观点主要论据加以理解并且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地阐述出来。

3 内容上,清楚地分为导论、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结论部分可以不写)

导论内容:问题的提出

主体内容:参考文献对问题的切入点、前提、逻辑推导过程、基本结果

结论:本人的评论和其他作者的评论 

4.   结构上,清楚地列出题目、目录、正文和文献四个部分 

5.  形式上,是一篇用自己的语言写成的科学论文或准科学论文,而不是草稿、感想、议论、抄录或小品文,也不是没有论证过程、没有理解的摘录。 

6.  课程论文封面统一,但作者自定论文题目。 

7.  正文字数不少于7000字,不多于10000字。 

8.  引用的文献不得少于5份。 

9.  正文后列出的参考文献必须是正文中引用过的。正文中引用的所有文献必须在正文后列出。 

10.正文中引用文献和加上特别说明时,请用脚注。

    脚注在全文内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脚注放在每页的下方。 

11.所列出的表和图分别在全文连续编号并列出题目。编号方式为

              1  表名                                        1  图名

              2 表名                                        2 图名

       表和图都要列入目录

12.编辑方法:

       A4纸,尽可能做到每行40个汉字,每页40行,正文和文献部分连续加页码,页码加在每页的右下方。版面朴素、大方。不加页眉。 

13.正文分节编号方式:

              1

              11

1.  2

2.   

 

14.文献引用方式:

       在脚注内:

              论文:作者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份,页码

著作:作者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份,页码

如本文献的出处和上一脚注完全相同(除页码外),则用:同上注,页码。如本

文献的出处和上面某一脚注(如注5)完全相同(除页码外),则用:同注5,页码。

在文末的文献部分:

              论文:作者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份,文献名,载于“某杂志”卷数、期数,全文的开始和结束页码

著作:作者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份,文献名,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出版和发表的年份,以所引用版本的年份为准。

       文献的排列顺序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序。中文和外文文献分别按此顺序排列。

       如果作者姓名是拉丁文字,则列出作者姓、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或两个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如 Friedman $ M. 或者 Keynes $ J.M.

如果同一作品的作者很多,若不超过三位,则全部列出,各作者间用 “/”分隔;若超过三位,则列出前三位作者,并在后面加上“等”或 et al.” 

15,其它未尽事项,请尽可能按照严格的学术规范行为。

 

(附:课程论文封面页)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专题:5         

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                                                                                          “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

指导教师:胡景北

 

 

 

  

 

 

 

作者名(学号)

 

 

 

 

 

 

  

 

1         导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正文第一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第一节第一小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1     第一节第一小节第一大段  . . . . . . . . . . . . . . . . . . .

212  第一节第一小节第二大段  . . . . . . . . . . . . . . . . . . .

22              第一节第二小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表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表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图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图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