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八
拍卖经济学上课计划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授课教师:胡景北
2001-2002学年第二学期 助 教:许永国
硕士研究生课程“西方经济学专题”
拍卖经济学
课 程 计 划
周 次 |
日 期 |
专 题 |
报告人 |
|
1 |
02.27 |
课程介绍 拍卖经济学基本理论 |
胡景北 |
|
2 |
03.06 |
拍卖经济学基本理论 |
胡景北/许永国 |
|
3 |
03.13 |
机动 |
―――― |
|
4 |
03.20 |
拍卖与竞价过程的博弈分析 |
|
|
5 |
03.27 |
最优拍卖机制与收入等价原理 |
|
|
6 |
04.03 |
最优拍卖的简单经济学 |
|
|
7 |
04.10 |
风险厌恶下的拍卖分析 |
|
|
8 |
04.17 |
估值相关下的拍卖理论 |
|
|
9 |
04.24 |
共同价值拍卖 |
|
|
10 |
05.01 |
国定假日 |
发展经济学课程说明发展经济学 中国二元经济发展专题 课 程 说 明
2003-2004学年的“发展经济学”课程主题是中国二元经济的发展。二元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是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这是因为,从农业来说,只有大部分农业劳动力转出了农业,继续在农业部门就业的劳动力才可能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收入,农业才可能实施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标志的技术,农业、农民和农村的问题才能够得到最终的解决。从社会说,只有大量农民转移到非农部门工作,社会才可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低收入的贫困状态才能够彻底改变,二元结构才能够最终消除。
发展经济学是一门面向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学科。在大学讲授的发展经济学知识之上,本课程专门讨论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发展问题。选择中国的理由,一是因为中国的问题就是发展经济学的问题,二是因为同学熟悉中国的背景,三是因为阅读文献的考虑。研究生课程应当让同学精读有关专题的学术论文。考虑到在以往课程中让同学精读英文学术论文的效果并不理想,考虑到部分同学在本科学习中还没有精读过学术论文,这次课程决定利用中文文献(只有一个专题因为缺少适当的中文文献而利用了英文论文)。但中文文献中直接处理发展经济学某个专门理论问题的论文很少,因此本课程把主题定为直接研究中国的中国二元经济发展,并围绕着这个主题提出了十个专题,见课程计划。
本课程假设同学们已经具备大学本科经济学系的发展经济学知识。不具备这些知识的同学请务必阅读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不同版本 吉利斯 等,发展经济学,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或类似的发展经济学教材的至少主要章节。
配合着各个专题,本课程给出了若干精读文献。但这些文献远远不够。同学需要自行寻找进一步的文献,以期对有关专题的中文文献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同时,同学们需要批评性地阅读这些文献。阅读和课程论文、课堂报告的主要目的是: 1. 了解该论文的问题所在,为什么作者提出那样的问题 2. 了解该论文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逻辑,得到的主要结论, 3. 了解该论文的研究方法 4. 提出该论文的不足之处和该论文结论本身又导致的问题 5. 提出如果你在这个专题上继续写作,你的问题是什么,准备如何解决问题。
同学撰写的课程论文必须符合学术规范,符合关于本课程的《撰写课程论文的若干要求》。 本课程教学共12周,闭卷笔试在第13周。 “发展经济学”参考文献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 指导教师:胡景北 硕士研究生课程“发展经济学” 助教:李静霞
参考文献
一般文献: 陈宗胜等,1996,新发展经济学:回顾与展望,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郭熙保,主编,1998,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选,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吉利斯等,1998,发展经济学,第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巴罗/萨拉伊马丁,2000,经济增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asu, K., 1996, Analytical development economics: The less developed economy revisited, Camb., Mass.: MIT Press.
专题1 刘易斯(Lewis, A.), 1954,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中文见郭熙保,主编,1998);刘易斯,1984,二元经济论,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此书是刘易斯若干论文的中文翻译)。
专题2 拉尼斯/费(Ranis, G./Fei, J.), 1961, A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中文见郭熙保,主编,1998);1964,Development of the labor surplus economy: Theory and policy, (中文翻译:劳动剩余经济的发展:理论和政策)
专题3 Dixit, A, 1973, Models of dual economies, in: Mirrless, J./Stern, N.H., ed., 1973, Models of economic growth, Proceedings of a conference held by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ssociation at Jerusalem, London etc.: Macmillan.
专题4 胡景北,1994,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工资上升运动的解释,载:经济研究,1994年第三期第32-43页; 1998,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一种可能机制,载:经济研究,1998年第三期第23-30,第57页;茅于轼等,2000,关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可行机制”的讨论,载:学术界,2000年第一期第142-149。
专题5 Taylor, L., Real and money wages, output and inflation in the semi-industrialized world, Economica, vol. 57, pp. 329-353.
专题6 Fishlow, A., 1991, Review of Handbook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vol. 29, pp. 1728-1737;拉尔(Lal,D.), 1983, The poverty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中文翻译:).,
专题7 Hirschman, A., 1982,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Naqvi, S,1996, The significance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专题8 Feldstein, M./Horioka,C., 1980, Domestic saving and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Vamvakidis, A./Wacziarg, R., 1998,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e Feldstein-Horioka puzzle, Washington, DC. IMF, downloaded from www.imf.org/publication
专题9 Blomstroem, M./Lipsey, R.E./Zejan, M., 1996, Is fixed investment the key to economic growth,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111, pp.269-272. Hendricks, L., 2000, Equipment investment and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 61, pp. 335-364.
专题10 Aschauer, D., 2000, Public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Issues of quantity, finance, and efficienc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ol. 48, pp. 392-406. Dessus, S./Herrera, R., 2000, Public capital and growth revisited: A panel data assess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ol. 48, pp. 407-418. Ram, R., Productivity of public and private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broa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World Development, vol, 24, pp. 1373-1378.
专题11 Aghion, P./Caroli, E./Garcia-Penalosa, C., 1999,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growth theorie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vol. 37, pp. 1615-1690.,
专题12 Dollar, D./Kraay, A., 2000, Growth is good for the poor,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downloaded from www.worldbank.org/research Sheehey, E.J., 1996, The growing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countries: A proposed explanation, World Development, vol, 24, pp. 1379-1384. 课程论文写作要求撰写课程论文的若干要求
1. 内容上,清楚地分为导论、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结论部分可以不写)。 导论内容:问题的提出 主体内容:参考文献对问题的切入点、前提、逻辑推导过程、基本结果 结论:本人的评论和其他作者的评论 2. 结构上,清楚地列出题目、目录、正文和文献四个部分 3. 形式上,是一篇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写成的接近科学论文形式的文章,而不是草稿、感想、议论、抄录或小品文。 4.正文字数不少于7000字,不多于10000字。 5.正文结束后列出的参考文献必须是正文中引用过的。正文中引用的所有文献必须在正文后列出。 6.正文中引用文献和加上特别说明时,请用脚注。 脚注在全文内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脚注放在每页的下方。 7.所列出的表和图分别在全文连续编号并列出题目。编号方式为 表1 表名 图1 图名 表2 表名 图2 图名 表和图都要列入目录 8.编辑方法: A4纸,尽可能做到每行40个汉字,每页40行,正文和文献部分连续加页码,页码加在每页的右下方。版面朴素、大方。不加页眉。 9.正文分节编号方式: 1. 1.1 1. 2 2. 10.文献引用方式: 在脚注内: 论文:作者名,出版或发表年份,文献名,载于“某杂志”期数,页码 著作:作者名,出版或发表年份,文献名,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页码 如本文献的出处和上一脚注完全相同(除页码外),则用:同上注,页码。如本文献的出处和上面某一脚注(如注5)完全相同(除页码外),则用:同注5,页码。 在文末的文献部分: 论文:作者名,出版或发表年份,文献名,载于“某杂志”期数,全文的开始和结束页码 著作:作者名,出版或发表年份,文献名,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出版和发表的年份,以所引用的版本的年份为准。 文献的排列顺序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序。中文和外文文献分别按此顺序排列。 注意:文献引用的两大原则:1. 引用的每一个事实、思想,只要不是众所周知的,都应当标明文献出处;2. 文献标明方式应当能够使有兴趣的读者能够简便、快捷地找到文献。
11.有疑问的地方,请向教师(55510817)或助教(65601404)询问。
(附:课程论文封面页)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 “发展经济学”硕士课程论文 指导教师:胡景北/助教:李静霞
题 目
作者名(学号)
目 录
1. 导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正文第一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第一节第一小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1 第一节第一小节第一大段 . . . . . . . . . . . . . . . . . . . 2.1.2 第一节第一小节第二大段 . . . . . . . . . . . . . . . . . . . 2.2 第一节第二小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1 表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2 表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1 图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2 图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三孙经纬老师的高级微观经济学讲稿孙经纬老师的高级宏观经济学讲稿2007年春学期现代经济学讲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