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十七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专题:9
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 “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士课程论文
指导教师:胡景北
私有化企业业绩研究
文献综述
西方经济学专业
张肖虎
02027007
目 录
1. 简 介
1.1 私有化浪潮及方法简介
1.2 问题的提出
2. 私有化企业业绩的实证研究
2.1 私有化后企业企业业绩的度量
2.1.1度量的方法
2.1.2样本和时期的选择
2.1.3统计方法的选择
2.2 私有化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
2.2.1私有化对于企业业绩的总体影响
2.2.2私有化方法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
2.2.3私有化后产权结构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
2.3 影响私有化企业业绩的其他因素
2.3.1市场因素
2.3.2制度因素
2.3.3公司治理
3. 结 论
私有化企业业绩研究
文献综述
摘要:私有化盛行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私有化能够提高企业业绩。自然地,对私有化后企业业绩进行实证研究是证实或者证伪假设的关键。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很多,它们主要回答了下面四个问题:一、度量私有化后企业业绩变化的方法和具体指标是什么?二、私有化后企业业绩改善抑或恶化了?三、不同的私有化方法和不同的产权结构对于企业业绩变化有什么不同影响?四、影响私有化后企业业绩变化的其他因素是什么?
关键词:私有化,企业业绩
1、 简介
1.1私有化浪潮及其现状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私有化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截至1997年,全世界约有1610亿美元的公共资产被出售。Roche(1996)认为在将来的二十年时间里用于私有化的基金将会达到60,000亿美元。为什么私有化会如此盛行呢?原因很多,但最关键的一个假设是私有化有助于提高公司绩效,有助于国家经济增长。这个假设是否与现实经济相吻合呢?很多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尤其是在东欧国家的大规模私有化之后。因为这种大规模的私有化为验证上述假设提供了很好的样本。这些实证文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从微观层次上研究私有化后企业的绩效是否真正得到改善;二是在宏观层次上研究经过大规模私有化后的国家经济状况是否得到提高。就目前来看,这些私有化的结果还很难肯定。尤其是从宏观角度上看,现在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转轨国家(如:中国,波兰和斯洛维尼亚)私有化的速度并不快,而私有化进程很迅速的国家(如:俄罗斯,乌克兰和捷克共和国)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甚至出现经济倒退。有些学者认为:(Sachs et. al. 2000)私有化本身并没有带来经济增长,只有在伴随着深层次的制度改革时,私有化才会带来正面的影响。他们进一步认为,产权改革对于经济增长和企业业绩改善的影响还取决于市场环境、法律环境、政府目标、公司治理模式等其他因素。单从私有化过程考虑,不同的私有化方法、不同的产权结构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也不相同。目前对私有化后企业业绩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仅仅考虑产权改革影响的方面。本文主要是对这类文献的综述,并着重关注以下四个问题:
一、度量私有化后企业业绩变化的方法和具体指标是什么?
二、私有化后企业业绩变化了吗?改善了还是恶化了?
三、不同的私有化方法和不同的产权结构对于企业业绩变化有什么不同影响?
四、影响私有化后企业业绩变化的其他因素是什么?
本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文章的主体是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中的第一小部分主要针对第一个问题;第二小部分针对第二、三个问题;第三小部分针对第四个问题。文章的第三部分是结论。
2、私有化企业业绩的实证研究
2.1私有化后企业业绩变化的度量
2.1.1度量的方法
在大量有关私有化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的文献里。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大致对这些文献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主要有以下两种:
1) 、根据实证研究的私有化企业绩效比较对象划分。
根据上述的标准,可以把文章分为两类,一是比较企业私有化前和私有化后的业绩;二是把私有化后企业的业绩和现存国有企业的业绩进行比较。几乎所有的实证方面的文献都可以划分为这两类,其中,Megginson et. al.(1994)的文章和La Porta and Lopez-de-Silanes(1997)的文章就是采用第一种分类方法的典型文章;Pohl et al.(1997)的文章是采用第二种分类方法的典型文章。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采用第一种分类方法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私有化前重组带来的绩效改善,注意区分重组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和私有化对企业的作用。采用第二种分类方法时,要尽量选择外在经营环境比较相似的企业进行比较;另外,由于大部分国家存在着绩效较好的国有企业首先私有化的情况,所以在采用这种方法时要尽量用统计方法排除这种影响。
2) 、根据绩效考核方法来分类。
大体上来说,有关这方面的实证研究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近几年来比较引人注目的、也采用的较多的一种研究方法――市场判断法。市场判断法指的是,在通过股票私有化时首次发行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和市场稳定后(aftermarket)的收益。另一类是前几年采用的比较多的方法――会计判断法,通过考察私有化企业的财务指标和经营绩效来判断。
在第一类方法中,主要考察两种情况:一种与首发收益有关,另一种与市场稳定后绩效有关。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交易的第一天里都有一个很明显的首发收益[①]。和IPOs的首发绩效一样,也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股票发行后的长期绩效也是正的[
注意: 这里提供的试卷源于参加考试的考生的回忆。 回忆者和本网页不保证试卷的正确性。 经济学试题(一) (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05年04月) (三道微观经济学题目,两道宏观经济学题目,每题20分,共5题) 1. 什么是马歇尔需求,希克斯需求,并请用斯卢滋矩阵解释说明。 2. 简述利润函数的性质,若生产函数为y=x1αx21-α,求其利润函数并验证利润函数的性质。 3. 什么是占优策略,纳什均衡,给定如图的策略,哪些是重复删除占劣策略所不能删除的,求纯策略纳什均衡,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 (2,0) (1,1) (4,2) (3,4) (1,2) (2,3) (1,3) (0,2) (3,0) 4. 关于拉姆齐模型:个人消费为C, 效用为u(.),u为凹函数,生产函数F(K, L)为规模报酬不变,资本成本为r, 工资为w, 效用贴现率为β,人口增长率为n, 折旧为δ,请说明修正的黄金率水平,人均资本的变化方程K/L,人均产量的变化方程Y/L,说明趋向C/L,K/L的均衡状态为鞍点路径 5. 说明价格、工资刚性的模型。 {回忆者留言:就是书中的五个模型,以前曾考过}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专题:12 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 “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士课程论文 指导教师:胡景北 中国经济改革的热点问题 苏月中 027042 吴泽智 027041 中国经济改革的热点问题 内容摘要:面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经济学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解释中国改革经验的各种观点也层出不穷。广义地说,这些观点可归纳为两大学派,即经验学派和趋同学派。经验学派认为中国的成功归因于中国改革具有演进的、尝试性的和不断深化的特点。趋同学派认为中国的制度实际上渐进地向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东亚国家)的制度靠拢,并强调改革之初中国的经济结构是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本文对两个学派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几个热点问题(如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国企改革、乡镇企业)的观点进行了阐述与比较。 关键词: 趋同学派 经验学派 中国经济改革 1.导言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经济学界激烈辩论的话题,解释中国改革经验的各种观点也层出不穷。广义来说,这些观点可归纳为两大学派,即经验学派和趋同学派。经验学派认为中国的成功归因于中国改革具有演进的、尝试性的和不断深化的特点。这一学派认为,中国正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中国经济模式,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趋同学派认为中国的制度实际上渐进地向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东亚国家)的制度靠拢;制度趋同的越快,结果越好;渐进主义不是由于持续政治冲突以及其他困难(在有约12亿人口的国家制定政策过程中固有的)所产生的策略。该学派的学者非常强调改革之初中国的经济结构是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也是渐进主义为什么不是增长的障碍的主要原因。 两派争论的焦点问题是: (1)中国的快速增长是渐进主义政策的结果吗? (2)中国式渐进改革能够改善前苏联(EEFSU)的经济状况吗?大爆炸改革能够改善中国的经济状况吗? (3)中国在农业、国有企业和农村工业进行的制度改革取得了成功吗? (4)在将来,中国的改革将以制度试验和创新为主导还是与东亚经济制度相一致? 经验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1)市场改革的渐进主义是中国快速增长的关键; (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 指导教师:胡景北 博士研究生课程“高级宏观经济学”— 经济改革的经济学 课程说明 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的西方经济学博士生专业课程“高级宏观经济学”,在同学们已经修读完以David Romer 的“Advanced Macroeconomics”为基本教材的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将以研讨班的形式对宏观经济学中的某些重要领域做重点学习和探讨。本学期所选择的领域是前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改革问题。这个问题牵涉到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但我们将着重从宏观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制度的角度考察这个领域。 以中国1978年的农业改革为起点,前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制度的转型构成了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尤其是最后十年的世界经济史的重要现象。这些国家为什么要向市场经济转型、西方经济学家对这些国家经济改革的基本看法以及他们的理由,是我们了解经济改革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在所有改革措施中,原计划经济下的公有资产的私有化无疑是最令人关心的问题,也是经济改革能否进行下去并完成、市场经济制度能够最终建立的关键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尽管都认为私有化不可避免,私有资产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对如何私有化、什么时候私有化、以什么形式私有化、配套的条件是什么、私有化的中、短期增长效应等等却众说纷纭。另一方面,我们在中国置身于经济改革过程当中。身在庐山中,应知庐山外,尤其是山外人对山内的看法。一部分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正经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私有化。而如果中国要出售原属公有制的部分国有和集体企业,也存在应当如何出售、什么时候出售、以什么形式出售、配套的条件以及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等问题。因此,本课程在经济改革的研究领域内,重点关心私有化问题。 本课程从经济改革和私有化问题中选择了若干专题,并配之以一定的阅读资料。但这些阅读资料并不够。同学们应当自己动手,寻找更多的资料。关于前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改革,国内有大量中文资料。国际上各主要大学和研究部门、主要国际机构、各国政府的网站也提供了大量资料。关于本课程资料的最重要国际网站是 关于东欧和中亚转型国家的资料,可见 另外可见美国经济协会的资料库: http://econwpa.wustl.edu/EconFAQ/EconFAS.html 所有这些资料都应当批判地分析地阅读,以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 本课程自由参加、自由讨论。 打算取得学分的同学需要提交课程论文、经常参见课程和讨论以及参加期末考试。课程论文和期末考试的评分各占总分数(100分)的一半,但课程论文和期末考试的成绩必须分别达到30分或以上,才能获得本课程的学分。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专题:10 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 “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士课程论文 指导教师:胡景北教授 私有制与经济增长 叶林祥(027008) 私有制与经济增长 目录 1.导论……………………………………………………………………………………………2 2.模型定义………………………………………………………………………………………2 2.1 计量方程…………………………………………………………………………………… 2 2.2 变量………………………………………………………………………………………….2 2.3 数据………………………………………………………………………………………….3 3. 检验………………………………………………………………………………………….3 3.1 计量方程的简化…………………………………………………………………………….3 3.2 检验………………………………………………………………………………………….3 4对转型经济增长路径的解释……………………………………………………………………4 4.1对转型经济国家经济增长U型特征以及前苏联与非前苏联国家增长差异的解释………4 4.2对不同国家间增长差异的解释……………………………………………………………….6 5.结论………………………………………………………………………………………………7 6.参考文献…………………………………………………………………………………………7 图1 解释转型经济增长U型特征………………………………………………………….5 图2 解释不同转型国家之间增长的差异…………………………………………………..6 私有制与经济增长 一、导言 东欧及前苏联等转型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增长都呈现了一个U型特征,即经济在转型之初都大幅度下滑,然后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谷,最后经济恢复增长。为什么转型经济增长呈现U型特征?另外同是转型国家,前苏联国家相对于东欧国家来说,开始下滑的幅度大,最后经济恢复的时间晚。为什么前苏联国家经济增长与东欧国家有如此的不同?由Andrew Berg/Eduardo Borensztein/Ratna Sahay et al.所撰写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9年工作文稿,主要就是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 二、模型定义 (一)计量方程 Andrew Berg等这篇文章是一篇典型的实证文选,首先就是要设立一个计量方程。研究转型经济增长问题时,计量方程左边可以是总产出水平也可以是总产出水平的增长率,主要是计量方程左边变量要和右边变量相一致,并且要便于实证研究。计量方程的初步形式可以假定如下: 上海财经大学2005年4月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试题(一)
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二十一
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说明
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