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支持特朗普

前几天我重发了写于2020年美国大选期间的短文“美国大选:不必看得太重”,认为今年美国大选,无论民主党的贺锦丽还是共和党的特朗普胜选,都不那么重要,因为前者不会把美国引向社会主义,后者实行不了专制独裁,所以不必看得太重。一些网友不满意我的态度,希望我能够表示自己支持谁不支持谁。这里,我就明确表示:我支持民主党的贺锦丽,不支持共和党的特朗普。我认为特朗普在下述两点上不具备作为民选的现代国家领导人的素质,即第一,特朗普对俄乌战争的态度过于暧昧,第二,他不承认自己败选的可能性。

就第一点来说,俄乌战争和本世纪发生的其它许多战争不同,双方的正义与否一目了然:俄国违反自己1994年保证乌克兰领土完整和主权的诺言,违反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发动对乌克兰的全面入侵。在一举消灭乌克兰整个国家的行动失败后,俄国又把俄军部分占领的乌克兰东部四个州宣布为俄国领土。对俄乌战争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对世界秩序的基本看法。当前世界秩序的核心是不以武力侵害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美国既是这一秩序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又是它最重要的维护者。可以说,没有美国的坚决维护,当前世界秩序必定解体,世界又将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那种“狼吃羊”的混乱和战乱局面。俄国作为联合国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却恃强凌弱,用武力侵害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俄乌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最大挑战。此时,美国如果不站出来力挺乌克兰,战后国际秩序就将瓦解,对乌克兰、对美国、对世界绝大部分其它国家,都将是灾难性的。可是,无论在军援乌克兰的问题上,还是在俄乌战争正义性的问题上,特朗普的态度都过于暧昧,不足以让我这样的人信任。

第二点应当更为重要。任何竞争性选举的规则都少不了败选者承认失败这一条。这也是候选人必须具备的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这应当是候选人所具备的基本心理和政治素质。试想,如果参加足球赛的众多球队中,有一个球队坚决认为自己不会输;假如输了,就一定是对方作弊,那么,这样的足球赛还有什么意义呢?要让足球赛有意义,每一个参赛球队都必须认可比赛规则并承认自己可能在各方遵守规则的情形下输了比赛。那个认为只有对方作弊自己才可能输的球队,必须排除在参赛球队之外。同样,如果一个总统候选人认为自己不可能败选;若败选一定是对方在选举中舞弊,那么,这个候选人也应当被排除在有资格的候选人之外。特朗普就是这样认定自己败选是对方作弊结果的人。他在本文写作的当天(2024年11月3日)还宣称,他在2020年大选失败后不应当离开白宫的。可是,四年来,他没有提出任何一个确切的证据,证明2020年大选中发生过严重舞弊现象。事实上,2020年大选过后,特朗普还在任的时候,他的政府中负责监督大选过程的部门就公开宣布,2020年的大选是美国历史上最安全或者说最少出现作弊和不规范现象的大选之一。可特朗普本人直到今天还在毫无证据情形下坚持作弊导致他败选的说法。

其实,特朗普如果像美国过去几十位竞选失败的总统候选人那样,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在2020年的失败,找出民众对自己不满意的原因,向民众许诺自己的改进方案,他依然可能成为2024年的总统候选人,我非常可能支持他,而他也会比现在他的这种状况更有可能胜选。

今年,我作为义工,参加了美国总统初选和大选的选举工作。我之所以如此做,就是希望了解美国选举过程中的作弊可能性和严重性。我的亲身经历表明,在美国,大选作弊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严重性更不值一提。其实,在美国历史上,在特朗普之前,没有任何一个落选的总统候选人坚持认为自己因为对方作弊而失败的。美国建国以来就存在数量众多的“非法移民”,就居住着大量没有选举权的居民;美国也从来没有全国统一的公民身份证,更没有全国统一的选举过程法规;在特朗普之前,美国也从来没有总统候选人强调过大选舞弊现象的。今天搞的沸沸扬扬的美国大选舞弊尤其是非法移民选举等等,都是因为特朗普不肯承认自己在公正的选举中落选才成为严重问题的,尽管它只是一个“假”问题。

特朗普的行为让我想起列宁的类似行为。特朗普在2020年、列宁在1918年,他们两人当时都是国家最高领导人,都组织和协调了大选(当然,美国联邦政府这方面权限要小许多);他们两人在大选期间都口口声声说自己完全尊重大选结果;他们两人都落选了。区别仅仅在于落选后。列宁很干脆,不谈论选举是否有作弊,而是直接宣布:“立宪会议的选举不符合人民的意志和被剥削劳动阶级的利益”,因此无效,自己还是最高领导人。特朗普如果能够做到,他会不会像列宁那样做呢?美国的制度和包括他的副总统、他这个三军总司令之下的将军们的美国精英阶层,有效地迫使他在大选不久后离开了白宫也就是最高领导人位置。如果他2024年当选而且2028年不再参选,他的副总统参选的话,可能不像上一次彭斯副总统那样尊重民主制度,而更可能像他那样,用“我选不上就是有舞弊”为借口,赖在白宫不走,美国将会出现更严重的政治危机。

在我看来,美国社会要走向社会和解,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对选举过程和选举结果公正性的认同问题。没有这样的认同,社会各个群体将无法建立任何共处的基础,民主制度就会垮台,社会甚至国家就会分裂。这就像足球比赛那样,没有对规则公正和结果公正的认同,比赛就无从谈起。而要解决这个对选举过程和结果认同的问题,特朗普是最不适合的总统人选。因此,虽然我没有对美国总统选举的投票权,但我不支持特朗普。

“夜话”2024年第8期,2024年11月3日

转载:云南知青大返城事件

(摘自: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作者:王心文。原标题:《揭秘:1978年云南知青集体大返城事件爆发前后》。本公众号转载此文以悼念9月22日去世的丁惠民先生。)

到1978年年底,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进入第十个年头,全国下乡与支边的知青总数已高达2000万人,实际尚在农村或边疆接受“再教育”的还有1000万。

全国的知青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插队落户,与农民杂居在一起的,他们同农民一道挣工分,自食其力,如遇机会,可以被抽调回城。另一类便是支边的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他们名义上是兵团战士,过着半军事化的集体生活,享受微薄的工资,但不能招工回城,也不能招干,这样的知青有200万人,占全国知青的五分之一。

由于兵团知青大多是1969年前后从京津沪及部分省会城市来到边疆的,年数长达七八年以上,常年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基层连队,看不到前途,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们要求返城的愿望比插队的知青更迫切,更强烈。

粉碎“四人帮”两年过去了,国家的整体情况在好转,唯独知青的生存状态未得到根本改善,这就必然导致他们对有关政策强烈不满。

1978年的年底,震撼全国的云南知青大返城运动爆发了。

云南在当时有来自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知识青年共计约十一万人。导致这次运动的一个前提原因是,这年秋天,全国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北京开了40多天后,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形成了一个决议,即《知青工作四十条》(以下简称《四十条》),这个决议不仅肯定“文革”以来上山下乡工作取得了“伟大成就”,而且强调指出今后仍然要“有计划地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工农相结合”。

这个《四十条》里还明确规定,今后农场(兵团)知青一律按照国营企业职工对待,不再列入国家知青政策的照顾范围。正是这一条,彻底破灭了滞留边疆的200万兵团知青的愿望。他们不仅为边疆建设贡献了整整十年的青春岁月,最后却连回城的权利都给剥夺了!

西双版纳橄榄坝农场七分场的上海女知青徐玲先之死,成为这场大风暴的导火索。

徐玲先分娩时难产,而此时农场的赤脚医生却喝得大醉,结果母子不幸双亡。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整个农场,闻讯而来的知青络绎不绝,将停尸房围得水泄不通。他们个个挽着裤腿,戴着黑纱或者小白花。

这些知青一开始只是无目的地议论,转而便有了最初的动议,要农场领导同意举行追悼会,要求对造成徐玲先母子死亡的人员进行严惩,后来又提出一些改善知青待遇和医疗卫生条件的要求。

于是,这一由女知青之死引发的不满情绪,迅速演变为针对知青普遍命运的反抗行动。

在与农场僵持了两天后,知青们不得不采取了另一种极端做法。他们抬着徐玲先的尸体,踏上了前往西双版纳州府景洪的大路。

云南省委紧急指示:要多做工作,不要激化矛盾。一位中央领导也为此讲了话。全国各建设兵团、边疆农场都接到上级有关部门的紧急通知,加强了对知青动态的密切注视,以防出现连锁反应。

知青向西双版纳州委提出了三项要求:

第一,惩办肇事医生,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改善农场的医疗卫生条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第三,给死者开追悼会,追认烈士,优抚死者家属。

然而,这种并不过分的要求,却没有得到州领导的认可。于是,知青们在景洪抬尸游行,围观者不计其数。

第四天,领导们终于出面了,他们带来了上级的有关答复:第一,对肇事医生严肃处理,追究责任;第二,徐玲先享受因公死亡待遇,同意开追悼会;第三,进一步落实知青政策,责成农场尽快改善医卫条件,并统筹解决知青生活中存在的多方面的问题,等等。知青的要求基本上得到了满足。

然而,当这支请愿队伍退出景洪时,他们却在路上遇到了另一支知青队伍。这是一支罢工的大军,他们打出的两块横标上写着两行惊心动魄的大字:“知青要做人!”“知青要回城!”

领导这次知青大罢工的是一名上海籍知青,叫丁惠民,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

丁惠民对一些犹豫不决的知青说:“你们情愿当一辈子知青吗?现在命运就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你要么一辈子当知青,要么横下一条心,除了回城,别无选择!《国际歌》唱得好,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救自己。想一想十年青春付之东流,你们还等什么?”

不到一周,景洪农场12个分场的知青都被串联起来,成立了“声援橄榄坝知青领导小组”,通过宣言,丁惠民被推选为总指挥。

这一事件令云南省委十分头疼,立即派出省、州联合工作组,与罢工的知青进行了一次正面接触。

省、州工作组的领导们摆出一副官架子与知青代表见面,居高临下地说了一番劝导的话,使得知青们十分不快。丁惠民看出这些领导人并没有诚心,便突然提出一个让他们为难的问题:“各位领导,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需要你们回答,你们是不是可以向我们交交底,你们的家里都有几个子女在乡下当知青?”这个问题让领导们目瞪口呆。

确实,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有子女此时还在乡下当知青。领导们发怒了,对着丁惠民和其他知青谈判代表拍桌子,大声斥责起来。

知青罢工代表立即全体退场,表示抗议。

也就是在这罢工的关键时刻,中央知青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把会议决议播发后,犹如在火堆上又泼了一瓢油,知青们的愤怒更加强烈了,要求回城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1978年12月14日,罢工知青向州委正式提出北上请愿的要求,并在未获同意的情况下,强行组队北上。冲突再次迅速升级,又一轮斗争开始了。

一封寄自北京的匿名航空信及时地送到了丁惠民手里。写信人显然熟知这里发生的一切,他向罢工决策者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北京最高层对上山下乡运动存在着不同看法,分歧很大。《四十条》并不代表许多老同志的意见,据说邓副主席对知青问题已另有指示,云云。

几乎与此同时,另一位上海知青收到朋友的来信,朋友的父亲刚刚参加了北京全国知青工作会议,他将这次会议中的种种内幕和细节透露给了远方的这位知青朋友。信中说:“……我父亲说,知青问题迟早是有希望解决的,但是切忌操之过急。”

这两封信给了罢工的组织指挥者以很大的信心与勇气,他们决定继续北上,并写了《北上请愿并致党中央、华主席、邓副主席一封公开信》。在北上请愿团成立大会上,丁惠民讲了话:

我们的目的是代表云南农垦十万知识青年向党中央、国务院负责同志当面呈交请愿书,并作口头汇报,反映十年上山下乡道路存在的错误和问题。我们唯一的宗旨和使命,是将全体农垦知青的最高心愿———大返城的要求转达给敬爱的华主席、邓副主席。我们的要求是合理的,是顺应党心民心和历史潮流的。我们坚信党中央在了解农垦知青真实情况后,是会同情和理解我们这一正当要求的。

经过一番较量,知青请愿团战胜了省、州工作组,顺利到达昆明,正式进驻云南农垦总局招待所。

云南省委派人会见了知青代表。省委某领导并没好好看《请愿书》和《北上宣言》,瞄了一眼便交给了秘书。然后他却郑重其事地指出,知青们赴北京请愿的做法是错误的,并向他们转达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一个电话指示:“云南省委办公厅并转知青代表请愿团,中央原则上不同意你们来北京。希望你们立即返回农场抓革命促生产,并配合当地党委做好落实知青政策的工作。”

省委这位领导的脸上现出严肃的表情,口气严厉地接着说:“同志们,你们必须立即停止一切不利于安定团结的错误行动,无条件回农场去,抓革命促生产,否则你们就要犯更大的错误!”

几个知青代表小声地耳语了几句后,丁惠民站起来宣布道:“请领导同志转告中央,我们肩负云南边疆十万农场知青的重任赴京请愿。我们的决心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12月28日下午,知青北上请愿团近百名代表,打着旗帜,义无反顾地踏上铁路路轨,在昆明火车站以东两公里处一个叫做羊方凹的地方集体卧轨示威,致使当日应由昆明开出的数十对客运和货运列车受阻;昆明连接京沪、京广、陇海干线的铁路大动脉中断。

消息传出,全国为之震动,数以千计的昆明市民和学生冒着严寒,纷纷赶到羊方凹围观。当天晚上,省、市委组成工作组赶赴卧轨现场,进行说服劝阻工作。大批军警也奉命开进羊方凹,待命行动。

60个小时过去了,铁路线依然中断,连秘密开往中越边境的军用列车也不得不停在那儿。

3天3夜后,云南知青大卧轨的严重事态终于惊动了北京的最高层。

12月31日凌晨,北京方面电告云南,同意知青请愿团赴京反映情况,但人数须限定在30人以内。

喜讯传到羊方凹,响起了一阵欢呼声。欢呼后,知青们又抱头痛哭。他们终于用自己的行动震动了北京,换得了应有的一份权利。1979年1月2日,刚下过一场大雪的北京火车站迎来了这批衣衫单薄的云南知青。丁惠民在月台上左右张望了一番,没有任何人前来同他们接洽与中央首长见面事宜。他心里被这种怠慢与冷遇暗暗地激起了一团火,于是下了命令:“全体集合,打出我们的旗帜,列队前进。目标,人民英雄纪念碑,出发!”

30位皮肤黝黑、衣着不整的男女知青,风尘仆仆、表情肃穆地列成两队,踏着吱吱作响的积雪,朝着天安门广场走去。一面皱巴巴的大旗在刺骨的寒风中猎猎作响,上面醒目地写着“云南农垦知青首批赴京请愿团”。

一连两天,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知青家长和从各地回家过节的知青,纷纷赶到广场来声援云南知青请愿团,食品、饮料和御寒衣物堆成了小山。许多外国记者咔咔地按动快门,把关于中国知青的新闻发往世界各地。

1月3日下午,两个穿中山装的中年人分开人群,走到知青跟前。他们掏出工作证自我介绍后说:“对不起,哪位是丁惠民同志?请你们随我们先到招待所住下,中央首长明天接见你们。”

云南知青赴京请愿团代表终于等来了中央首长。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和民政部部长程子华听取了知青代表关于边疆农场存在严重问题的汇报后,说了许多感慨之言。首长的话说得很诚恳,很感人,对知青们有安抚,也有鼓励与小小的指责。

对于上山下乡的道路正确与否,首长们没有评说。他们只是让知青们回去后,“把生产搞好,把公共食堂办起来,把猪喂起来,还可以养鸡,养鸭,把菜也种好……你们要在那里安家立业,以那里为家,创造新乐园……”首长最后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新时代的人,眼光要放大一些,远一些,我们把希望寄托于你们。你们的意见,我们负责转达给党中央。中央已经派农林部副部长、国家农垦总局局长到你们那里去。你们回去后要帮助农场某些干部转变作风……”

会见后,首长与知青代表一一握手,最后,还直呼其名地把丁惠民留下来,嘘寒问暖。

1月24日,丁惠民等3名知青代表以个人名义致电王震,以检讨的口吻说了一些话。

没过几天,中央首长接见云南知青代表的谈话,以及知青的检讨电报同时刊登在全国各家大小报纸的头版头条。

就在元旦过后不久,云南省的一个工作组来到勐岗农场,要在场部召开知青代表大会。

工作组的组长是省知青办的副主任,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干部。他走上台后,看了下面一眼,然后念起了讲稿:“国营农场广大青年职工同志们,战斗在农场生产第一线的广大青年工人、干部、党团员同志们……”

下面的知青一下子愣住了:“你再念一遍,开头那句是什么?”

副主任没有听出台下人的话中之意,把开头那句又念了一遍。台下顿时哗然,会场一下子如开了锅似的沸腾起来:“知青就是知青,你们搞什么鬼?怎么干了十年,连知青也不是了吗?……”

会场大乱,知青们情绪激愤,有人当场痛哭起来,更多的人则冲上台去质问副主任。副主任这才知道自己的头一句话便出了问题。可是,面对质问他还强辩说,这是中央最新的《四十条》里规定的,自己没有说错……

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见过大世面的知青指导员龙胜云忍不住站了出来,他的一番话很快赢得了众人的支持:“知识青年同志们,战友们,我们的真实身份是兵团知青,我们是响应党和毛主席号召,到边疆来上山下乡插队落户,而不是来就业找工作的。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现在兵团撤销,‘文革’也结束了,为什么还有人任意篡改我们的知青身份,剥夺我们落实知青政策和回城的权利?《四十条》是不能接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什么人讲的话,哪一级领导的指示,如果不尊重事实,不遵循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都不能接受!”

很快,新的知青罢工潮又掀起了。

此时,有一行自称中央调查组的六人小组到达了勐岗。

勐岗农场的知青对中央调查组人员给予了最高规格的欢迎:成千上万的知青迎出农场几公里,在公路上夹道欢迎。农场大门口搭起了鲜花牌坊,插起彩旗,横幅标语大书“欢迎你,北京来的亲人”。

每一个知青都很激动,因为他们相信,当中央调查组了解到农场知青的实际情况后,《四十条》里不公正的条款就一定可以改变。

调查组人员心里却不安起来。他们的使命不是来解决问题的,而是来宣传《四十条》,解释有关文件的,只是借调查走走过场。更麻烦的是,他们并非真是从北京来的。

发觉受骗的知青们怒不可遏,有许多知青甚至要冲上台揍这些冒牌的中央调查组人员。好在罢工指挥部紧急决定,将冒牌调查组的人护送出会场后,便将他们驱逐出境,才没造成更大混乱。

罢工指挥部决定即日起罢工升级,并通电中央和省委,如果真正的中央调查组3日内不到勐岗农场并答复知青的要求,勐岗农场知青将进行共和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千人大绝食运动。

他们提出了一个口号:“不回城,毋宁死!”

3天很快就过去了。1月23日晚上7点整,通电的最后时限已到,中央调查组依然杳无踪影。

当晚9时,首批参加绝食的男女知青,共计311人,在场部露天会场集合,经过庄严宣誓后,一一进入绝食现场。

他们宣誓的方式很有中国特色,每人一碗酒,歃血为盟,然后齐刷刷跪下,面向家乡,右手握拳,誓言铿锵。这种悲壮古朴的宣誓仪式,让当事者与旁观者都不由自主地涌动起一股壮烈之情。万余名知青为进入绝食场地的壮士们送行,一时间泪飞如雨,哭声恸地。

几分钟后,一份事先拟就的电报稿通过电话传到县城邮电局值班室。以后,每隔两小时,勐岗农场知青以罢工指挥部名义向当地县、州、省委以及北京通报一次绝食现场情况。

就在知青开始绝食时,中央派来的调查组一行数人向勐岗急速奔来,领头的便是调查组组长鲁田。鲁田是农林部副部长兼国家农垦总局局长,还兼任着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副组长,是一位从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走过来的老干部。

他在年初便接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到云南调查并妥善处理农场知青大罢工的非常事件。他先去了西双版纳,在那里亲眼目睹边疆农场的落后与混乱状态,感慨不已。

在橄榄坝农场,知青们给鲁田做了一锅“鲜鱼汤”。那所谓的“鲜鱼汤”,只有汤没有鱼,味苦涩,腥臭扑鼻。原来知青将河里长满绿苔的鹅卵石取来下锅熬汤,还给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鲜鱼汤”。那里的知青一年至少有一半时间要吃这样的“鲜鱼汤”!

鲁田看到那些低矮潮湿的草房,屋顶发黑,漏了许多窟窿,屋里的墙角和床底下竟然长着一簇簇的野蘑菇。就在这样简陋不堪的屋里,每间同时住着两对甚至更多的男女知青,他们大多属于未婚同居,有的人孩子都有两三岁了……

在勐腊农场,鲁田看到一群男知青脱下上衣,裸露出累累伤痕,那是在兵团工作时被打的永久纪念。他得知一个统计数据,知青中伤病率高得惊人,贫血接近百分之百,营养不良达百分之百,患胃病、肠炎、风湿性关节炎等急慢性疾病的达百分之百,另外女知青患痛经与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者近百分之百。更可悲的是,知青中非正常死亡率逐年上升,自杀率高居各项死亡率之首……

这就是全国知青生存环境的一个可悲的缩影。知青上山下乡到底有多少价值,是否成功,今后还真要再坚持搞下去吗?鲁田想起,全国知青工作会议上,中央主要领导多次到会表示,坚持要按“既定方针办”,坚持上山下乡的正确道路决不动摇,会议产生巨大矛盾,最后才勉强通过了那个决议。

鲁田也听说了,最近北京流传着邓小平一句不无幽默的话:“我们花了300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鲁田想,小平同志的话绝非出于偶然,这也许正是那位大智大勇,经历过许多次风浪的老革命家放出的一个意味深长的试探气球。

应全体知青的强烈要求,调查组与知青见面大会立即在山坡的露天会场举行。中央调查组的首长被请上主席台就座,罢工指挥部成员坐在台下知青队伍的最前排。

放眼望去,会场与山坡上黑压压的知青少说也有三五万人,主席台就像一座孤零零的小岛,被知青的汪洋大海包围着。鲁田的脑子里冒出一句古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当他走上讲台,说出第一句话,也就是按规定把知青称为“青年职工”时,台下便咆哮起来:“我们不是青年职工,还我知青!”

鲁田有点发急,但他必须按中央的指示,“妥善解决”此事,便对着话筒苦口婆心地劝慰起来,从罢工的危害讲到中央的决议,试图唤起人们的理智,让他们耐心等待将来的好前景。

台下的知青不想听下去了。知青罢工副总指挥、北京知青吴向东走上台,拿起话筒,才说了首句“北京来的首长同志们,我亲爱的知青战友们,兄弟们,姐妹们—”喉咙便颤抖了,话不得不停顿了下来。

台下一片寂静。鲁田站在旁边,有点儿不知所措。不自觉产生一种不祥的预感。

吴向东终于又开口道:“我,吴向东,1969年下乡的北京知青,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当着我的故乡北京来的首长和亲人的面,当着我患难十年的知青朋友的面,说几句公道话。请你们记住,这是一个30岁男知青留给这个世界的肺腑之言。说完这些话,我想我从此问心无愧,因为我已经尽了我的最大努力来报答大家的信任。”他尽情诉说了知青的种种苦难与不幸,讲出了一代知青的心里话,说出了大家要求返城的迫切愿望,最后,说:“在我的发言即将结束时,为了捍卫一个真正的知识青年,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尊严,也为了拒绝刚才强加给我的’农场青年职工’的不真实身份,我决定以最后的方式来表达我的抗议!”

说完,他转过身,面对全体调查组成员,从裤袋里掏出一把锋利的匕首,一下子就切开了手腕,刹那间指头粗的血柱有如喷泉般喷涌而出,不等人们清醒过来,这位勇敢的知青便面带微笑跌倒在地上了。

响着凄厉警笛的救护车将伤员载走了,会场已无法平静。鲁田早已老泪纵横,他决没想到,现行的知青政策会对知青伤害得那么深那么致命。他几乎有了一种身为刽子手的负罪感。

他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向讲台,对准话筒说:“我要郑重地、负责地和全心全意地为了刚才的话,也为了那个不公平的称呼向你们道歉。我这里正式向你们说一声:你们,知识青年同志们,你们辛苦了!”

台下的知青猛然爆发出了长达十几分钟的掌声。

接着,鲁田告诉台下的知青们,他也有两个在农村插过队的孩子,他被打倒多年,去年才重新出来工作。他了解也能理解知青的苦难与迫切心情,但还是要请大家耐心等待一阵,让中央有个全盘考虑分批解决的过程……

然而,知青们不想再一天天一年年地等待下去了,一个身患严重心脏病的四川女知青,慢慢走上台,突然一下子跪倒在鲁田面前,大哭起来:“伯伯,伯伯,救救我们吧,救救我们这些可怜的人吧……”

女知青的哭声与话音,引起了台下数万知青的共鸣,他们一起对着台上的中央首长,齐刷刷地跪下来,哭得石破天惊,大地颤动!

鲁田大恸,泪流满面,不能自已。面对眼前这个女知青和台下数万长跪不起的知青们,他感到自己肩上如同压着一座泰山,难以承受之重。

他慢慢扶起女知青,面向话筒说道:“知识青年同志们,孩子们,你们起来吧,我决定,现在就通过电话向党中央请示,反映你们的回城愿望与要求。”这位老人决心冒着政治生涯中的最大风险,挺身而出,为苦难深重的知青们请命了。

凌晨5时许,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通话,满脸倦容的鲁田重新走进了会场,登上主席台。他对着话筒,用略带嘶哑的嗓音对着下面静寂中的知青们说:“知识青年同志们,现在让我负责地回答你们的问题。首先,我希望所有绝食的同志立即恢复进水进食,全体知识青年停止罢工,返回原单位抓革命促生产。因为中央领导同志已经明确表态———知青同志们,你们的合理要求是应该得到满足的!”

一阵窒息般可怕的静寂后,全场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疯狂的跺脚、鼓掌声,歇斯底里的号啕大哭声。许多知青冲进绝食现场,把他们的英雄高高地抬起来,抛向空中。

返城的大门打开了。国务院批准了知青办的一个包括“六条”办法的请示报告,于1979年1月下旬下达各省市自治区。“六条”大致内容如下:

其一,积极办好农场,尽可能地把知青稳定在农场中。这是前提,但也是一条不现实的前提,几乎等于虚设。

其二,需要商调回城的,可以参照以往办理病退、困退的规定。

其三,城镇职工退职退休后,可以招收其在农场的子女。

其四,从国营农场参军的知识青年,从1979年起,退伍复员后可以回父母所在地分配工作。

其五,城市招工时,允许到农场商调本市下乡知青。

其六,上海郊区去云南农场的青年,本人愿意回原籍社队,可以允许。

1979年2月上旬,云南召集北京、上海、成都、重庆、昆明等市有关领导商讨如何落实国务院“六条”的精神。此消息很快在云南垦区各农场传播开了,知青们闻风而动。很快,知青返城大风暴就从云南蔓延到了全国。

上山下乡运动,就此宣告终结。

原文出处:https://www.163.com/dy/article/FVL61TE90548EKJ6.html。原文标题为“改变中国的历史瞬间,云南知青大返城事件”。2024年1月20日下载。

“夜话”2024年第6期,2024年9月22日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2024年5月20日访谈记录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2024年5月20日接受《纽约时报》采访的记录。《纽约时报》为清晰起见而对采访记录作了编辑和精简。

问:出于对局势升级(包括核战争风险)的担忧,拜登政府禁止乌克兰使用美制武器袭击俄罗斯境内。 你们的政府已敦促做出改变。鉴于战场形势,这一政策应如何改变?为什么?

首先,拜登政府确实反对使用西方武器。 今天,我们拥有自己的武器、自己的无人机,并且使用它们,但我想指出的是,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防御。这非常重要,我们一直要求拜登总统——不仅是拜登总统,还有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就是我们希望使用这些西方武器进行防御。

从俄罗斯领土上发生专门针对乌克兰平民的袭击时,大炮专门向平民开火时,当俄军大炮袭击乌克兰一座城市、市中心时——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你无法回应它们,因为你的大炮射程太短了。我们没有远程炮弹。要知道,最近一年半来,乌克兰没有任何远程炮弹。当它们袭击我们的城市时我们如何应对?他们驻扎在俄国距离乌克兰边境最近的村庄。他们从那里发动袭击,知道我们不会还击,知道他们利用平民作为掩护,因为他们的武器位于俄罗斯联邦的平民中。但他们冷静地这样做,了解我们的合作伙伴没有给我们许可,正如你所说的。

在这里,当我们谈论陆军战术导弹系统或海马斯,或者我们谈论炮弹或相关导弹(风暴阴之影等)时,我们无权袭击俄罗斯联邦领土、其军事地点、总部等等。这是我们防御的一部分。我们如何保护自己免受这些攻击? 攻击它们是唯一的办法。

对于防空来说也是如此。 我们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来自俄罗斯领土的制导炸弹、各种导弹的持续袭击? 他们从俄罗斯境内发射导弹,距离乌克兰境内或乌克兰边境最远100公里。 我们如何保护自己?

我们可以打击进入乌克兰领土的导弹,也可以在这些导弹发射前打击发射它们的飞机。 为了打击导弹,我们需要防空系统。为了攻击飞机,我们需要适当的武器——武器和许可。

“他们会带着死亡来到我们身边”

问:您是否觉得您现在在战场上面临的情况使这个请求更加紧迫?

最近的哈尔科夫例子表明,当你了解并掌握信息时——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分享了一些情报,特别是卫星数据——你就会知道俄罗斯正在边境沿线集结军队和部队。火车运来装备、坦克和装甲车等,在别尔哥罗德地区等地卸货。 他们正在那里卸货,你知道这正在发生。这意味着明天,他们不会带着花来。他们会带着死亡来到我们身边。正确的?正确的。当他们从聚集地转移到10个不同的地方时,例如在哈尔科夫地区,我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知道明天他们不是来庆祝而是来杀我们的,为什么我们不能使用武器来杀死他们呢? 在他们聚集的地方消灭他们?这也会有所帮助,因为他们不会在一次行动中联合起来。 他们会知道,如果他们在某个特定点积累,我们就会袭击。

它就像一道栅栏,在他们越过我们边境之前的一道栅栏。但这是火的栅栏。因为这是一场不同的战争——现代的、混合的——你不能说只有真正的物理围栏、战壕或雷区才有效。不。这是一个复杂的行动——如果你拥有至少可以到达与俄罗斯边境的武器。

如果我们的炮火无法到达这些地区,那么我们对俄罗斯领土上他们的装备集结的地方能说些什么呢?这是他们巨大的优势。哈尔科夫受到的炮击,所有人员、儿童的死亡——这是他们的巨大优势。日常使用炸弹——这是他们的巨大优势。使用S-300系统——他们已经积累了10,000枚S-300导弹。一万枚——这又是他们的优势。世界上有合适的武器来应对吗?有的。是否有比俄罗斯武器库中更好的合适武器?有的。乌克兰是否具备这两个要素——足够的数量和许可? 不。

问:您是否向拜登政府请求了许可?

我请求国务卿布林肯的许可。我向【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发出了信号。我通过各种联系人和情报渠道以及总统和政府进行了交谈。在同一层面上,其他盟国、欧盟国家的领导人也从我那里收到了这样的信号。

“不存在升级风险”

问:对于那些认为由于局势升级的风险而允许乌克兰在俄罗斯境内使用这些武器风险太大的人,您有何看法?

答:不存在升级风险。升级已经发生:俄罗斯针对乌克兰的升级。这就像制裁。许多人谈论与俄罗斯经济制裁升级的风险。这表明我们的伙伴原则上害怕与俄罗斯联邦完全断绝关系。当你制裁俄罗斯企业并将你的企业撤出他们的市场时,这是一种百分百有效的制裁。如果无法通过制裁,则禁止任何账户、银行系统,并完全冻结位于特定国家境内的俄罗斯资本。例如,如果冻结他们的资本,俄罗斯在欧盟的资本也会被冻结吗?这会帮助欧盟社会?不。他们用这些钱吗?不。他们收到这笔钱是为了帮助人们吗?不。他们从这笔钱中受益吗?不。它被冻结了。是的,但他们不会将这笔钱转移到乌克兰。为什么?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因为这将意味着与俄罗斯联邦的经济关系彻底破裂。

这与大使馆类似。大家都关闭大使馆了吗?没有。每个人都将俄罗斯外交官从自己的国家遣送回国吗?没有。他们召回来自恐怖分子国家的大使了吗?不。那么外交制裁是否100%得到实施? 不。

因此,我们不能说我们通过制裁在外交或经济上向俄罗斯施压。不,因为没有完全破裂。为什么?他们担心与俄罗斯联邦失去外交关系。所以,俄国并未孤立。

现在我们转向武器问题。 这里没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能赋予乌克兰使用它们的能力?您会被告知情况正在升级。不。这是与俄罗斯联邦的任何关系的彻底决裂。每个人都对俄罗斯保持着微开的大门。微微张开。不像2014年之后那么开放。当时西方出现了一个大错误。但每位领导人都对俄国保持着开放的态度。不是每个人,但很多。现在只是一条缝。“如果乌克兰输了怎么办?我们不应该完全关闭与俄罗斯的大门。”

普京和核武器

因此,当谈到升级和核武器,以及俄罗斯所说的所有这些故事时,你知道,普京是一个非理性的人。 因为一个理性的人不可能对另一个国家发动全面战争。他是非理性的,或者他知道这不会对他造成任何后果,这意味着他与其他国家进行了讨论。我甚至不想去想它,因为那样就不是伙伴关系,而是在背后玩弄对方,这是背叛,彻底的背叛。

因此,假设他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他只是一个非理性的人,他决定没有人会保卫乌克兰,而他可以入侵并摧毁我们。

那么他就可以使用核武器。当他在战争的第一年未能打败我们时,他没有使用它们——他可能不理性,但他非常热爱自己的生命,并且明白,如果他使用它们,大门将完全关闭。核武器。因为使用核武器并不是红线。这是一个不同的水平。就是这样了。这是第三次世界大战。那么,告诉我,还有什么比大规模屠杀乌克兰人民更严重的升级呢?

食物作为俄罗斯的武器

问:下个月你们将在瑞士举行和平谈判,再下个月,北约领导人将齐聚华盛顿。 您希望从每次会议中取得什么成果? 关于和谈,这是间接的谈判,是与伙伴的谈判。 您会在什么条件下与俄罗斯开始直接谈判?您认为亚国在和平解决中扮演什么角色?

此次和平峰会是根据乌方提出的方案进行的。 我们在计划中概述了我们看到的挑战。

畅通海洋——粮食安全——说实话,除了这场战争的深度分析人士之外,还有人了解封锁黑海会给非洲大陆带来多大的伤害吗?农产品会出现什么样的价格倾销?而俄罗斯会通过封锁黑海,将其农产品运往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并以高得多的价格出售来进行倾销?他们也在政治上与这个或那个非洲国家决定那里会发生什么、政策是什么、他们应该如何对待欧盟国家和美国,该与谁保持关系,该与谁断绝关系。

所以它就成为了一种武器。食品已成为非洲大陆的一种武器。 他们在我们的领土上使用了化学武器,还有这样一种粮食武器,它可能会导致一个或另一个国家的饥荒。

我们深刻理解这场战争带来的危机,因此提出我们的计划。 此次和平峰会将涉及众多国家。解决前三点非常重要,这三点可以将世界所有国家团结在一起。

其中一点是粮食安全。 我提到的部分内容涉及农业以及对黑海、亚速海的封锁,那里存在挑战等等。

核电站的人质

第二个问题是核安全——能源。这个非常重要。谁知道埃纳霍达尔市核电站【即扎波罗热核电站】到底发生了什么?谁真正了解细节?但我们知道。国际原子能机构知道。

那里埋了地雷。那里有武器。有来自俄罗斯联邦的武装人员、雇佣兵或军队。在工厂工作的乌克兰公民在俄军占领的第一年就不断向我们发送有关工厂情况的信息。以前从未出现过这样的危险。如果我们明天把我们的公民从那里移走,那个核电站肯定会倒塌。这对每个人来说都将是一个风险。六个反应堆。就像六个切尔诺贝利事故。那里怎么会有军队?他们不想离开,也不会主动放弃。他们不想。但他们担心核电站会爆炸,所以我们的人在那里工作。

这是另一个论点。目前正在管理核电站的俄国原子能公司人员——为什么没有对他们实施制裁?有什么问题?虽然这里的事实已经绝对确认,绝对确认,他们已经占领了核电站,并扣押了所有人。所有在那里工作的人都是人质。你知道,事实证明,核电站工作人员的孩子已被带到俄罗斯。他们是人质。这就是他们在核电站工作的原因,因为他们的孩子被带走了。

第三点是“以人换人”的交换,以及被驱逐儿童的回归。第三点是人道主义的。

如果我们支持分别解决这三个危机,负责任的国家将在技术层面上聚集起来,制定一个我们支持的计划。我认为,如果我们制定解决这三点的详细计划,就需要将其交给俄罗斯联邦代表。例如,当他们看到 60、80、100个国家认为这是一个公平的计划时,那么我们就会看看俄罗斯是否想结束战争。我们将看看世界是否希望战争以公平的方式结束,而不是按照克里姆林宫某个人的看法结束。

关于北约派遣部队到乌克兰

问:我们报道称,北约正在考虑派遣教官前往乌克兰训练乌克兰军队。其他北约国家已讨论向乌克兰派遣军队。您会欢迎其中任何一个举动吗?

这是每个国家(包括北约国家)的独立决定。毫无疑问,作为一个战争国家,我们会积极欢迎任何援助,我们也会支持这样的决定。

确实,目前还没有人向我们提供这样的任何东西。第一个信号来自媒体。他们来自法国,来自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我们和他讨论了他的意思。有两件事是有逻辑的,我绝对理解。这包括在乌克兰领土上进行训练,只是加快这一过程,而不必将我们的士兵派往其他地方,一个国家或另一个国家,然后再返回。在战争条件下也需要适应时间。

是的,这里的训练更快,建设设备维修中心也更快。但这背后还有很多媒体的言论。 到目前为止,这个想法还没有任何进展。除了言语之外,我看不到这一点。但是,尽管如此,怎么会有人反对呢?我们只是赞成。

然后他们谈论军队。我还不太明白这与现实如何对应,是否真实,是否可能等等。我再次感谢马克龙等人的大胆,但有必要了解他真正愿意做什么,可以是什么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

“击落天空中的东西”

我问,我们能否先击落——从北约国家领土、从我们邻国领土——飞向我们能源设施的导弹,而不进入乌克兰领空?

从技术上讲,这一切都是可能的。从飞机上击落已经进入乌克兰境内的俄罗斯导弹。这就是我们在以色列看到的情况。即使是这么大的规模也没有。

如果你要击落针对我们能源设施的导弹,您可以部署飞机。你已经这样做了。你应该知道,北约国家已经在部署它们,因为这些导弹正飞向我们的西方伙伴。例如,乌克兰西部的天然气网络,以及朝那个方向飞来的导弹。无论如何,我们的邻居已经在部署飞机了。

所以我的问题是,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我们不能击落俄罗斯导弹?是防守吗?是的。 这是对俄罗斯的袭击吗?不。你是在击落俄罗斯飞机并杀死俄罗斯飞行员吗?不。那么让北约国家卷入战争有什么问题呢?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是防守。

明天,所有这些导弹都将飞向北约国家。不要怀疑。这只是时间问题。为什么不击落导弹?参与其中的地方在哪里?当我们谈论北约国家讨论在乌克兰领土上驻军时,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 我只是回应你,让我们迈出第一步:击落乌克兰上空的俄军导弹,并为我们提供用于对抗边境俄罗斯军队的武器。

问:你问过马克龙先生这个问题吗?

关于飞机?不,我是要讲这个,但是我问了其他伙伴。我向所有主要合作伙伴表示,我相信用飞机击落俄军袭击乌克兰的导弹是公平的。

让我们同意:俄罗斯联邦拥有一支拥有300架飞机的空军,俄罗斯空军用它们来对抗乌克兰。三百架飞机。我们的分析告诉我们,我们需要120至130架F-16或具有高技术特性的飞机。

让我们达成一致:如果乌克兰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收到如此数量的飞机,为什么北约国家的少量飞机不能保卫我们的领空?在我们拥有F-16之前,这对于今天来说是一个合理的选择。我想说,不仅如此,直到我们拥有足够数量的F-16来满足对抗俄罗斯空军的需求。因为当你只有少量的F-16时,在很多情况下无疑不足以应对重大、严重的攻击。

“我们能得到七个爱国者系统吗?”

华盛顿峰会,我没有回答有关华盛顿峰会的问题。

问:我还有一个问题,但让我们听听华盛顿与北约峰会的情况。

我想要实用的解决方案。我真的很希望我们能收到【加入北约】的邀请,因为我知道在战争结束之前这将是乌克兰手中一张非常严肃的牌。虽然我相信,当这张牌在乌克兰手中时,它也在美国和其他伙伴、甚至非北约国家手中。那些是俄罗斯邻国的人,以及那些关心其安全的人。因为一切都可以彻底改变。

那些今天相信俄罗斯永远不会攻击他们的人,以及那些认为自己是俄国经济伙伴的人,明天将成为俄罗斯的敌人。乌克兰不也是这样吗?我们不是俄国的主要朋友吗?我们不是他们的主要市场吗?我们不是他们的主要贸易伙伴吗?家人、朋友、经济、地理、安全,一切。但现在我们是100%的敌人。

所以这张牌不仅仅在我们手里。这就是改变。我们地区地缘政治安全的变化。我相信这会对全世界产生影响。所以我想要具体信息,邀请函。

是的,这是一个政治工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北约。我们并没有推动。我们知道,如果有邀请,我们只会在战后讨论加入北约的问题。我们理解所有的论点。我们这边不会有压力。

但每个人都说这又会造成局势升级。我认为美国和德国还没有为此做好准备。正确的? 正确的。

那么我们最终能从北约国家得到七套爱国者系统吗?七套。我们希望关闭所有地区的空域,要有20到30套爱国者系统。让我们忘记这一点。我们可以得到七套吗?你认为对于在华盛顿举行的北约周年峰会来说这太过分了吗?对于一个自2008年以来一直试图成为北约成员国的国家来说?对于一个今天在世界各地争取自由和民主的国家?七套系统。 这才是峰会的实际成果。

美国决定向我们提供F-16战斗机。因为没有他们,乌克兰就不会有130架飞机的机队。它只是不会。这意味着没有必要再谈论它了,因为不会有足够的战机可以与俄罗斯空军作战。

我认为这是两个解决方案。也许很多。我们深表歉意,但它们是非常实用的解决方案。

“人们开始忘记”

问:您能谈谈您作为战时总统的生活吗? 例如,当你回顾战争时,当它看起来最困难时,以及另一个你最充满希望和自豪的时刻是什么?

说到困难,当然,全面入侵是最困难的时刻。当然,最初的日子很艰难,然后就这样了。因为你不考虑自己,而是考虑所有人。当然,当有地方被占领并有人遭受损失时,那就很难了。 当我们解放我们的领土,解放Moshchun、Bucha时,当我看到那些万人坑时,这是最困难的事情。

我不害怕任何体力劳动。我不怕长时间工作,做好我的工作。 最难承受的重量是情绪。 你明白这一点,对吧? 情绪,痛苦。当你看到人们,当他们告诉你这件事时,当你向失去孩子的母亲授予一枚奖章——英雄之星时,或者看到失去父母的孩子时——这些情绪是最难受的。

当你无法帮助那些被占领的人时,这是可怕的。那里对他们来说更难 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我这么说并不是为了达到修辞效果。我说的是实话。当一个人处于绝望的境地时,身体上确实绝望了,但他们仍然坚持战斗。这是最难的部分。但无论多么困难,当我们解放了大部分领土时,我们都战斗并团结起来。

而现在,超过 20% 的土地仍被占领,人们开始忘记。现在,这也是为了忘记战争。 忘记在解放了的城市,在首都,等等。这也是非常困难、非常严重的。

因为社会开始分裂。 有些处于战争状态,有些则没有处于战争状态。一方面,你明白,这就是我们战斗的原因——解放人民,为了城市的生存,为了人们不再陷入战争。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明白,在战争结束之前,我们仍然处于战争之中,平民必须努力加强士兵以及那些每天死去或受伤的人的力量。

非常困难的时候,大家都很团结。当事情变得容易一点时,每个人都会分裂。而此时,敌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利用这一点。我相信这是我们目前最困难的道德挑战。为了防止社会、政治上的分裂,防止世界、欧盟、美国的分裂,无论选举如何,无论欧盟或美国的选举如何,防止美国和欧洲不同国家之间出现裂痕。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会对这场战争产生影响。

“我很少见到孩子们”

问:总统先生,您能找到放松的方法吗?

像其他人一样。战时的选择是有限的。老实说,情绪会有所帮助。如果有机会见到我的孩子。我会更频繁地见到我的妻子,因为她在办公室,但我很少见到孩子。如果你能见到你的家人,你的情绪会很振奋。

我老实告诉你,如果有机会和孩子说话,甚至可以问一下学校里发生了什么,比如我问我儿子发生了什么事。他说他们开始学习西班牙语。我对此很感兴趣。我不懂西班牙语,但说实话,我只对能和他在一起的时间感兴趣,不管他在做什么。我儿子还小。而我的女儿,她已经长大了。这些时刻可以给你充电,给你能量。这些是最幸福的时刻。那是我可以放松的时候。

我也喜欢看书。老实说,任何类型的小说,我晚上都会读,最多两页、三页、四页、十页,然后就睡着了。当我试图在晚上看视频或电影时也是一样的——我只是没有精力。 我告诉你,一旦我躺在床上,无论我尝试阅读或观看什么,我都会睡着。我起得很早。

除了家庭之外,可能第二件让我充满活力的事情就是锻炼身体。 早上,它也给我能量。

我需要了解我们正在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并相信乌克兰的胜利。 我非常相信人们,尤其是当人们知道并说:“我们知道这对每个人来说有多困难,但总统先生,你坚持了下来,我们与你同在。”我始终与人民同在。我想我们会互相充电。所以你看,这只是情绪,一些积极的情绪,这可能就足够了。

乌克兰民主的健康状况

问:您担任总统已经五年了,对乌克兰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时期。 您能否评估战时乌克兰民主的健康状况?您希望看到战后乌克兰民主如何发展?

我认为乌克兰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任何关于民主的事情。 因为乌克兰及其人民正在通过战争证明这一点。没有言语,没有不必要的修辞,没有空中飘浮的修辞信息。他们用生命证明了这一点。通过选择如何保护乌克兰,如何捍卫它,因为我们首先捍卫的是价值观、原则和我们的生活方式。

是的,当然,领土非常重要。这是我们的土地。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它的生活。它理应属于我们。但了解谁在反对我们,以及俄罗斯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们不想回到苏联时代,我们不想成为俄罗斯历史的一部分。

你知道,我曾经举过这个例子。有一次,阿尔巴尼亚总理埃迪·拉马——我告诉他我需要通过几项改革,因为这是必要的。这些是欧盟候选资格的条件。这是在我们获得候选人身份之前。我告诉他,我想表明,即使在战时,我们也可以前进。他回答我:是的,但我想告诉你,乌克兰——通过它在这场战争中的行为方式,通过保卫其他国家——正在保护世界的自由和世界的民主。这是您需要成功的最重要的改革。

事情就是这样。我们的人民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孩子们付出了童年的代价,他们放弃了幸福的岁月。所以,当我们谈论民主时,我相信我们是欧洲最民主的国家。欧洲最民主的国家之一,它不是用言语,而是用力量、武器和我们的生命证明了这一点。不是正在证明,而是我们已经向全世界证明了这一点。

战后人们可以希望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现在的国家是这样的:自由。当然,战时有各种限制。关于动员无法出国的年轻人。有戒严。由于战争,还有其他限制。俄罗斯本身对我们施加了这些限制。因为它伴随着战争而来,而战争总是带来损失和限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像今天这样的国家,而且只是一个和平的国家。

战争结束后

问:也许这个问题有一个简短的答案。 战后你有什么计划?

我想……战争之后,胜利之后,这些都是不同的事情。战争结束后,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我想我的计划就取决于此。因此,我愿意相信乌克兰将会取得胜利。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常困难。很明显,这将是非常困难的。我只想和我的家人和我的狗一起度过一些时间。我们有两只狗。一只狗去世了,现在我们有两只狗。

“我们会失去一切”

问:我想澄清一下,你说过你需要七套爱国者系统。您是专门向美国要求的吗?

让我解释。我们有地图,我们的合作伙伴也有。这张地图上标出了一些点,爱国者系统应该放置的条件点,以及它们的类似物——短程、中程、远程。

例如,像萨德这样的远程系统在美国——我们没有。我只是给你举个例子。因此,当我谈论七套爱国者系统时,并不意味着它完全覆盖了我们的天空和我们的人民。有一个强大的、发达的系统,它包括一切——所有系统。当我讲七套系统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白,我今天讲的是具体的需求,覆盖几个地方,覆盖我们国家的几个地方。没有这几个地方,我们将完全失去我们的经济和能源部门。这就是我们正在谈论的。经济,包括粮食,冶金,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我们会失去一切。

这就是为什么我每天都会强调这一点。 因为我知道我们可能会失去我们的能源部门和经济。如果我们谈论乌克兰的综合防空系统,它包括一切:我们需要多少“国家先进地对空导弹系统,多少德国的IRIS-T防空系统、爱国者系统、萨德系统。其中一些我们根本没有。

没关系。我们会赢。我们必须赢。(完)

原文出处:Read a Transcript of Volodymyr Zelensky’s Interview with The Times: The Ukrainian president spoke to Times reporters in Kyiv for nearly an hour, https://www.nytimes.com/2024/05/21/world/europe/zelensky-interview-times-transcript.html. Retrieved May 21, 2024. 胡景北翻译,www.hujingbei.net

“夜话”2024年第5期,2024年5月22日

文革停课时期的南京九中初一(2)班

2024年新年第一天,打开计算机,就收到学长钟罕逊先生发来的我的初中班级同学名单。我把它整理并按汉语拼音排序如下:

1965年9月入学的南京九中初一(2)班同学名录

(共50人)

包国勇,包元麟,曹菁菁,陈碧玲,陈恒琴,刁建国,方宝江,房守为,冯莉莉,高又平,宫小伟,顾明德,谷小宁,关磊,郭筱玲,韩顺兴,贺家春,胡景北,李申,李佩宁,刘榛,楼淑芬,陆昌申,卢腊丁,马健,毛维东,牟永利,浦曙光,盛惠田,史建农,孙海利,唐建生,王俊秀,王陵,王士平,王源春,汪闻凯,夏解放,夏世雄,许光华,杨桂平,姚农,袁景山,翟桂英,张国贤,赵翠连,郑伟,仲陶宝,周江陵,周穗生

这是我近期寻找的名单。而引起我寻找名单的契机,是砚兄邓伍文先生2022年发给我的两张当时班级的合影照片:

南京九中初一(2)班合影1,1965年10月18日

(19位女生,27位男生)

南京九中初一(2)班合影2,1965年10月18日

(后排中间最高者为班主任储兆瑞,其余为20位女生,26位男生)

合影1里的黑板上清楚地写着“南京九中初一(2)班,1965.10.18”。它表明照片是我们初一(2)班同学1965年10月18日一次外出活动时的合影。合影2里有两块小黑板。当时中苏虽然不再友好,但苏联老大哥余威尚在,我们学的还是俄语,班主任储兆瑞是刚刚从俄语系毕业的新教师。因此,左侧黑板上写的是俄语,含义可能是“班级黑板报”。右侧黑板上写的是一段“毛主席语录”和若干口号,即“军队要有统一的领导和纪律,才能战胜敌人…… –毛泽东”、“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坚持打好最后一仗!”。这些都是当时每个人耳熟能详的语录和口号。最近几年初一新生需要参加军训。“毛主席语录”和上述口号与军训大体匹配。不过,1965年前后应当完全没有初中生军训这回事。班友关磊回忆可能是班级在登攀紫金山时所摄。但照片的场景似乎不在主要登山小路旁,且初一学生年幼,组织登山的可能性也许不大。两张照片的地点似乎像农村地区而非南京郊区比如紫金山、中山陵或雨花台风景区。当时政府倒是组织中学生秋季到农村“学农”或“支农”,报纸上亦有“打好秋收秋种的一仗”说法。然而,在我的印象中,初一新生还不需要去学农。不过,那时节已经有了“工农子弟学生”,就是出身工农家庭、无需特别考分便能进入九中这样的当时江苏省重点中学就读的学生。他们应当是文革后期著名的“工农兵学员”的前身。我们班当时有这样的工农子弟学生,而农民子弟学生来自南京郊区农村。九中部分“红卫兵”1967年就到过一位农民子弟学生的家乡南京市郊摄山公社支农。因此,我们初一(2)是不是也可能到班上农民子弟学生的家乡学农并留下这些照片呢?当然,所有这些回忆和猜想如今都很难证实。

南京九中建校于1925年。早先是一所教会学校,抗战后为南京私立弘光中学。宋美龄女士曾兼职过名誉校长。九中校址位于南京市中心偏东的长江路和碑亭巷路口的西南角、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通过和第一次民选代表开会的“国民大礼堂”街对面,距“总统府”不到一公里。1949年后学校改为现名。我们1965年入学时,学校附近有南京工学院(现名为东南大学)、南京市政府、南京军区司令部、南京军事学院等单位,因此部分学生家庭当时就会拥有照相机。储兆瑞老师当年才23岁,年轻活泼,有很强的感染性和鼓动性,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班级活动和留影吧。

个人的命运常常被突然的历史浪潮改变。照片上的储老师青年得志,我们班同学正十二三岁,稚气尚在。可实际上,就在不到一个月后的1965年11月10日,毛泽东秘密组织并由姚文元主笔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就发表了。党史称这篇文章是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导火索一旦点燃,若不舍命掐断它,大震动便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将如地动山摇般彻底改变。到了1966年上半年,中央宣布大学和中学暂停招生、大学和中学暂时停课、大学生和中学生留校参加文化大革命。考虑到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学生尚幼,他们无须参加文化大革命而暂留家中。这样,我们初一(2)班同学便暂时分开了。可包括伟大统帅和我们班级同学在内的每一个人,谁也没有想到“暂时”将延长到三、四年之久;而对我们班来说,“暂时”就成了“永久”。到了我们本来应当初中毕业的1968年夏季,“停课闹革命”阶段还没有结束;到了1968年冬季和1969年春季,我们又突然被命名为“知识青年”,被政府迁移到农村地区。这一次不是学农或支农,而是务农了:“扎根农村一辈子,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民”。从此之后,1965年入学的南京九中初一(2)班不复存在。由于1966、1967和1968这三年中学皆不招生,所以,接替我们的是1969年的南京九中初一(2)班。他们1965年九月升入小学六年级后,终于在1969年升入了初中。

与南京九中历届初一(2)班不同,我们这届初一(2)班在九中九十九年校史上多少留了点印迹。1966年5月的“五一六通知”是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号召警惕和揭露“睡在我们身边的赫鲁晓夫”。接着,我们的班主任储老师便被校领导认定为“九中的赫鲁晓夫”,一时间学校贴满了批判他的大字报。储老师在我们心目中本来是和蔼可亲的大哥哥,完全和大坏蛋赫鲁晓夫联系不到一起。那时候学校已经停课,我们班同学已经回家,但以韩顺兴、仲陶宝为主的少数同学依然在学校组织了名为“0912”(即九中初一(2)班)的战斗队,站在储老师一边。好在很快,上头要求把文化大革命矛头对准“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对九中来说,那就是对准校领导,因此,储老师迅速从九中的赫鲁晓夫摇身一变而成为先知先觉的文革先锋,“0912”的同学也才免遭了1957年反右后的那种追责。

在政府迁移我们去农村的时候,我们班大多数同学去的是江苏省高淳县,关磊和我则去了江苏省句容县。班级同学本来年幼,相处尚不及一年,下乡后又各施解数逃离农村,以至于变得天各一方,加之班级核心人物储老师早逝,因此同学之间几乎完全失去了联系。感谢邓伍文和钟罕逊两位先生,向我提供了我们班的照片和名单。这里,我把它们公布于众,纪念班主任储兆瑞老师,纪念我们铭记于心的文革停课期间的南京九中初一(2)班,纪念我们自己曾经的稚气少年。

祈求上天保佑文革停课时期的南京九中初一(2)班各位同学健康长寿!

祈求上天保佑我们的中学和被迁移下乡的经历不再重演到我们后代身上!

“夜话”2024年第1期,2024年1月16日

注:我们的班长是贺家春。第二张照片中,最后一排高个子是储兆瑞老师,紧靠储老师左下方的同学应当是关磊,站立男生第一排右起第二位可能是胡景北。

Labor Migration Out of Agriculture in Today’s World

Labor Migration Out of Agriculture in Today’s World

Jingbei Hu

Abstract: The world is witnessing a mass migration of labor forces from agriculture into non-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s dropped from 970 million to 870 million, and the agricultural employment share (AES) from 43% to 27% over 29 years between 1991 and 2020. Around the year 2000, the quantity of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s peaked and started to decrease, and AES fell to 40%. Assuming that AES was 80% around the year 1700 when modern labor migration out of agriculture began and 0% when it ends in the future, the reduction of AES to 40% indicates that humans finally achieved half of their mission of the migration as they entered the third millennium after 300 years of arduous effort. Our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speed and spatial extent of the current migration are unprecedented. Over the past 29 years, the world’s AES fell by more than 15 percentage points, while the average speed was 4% per 30 years between 1700 and 2000. Thus, the current labor migration is almost four times faster than the average of the past 300 years. Furthermore, the recent migration is more extensive in spatial terms than in any other period in human history, as evidenced by data from country groups and individual countries worldwide.

Keywords: Worldwide labor migration out of agriculture,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labor into non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labor outmigration, Labor migration out of agriculture between 1991 and 2020, Agricultural Employment Share, Decrease in agricultural employment share

———————————————————-

Jingbei Hu, Professor of economics Emeritus

Email: jingbeihu@yahoo.com; homepage: www.hujingbei.net

Citation: Jingbei Hu, 2023, Labor Migration Out of Agriculture in Today’s World, translation of Section 1 and 2 of Chapter 1 of the Chinese book: Jingbei Hu, 2022, Economics of Labor Migration out of Agriculture, New York: World Chinese Publishing, pp. 1-14.

迎接2023年 应对2023年

2022年就要过去了!无论我们是否欢迎,2023年都坚定地来到了我们面前;我们都不得不跨入2023年。

既然如此,既然不可改变,就让我们以平静和开朗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特别是像我这样的老年人,前面的年头虽然不多了,可太阳升起的每一天依然是新的一天,改换挂历的每一次依然是新的一年:平静和开朗,过去是、现在依然是我们面对新一年的适当心情。

不过,和过去几十年相比,“平静和开朗”现在也许更为重要。这不但在于它能够让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常工作,而且在于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平衡理性和感情。而免疫系统和理性感情平衡两者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为在迎接2023新年之际,我们许多人第一次刻骨铭心地发现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如此地出乎意料,马上到来的2023年是如此地不确定而难以预料和展望。

三年前的2020年,我曾经撰写了一篇短文“回眸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https://www.hujingbei.net/archives/2036)。回眸之余,我在简短展望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时,却发现它充满不确定性。2010年,世界经济失衡,世界的热词是“再平衡”(Rebalancing),但“学人和商人对世界贸易和经济的前景都抱有‘自以为是’的比较确定的预期;十年后的今天,尽管平衡多了,可没有人敢于确定地预期下一个十年甚至仅仅五年会发生什么:能够预期的仅仅是未来的不确定;其它一切都无法预期。”

这样对未来不确定的强烈感觉既来自像新冠疫情这样的自然因素,也来自整个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更来自我们中国的基本变化,因此我们中国人的感觉也最强烈。在那篇2020年的短文中,我说:“十年前,几乎没有人意识到中国的国际定位是个问题。那时候,虽然中国首先挣脱了2008年经济危机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中国内外部分学者开始倡导“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但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以融入世界经济、政治和法规体系,似乎还是普遍的共识。可十年后的今天,这个共识已被彻底打破。打破共识的事件很多,例如中国修宪取消了国家领导人任期限制,中国近些年每年军舰下水吨位超过世界其它所有国家的总和等等。”显然,那一共识的打破让中国在应对重大国内外事件时不再受“国际惯例”约束,因此更容易采取与世界多数重要国家不同的方式,从而大大加重中国事情的不确定,加重国人对不确定的感觉。

展望2023年,我们依然面对极其强烈的不确定性。我们还会遭遇第二波甚至第三波新冠病毒大感染吗?我们会参考“国际惯例”来应对疫情吗?我们会遇到烧在自己身上的战火吗?或者离开这样的战火会更远还是更近?我们的经济会恢复增长还是还是更加萧条?推动经济的第一动力是消费还是政府投资?封控的法制混乱和社会创伤将如何平复或加剧等等,都是我们在展望2023年时不得不面对的不确定性。

就个人而言,恰恰在几天前,一位年轻朋友和我谈到自己应当如何应对这些不确定性。我的建议是:

1.保持身体健康。尽可能不受新冠病毒感染;感染了尽可能完全康复。

2.保持对未来的乐观。只要身体好,心情平静开朗,就会有未来。心理健康同样重要。不要看轻“逆来顺受”。只要相信未来,逆来顺受就是应对最困难状况的好方式。少数人也许能在高度不确定性中得益;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此时最好是等和忍。

3.一个有利的位置。所谓有利就是有助于应对危机和不确定性。比如工作位置既不容易被解雇也不容易被政策打压。比如身份位置让自己在困难时更容易被发现并得到他人尤其政府援助,甚至在战时更容易避免强制。例如,北京居民在这次疫情爆发时得到的医疗资源便比其他地方人多得多;大城市获得救助的可能性要比中小城市高。1960年前后中国出现饿殍现象,但全都发生在社会很少关注的农村地区。就此而言,农民迁移到城市是他们应对巨大不确定性的一种方式。

4.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知识和能力与金钱财富不同之处是它们无法被外人夺走,一旦不确定性大大降低,知识和能力就是一个人发挥作用甚至大展宏图的基础。文革后考入大学的老中学生都是文革中继续读书的人。这一点我们都还记忆犹新。更重要的是学习让人增长见识,明白世界和人生,明白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作为。

5.能帮助别人就帮助一点。这一点对于一个人的心理非常重要。如果在巨大不确定性基本消除后回顾这段时期,如果在人生的后期回顾这段时期,帮助过别人的感觉会让一个人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我二十多年的短文写作中,这应当是第一篇和迎接新年有关的文字。它也许太沉重了,也许还不够沉重。只是,无论如何,我衷心地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健康、平静和开朗地跨入新的2023年,希望新的一年会大大降低我们面临的不确定性,让我们再次品尝基本的确定性给我们带来的平安感觉。

愿上天在2023年和以后保佑我们每一位中国人。

“夜话”2022年第30期,2022年12月31日

(2023年1月8日注:因公众号被禁用,2022年底的短文延至今日发布。)

(又注:本文于加州时间1月8日22:20在微信公众号“学者胡景北”上发布。但二十分钟后的10:40即被封禁)

放弃《农业劳动力转移经济学》版权的声明

拙著《农业劳动力转移经济学》中文简体版已经在本月出版。封底的极简版“内容简介”如下:

经济学家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遇到的两个主要困难是缺乏数据和理论框架。本书用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即农劳比度量农业劳动力转移程度,用农劳比降低速度和加速度度量转移过程,并证明这些指标具有唯一且无歧义的统计数据。本书利用这些数据揭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定量特征,并用商品市场价格和资本市场利率的跨期稳定分别定义农劳比降低速度和加速度均衡,用通货膨胀放大系数说明转移失衡可能造成货币市场波动,从而提出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框架。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拙著在海外由位于美国纽约的世界华语出版社出版。拙著纸质版和电子版仅仅在中国大陆以外的海外市场发行和销售。最近一些得到拙著的朋友,包括中国国内的朋友向我询问是否可以将我发給他们的拙著转发給别人。今天,我宣布放弃拙著的版权,让朋友们和有兴趣的人能够合法地放心地任意传播和散发拙著。我放弃拙著版权的声明如下:

———————-

关于放弃《农业劳动力转移经济学》版权的声明

  1. 作为《农业劳动力转移经济学》的唯一作者并与世界华语出版社商定,我个人拥有该书的所有版权。该书国际书号为ISBN 978-1-940-26684-8。
  2. 我保证《农业劳动力转移经济学》书中不含有任何侵犯他人版权的内容。
  3. 从即日起,我放弃《农业劳动力转移经济学》的版权。任何人出于任何非商业性目的,都可以复制、复印、印刷、散发、储存和利用任何其他方式传播该书或其中部分内容,包括传播该书的纸质版和电子版,而无需我的同意和知晓。
  4. 《农业劳动力转移经济学》的电子版将放在我的个人主页www.hujingbei.net的适当且醒目位置任由下载。
  5. 对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经济学》的商业性用途,包括全部或部分地在中国国内出版,我将放弃和该书版权有关的一切经济权益。

特此声明。

胡景北

2022年11月18日

———————-

同时,我衷心欢迎对拙著的批评和反驳,并希望这些批评和反驳能够也发布在我的个人主页www.hujingbei.net的留言板。谢谢!

“胡景北夜话”2022年第23期,2022年11月18日

《农业劳动力转移经济学》序言(1)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重要现象。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从偏僻的湘西山村到繁华的京沪都市,我国到处都有农业转移劳动者的身影。实际上,今天在城市生活的我们自己往往就是在最近几十年内从乡村转移来的。仅仅在1980至2020的四十年中,我国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就远远超过三亿人,而我国2020年非农劳动者不足六亿人。也就是说,2020年从事手机制造、外卖送货、教学科研和政府管理等非农行业的劳动者,一半以上是最近四十年从农村走出来的。如果放眼世界,我们将发现,农业劳动力转移不但波澜壮阔地发生在中国,而且大规模地发生在全世界。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到三百年前就开始工业化的西欧地区;从人口稠密的其他亚洲国家,到人迹罕至的太平洋岛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几乎出现在世界每一个角落: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当今世界的普遍现象。

如果把农业劳动力转移放到人类历史长河中观察,我们又发现,正在我们眼前展开的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一场伟大的历史事件。它在人类史上的伟大程度,只有一万年前发生的劳动力从采集狩猎向农业的转移可以与之相比。明朝初期中国大迁徙的人口可能高达当时全国人口的二分之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也许让当时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死于病毒和暴力。这两次人口大变动后来都导致人均食物产量提高和人口快速增长。然而,它们又没有改变农业社会的基本逻辑。如果没有工业革命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只须数百年甚至更短时间的种族繁殖,人类就会回到大变动之前的原点,继续落入大部分人务农但依然饥饿的贫困状态。例如,移民到美洲的早期白人育龄女性,每人平均生育的孩子超过7个。英国经济学家康替龙当年直白地指出:“只要有足够的生存资料,人就会像粮仓里的老鼠一样,迅速地繁殖增多。” 这意味着,假设没有工业化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整个美洲大陆很快就会因为快速的人口增长而变得人满为患,美洲发现的结果也将只是延长农业社会的持续时间,或者推迟农业社会陷入最终危机的时点。因此,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随后的美洲本土人基本灭绝事件,以及中国和其它各民族在最近几千年内经历的每一次人口大变动和大迁徙,虽然对现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主体十分重要,但它们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农业社会的两大基本特征:大部分人务农、大部分人挨饿。

然而,发生在当今中国和世界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彻底改变了这些特征。今天,不但大部分人能够吃饱,而且社会只需要少部分人务农。农业劳动力转移反映的,正是这些基本特征的彻底改变,是人类离开农业社会而跨入新的社会阶段。所以,本书根据人类劳动用在食物生产方式上的集中程度,把迄今为止的人类发展史划分为采集狩猎社会、农业化转型、农业社会和非农化转型四个时期。在采集狩猎社会,绝大部分劳动力忙于采集可食的植物和捕猎可食的动物。在农业化转型中,人类劳动力逐渐从采集狩猎活动向农业集中。在农业社会,绝大部分劳动力从事生产人类必需食物的农业。在非农化转型中,人类劳动力逐渐从农业向非农业活动集中。当今人类正处在非农化转型时期,正在离开农业社会而转入人类目前难以清晰预知的“后农业社会”。和当年的农业化一样,非农化大转型将把人类在宇宙大尺度上的生存空间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非农化转型的一个关键现象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农业社会,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劳动力集中在农业;在“后农业社会”,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应当低于百分之一,所以,在一定意义上,非农化转型可以理解为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历史过程。本书便是对这一历史过程所做的经济学理论探索。毫无疑问,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一个牵动整个社会的重要现象。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牵涉到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包括本书在内,没有一本书能够全面涵盖这样的范围。正如本书书名《农业劳动力转移经济学》所揭示的那样,本书将仅仅从经济学角度观察和讨论农业劳动力转移。当然,即使囿于经济学角度,也没有一本书能够全面地讨论农业劳动力转移,所以,本书将局限于宏观经济学角度。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微观经济学问题,诸如一个农业劳动力为什么要离开农业、离开农业给离开者个人和其家庭带来什么变化、给他们离开和进入的社区造成什么影响等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它们都不属于本书讨论的范围。进一步说,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宏观经济学研究中,本书亦仅仅涉及农业劳动力转移所需要的基本经济条件和所遵循的基本经济机制。为了探索这些条件和机制,本书将建立关于经济制度、经济运行的某些特殊假设,使用来自中国等个别国家的统计资料。但在清楚地说明这些假设和资料以后,本书致力于超越个别国家的有关农业劳动力转移一般条件的经济学研究。

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遇到的第一个问题简单直接:什么是农业劳动力转移?本书提出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比重(以下简称“农劳比”)指标,用它表示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在农业的集中程度。农业劳动力转移是这一集中程度的下降,或者说农劳比下降。在最近几千年中国和世界历史上,劳动力不断从农业流向非农部门,农民参军变为士兵、读书成为秀才、学徒转为工匠。但是,直到二十世纪中期,中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劳动力依然集中在农业。而在世界范围内,无论某些地区的早期工商业如何发达,直到大约三百年前,所有地区的社会总劳动力绝大部分依然是务农者。所以,那些农业劳动力转入其它职业的现象,没有降低农劳比,因此不属于我们研究的农业劳动力转移范畴。同时,农业社会中不时出现的巨大社会动荡,可能短暂地降低农劳比;可一旦恢复稳定,农劳比将迅速反弹回原先的高度。这样的现象同样不属于农业劳动力转移。严格意义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不是少量农民脱离农业,不是农劳比的短暂降低,而是农劳比持续和显著地下降,并最终形成不可逆的非农化转型。

根据上述农业劳动力转移定义,本书把非农化转型过程转换为农劳比下降过程,把农劳比视为度量非农化转型程度的指标,把农劳比下降速度和加速度视为度量非农化转型过程的指标。速度和加速度是两个众所周知的物理学概念。设想一架满载乘客的飞机从比如8 000米高空降落。为了保证飞机迅速平稳地降落,飞行员必须把握好飞机在每一时间的速度和加速度。飞机应当尽快降落,以免空中危险;但飞机又必须平稳下降,因为严重颠簸会造成乘客伤亡。前者是速度问题,后者是加速度问题。农劳比下降过程与此类似。如果把非农化看成一件“好”事,把人类的非农化使命看成人类把农劳比从百分之八十降低到百分之一的任务,那么,农劳比亦应当迅速平稳地下降,下降过程中的“颠簸”尤其严重颠簸也会损害处于这一过程中的人类群体的福祉。亚国曾经经历过严重“颠簸”。亚国1957年农劳比是81%,农劳比降低量或降低速度是负1%,降低加速度是负3%。1958年猛踩油门,加速度骤然升至正24%,速度相应升至正23%,农劳比一举下降到58%。按照这样的加速度,亚国再用两年时间就可以完成全部非农化转型任务。然而,这样的高速度不但不可持续,而且造成灾难。事实上,亚国在1959年即猛踩刹车,加速度突兀地降为负27%,速度降为负4%,农劳比本身在随后几年反弹并上升到比1957年更高的水平且延续多年。在经济学上,如此剧烈的“颠簸”直接造成亚国当年数千万饿殍的大饥荒。这个教训告诉我们,非农化转型在经济学上需要的不是高速度,而是恰当速度,后者的经济学概念便是均衡。因此,非农化或者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问题,可以提炼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均衡问题,而后者又需要转换为农劳比下降的均衡速度和加速度问题。由此出发,我们方能严格地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并建立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

“夜话”2022年第22期,2022年11月15日

注:本文是刚刚出版的拙著《农业劳动力转移经济学》“序言”的第1部分。

农业劳动力转移:概念和数据

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科普系列”前四期中,我们使用了一些新的概念,如农劳比降速、农业劳动力转移量等等。每个科学研究领域都有自己的专用术语或概念。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也不例外。但是,和其它许多社会科学领域不同,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的专用概念还具有定量性质,即具有一套自己的专属数据。本期将解释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专用概念和它们的专属数据。

为了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我们首先需要把整个经济的生产体系分类成农业和非农业两个部门。劳动力就在这两个部门之间流动或转移。从两部门区分出发,我们定义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所需要的概念指标如下:

1. 总就业、农业就业和非农就业。它们的关系是

总就业=农业就业+非农就业

我们假设世界各国发布的官方统计都是可靠的标准数据。这些统计大都包含就业数据。中国发布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和总就业数据。由于中国的第一产业相当于国际上的农业,所以,中国的第一产业就业相当于农业就业,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之和相当于非农就业。

2.总劳动力、总就业和失业。它们的关系是

总劳动力=总就业+失业=农业就业+非农就业+失业

世界各国大都发布失业数据。中国发布城镇失业数据。我们把它作为上面公式中的失业数据。

3. 农业就业比,公式是

农业就业比=农业就业/总就业

4. 农劳比(农业劳动比重),公式是

农劳比=农业就业/总劳动力

利用各国官方劳动统计,我们很容易通过上面两个公式得出各国农业就业比和农劳比数据。注意:这样得出的农业就业比和农劳比数据是唯一和没有歧义的。

5. 农劳比变化速度或降低速度,公式是

两个时点之间的农劳比降速=-(本时点农劳比前一时点农劳比)

      =前一时点农劳比本时点农劳比

如果两个时点非常非常接近,农劳比降速就成为瞬时速度。注意我们在第一个等式的括号前用负号。这是因为非农化转型要求农劳比不断下降,我们希望把农劳比降低视为正数,把农劳比回升视为负数,所以用“前一时点农劳比-本时点农劳比”的方式来定义农劳比降速。

考虑到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发布的劳动统计主要是年度数据,公式中的“时点”可以用“年”代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在年作为时点时,我们指的是年末,十二月三十一日24点。由于前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24点和本年一月一日0点是同一时点,所以,前一年年末和本年年初是一回事。例如,所谓2017年农劳比指的是2017年末农劳比,它等于2018年初农劳比。2018年农劳比降速指的则是农劳比在2018年初到年末的整个一年时期内降低幅度,也就是2017年农劳比减2018年农劳比。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农劳比数据是唯一和没有歧义的,利用它们计算得出的农劳比降速数据也是唯一和没有歧义的。

6. 农劳比降低加速度,公式是

农劳比变化加速度=本年农劳比降速上年农劳比降速

同理,农劳比降低加速度数据也是唯一和无歧义的。

在非农化过程中,某年农劳比数据表示一国在该年达到的非农化水平,农劳比降速表示非农化的快捷程度,农劳比降低加速度则表示非农化的平稳程度。本系列第一期使用过农劳比降速概念,指出在1991到2020年期间,中国农劳比降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降速。

现在我们引出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两个派生概念:农业劳动力转移量和转移率。

7. 农业劳动力转移量。为了引出这个概念,展开农劳比降速公式如下:

本年农劳比降速

=上年农劳比本年农劳比

=(上年农业就业/上年总劳动力)-(本年农业就业/本年总劳动力)

因为

本年总劳动力=上年总劳动力×(1+本年总劳动力增长率)

所以,

1/上年总劳动力=(1+本年总劳动力增长率)/本年总劳动力

把它代入前面公式,得到

本年农劳比降速

={[上年农业就业×(1+本年总劳动力增长率)]/本年总劳动力}

  -(本年农业就业/本年总劳动力)

也就是说,

本年农劳比降速

=[上年农业就业×(1+本年总劳动力增长率)-本年农业就业]/本年总劳动力

我们把该公式的分子定义为农业劳动力转移量,即

本年农业劳动力转移量

=上年农业就业×(1+本年总劳动力增长率)-本年农业就业

或者

农业劳动力转移量=农劳比降速×本年总劳动力

为简洁起见同时又不造成误解,我们在这个公式中删去时间定语。由于农劳比降速和总劳动力两者数据都是唯一和无歧义的,用它们计算得出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量数据也是唯一和无歧义的。

8. 农业劳动力转移率。把上面最后一个公式改写为

农劳比降速=农业劳动力转移量/总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转移率

该公式指出农劳比降速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率是两个等同概念,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前者表示农劳比变化,后者代表转移量占劳动力总量比重。本系列将主要使用农劳比降速概念。这里的原因,首先在于农劳比降速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的基本概念,而转移率只是派生概念,其次,农劳比降速可以更明确地表征非农化转型的时代特点。

下面用举例方式列出中国和美国2018-2020年的农业劳动力转移概念和数据。

中国:政府发布统计资料

指标农业就业总就业城镇失业
单位万人万人万人
2018       19,515       75,782            974
2019      18,652       75,447            945
2020      17,715       75,064         1,160

利用本文公式和政府统计资料得出的数据

指标总劳动力农业就业比农劳比农劳比降低速度农劳比降低加速度农业劳动力转移量
单位万人%%%%万人
201876,75625.7525.42  
201976,39224.7224.421.01 770.45
202076,22423.6023.241.180.17895.98

美国:政府发布统计资料

指标农业就业总就业总劳动力
单位万人万人万人
201824315,576       16,208
201924315,754       16,354
202023514,780       16,074

利用本文公式和政府统计资料得出的数据

指标农业就业比农劳比农劳比降低速度农劳比降低加速度农业劳动力转移量
单位%%%%万人
20181.561.50  
20191.541.480.01 2.19
20201.591.460.020.013.45
0.01

“农业劳动力转移”科普系列第5期

“胡景北夜话”2022年第14期,2022年8月27日

注:对本文的批评和建议,请在我的个人主页www.hujingbei.net留言,谢谢。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