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农业劳动力转移科普系列中,我们指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问题可以归结为转移均衡问题。用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比重(即农劳比)的下降代表农业劳动力转移,转移均衡又可以提炼为农劳比降低速度和加速度的均衡。本期利用某个亚洲国家(简称为亚国)在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经历的严重失衡和其引发的经济灾难,揭示农业劳动力转移均衡的重要性。
看图。图1是亚国每年的农劳比降低加速度,图2是该国人均粮食产量,图3则是该国的新增人口。这三张图的曲线在1960年前后皆发生剧烈波动。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仅仅就这三张图而言,图1曲线波动应当是起因,农业劳动力以不可置信的速度转移出农业。它造成图2曲线波动,人均粮食产量大幅度降低,后者再引起图3曲线的波动,新增人口变成负数,就是人口净死亡。我们仔细观察这三张图。
亚国1957年的农劳比是81%,农劳比降低速度是负1%,降低加速度是负3%。1958年猛踩油门,加速度骤然升至正24%,速度相应升至正23%,农劳比像自由落体那样一举下降到 (81-23=) 58%。如果该国1959年继续保持这样的加速度,1959年的速度就应当是 (23+24=) 47%,农劳比将降低到 (58-47=) 11%。到1960年春,该国的农劳比便会降到0,该国非农化大转型任务将全部完成。然而,1958年的高速度根本不可持续。事实上,该国1959年即猛踩刹车,加速度突兀地降为负27%。这就是图1中加速度曲线出现的极其夸张的大起大落。农劳比降速在该年相应变成负4%,表示农劳比反弹上升,并在随后几年上升到比1957年更高的水平,直到1969年才落回1957年的水平。
每个坐过车的人都知道,猛踩油门又紧接着猛踩刹车的后果是车内人或死或伤。农劳比下降过程中的猛踩油门紧接猛踩刹车同样造成民众的死伤,只是普通车祸涉及的人少,而农劳比变化中的“车祸”涉及亿万人口。这里的逻辑关系是农劳比剧烈下降意味着农业劳动力突然大规模减少,后者导致农业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剧烈下降,在人均产量本来就很低的情形下,进一步导致严重饥饿和大规模饿殍(音同“漂白粉”的“漂”)。按照本系列第5期列出的公式,1958年该国有6,000多万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高达当年农业劳动力总数五分之二。如果我们想到转移的主要是强壮劳动力,当年农业劳动力突然减少的“程度”更加严重得多。
这么多劳动力一下子离开农业,农业产量必然大幅度降低。图2显示亚国人均粮食产量在1958-1961年间持续下降。在粮食产量猛烈下降的同时,其他农产品的产量亦猛烈下降。下表列出该粮食、肉类、油料和棉花四类产品在1956-1965年的人均产量。就粮食来说,1957和1958年该国人均产量在300公斤左右,1959年猛地降到253公斤;接着继续下降,到1961年仅达207公斤,比1957-1958的水平降低了三分之一。表中的肉类产量数据不全。在现有数据中,人均肉类产量从1957年的6.2公斤下降到1962年的2.9公斤,降低了二分之一强。人均食油和棉花产量的降低同样超过二分之一。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按照1957-1958年水平,该国人均农产量便非常低下,绝大多数人仅够维生;农产量随后数年从维生水平剧烈下降,就不但造成民众消费水平的大幅度降低,而且难免大范围的严重饥荒和饿殍。
图3揭示了亚国当年人道主义灾难惊心动魄的严重性:该国从正常年份每年新增人口1,500万一下子变成一年减少1,000万!如果考虑在正常年份,新出生人口多于死亡人口,那么,加上新生与死亡人口之差即净新生人口,该国在这段时期不正常死亡的人数将更多。同时,根据该国的官方统计资料,这场饥荒造成的人口净减少仅仅发生在乡村人口中,而且男性净减少数量远远高于女性:在1960和1961两年,该国男女人数各自净减少1,010万和393万。
在三百年来的人类非农化大转型过程中,在没有大规模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和平时期,像亚国这场造成大规模饿殍的饥荒是极其罕见的灾难。从上面三个图出发,我们可以说:在狭隘的经济学范围内,大规模饿殍的直接且主要原因应当是人均农产量的突然剧烈下降,而后者直接和主要原因,又是灾难性的过高农劳比降低加速度即过快的农业劳动力转移。而过高的农劳比降低速度和加速度之所以能够出现,又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研究过于落后有关。因此,亚国的这场人道主义灾难,突出地表明了农业劳动力均衡转移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两者的重要性。
“农业劳动力转移”科普系列第8期
“胡景北夜话”2022年第19期,2022年10月21日
注:数据来自亚国国家统计局。对本文的批评和建议,请在我的个人主页www.hujingbei.net留言,谢谢。
[注意:本文发表在微信公众号”学者胡景北“之前为通过审查,将”中国“皆改成”亚国“。这里的网页版依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