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军平:自由社会中的集团选择
国企改制(出售)与法治高级研讨会议程
国企改制(出售)与法治高级研讨会议程
2004年12月26日, 星期日
上午
9:00 会议开始
9:05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副院长顾士渊教授 致辞
9:10 胡景北教授 致辞
上半场 主持人:费方域 上海交通大学 经济学教授
9:20-9:40 第一场 姚洋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经济学教授
9:40-10:00 第二场 秦晖 清华大学 历史学教授
10:00-10:20 第三场 田国强 美国德州A&M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学教授
10:20-10:40 休息,合影留念
下半场 主持人:杨建文 上海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研究员
10:40-11:00 第一场 顾功耘 华东政法学院 法学教授
11:00-11:20 第二场 胡鸿高 复旦大学 法学教授
11:20-11:40 第三场 肖耿 香港大学 经济学副教授
12:00 午餐
下午
上半场 主持人:陈宪 上海大学 经济学教授
13:30-13:50 第一场 左大培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研究员
13:50-14:10 第二场 仲大军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 经济学研究员
14:10-14:30 第三场 韩强 南开大学 哲学教授
14:30-14:50 第四场 丁栋虹 复旦大学 管理学教授
14:50-15
《实际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问题研究》 大纲 黄赜林 02秋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 1、问题的提出 解释经济波动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课题,有关经济波动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问题:一是经济波动的初始根源是什么;二是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是什么;三是如何治理经济波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集中体现在对经济波动的解释,传统的凯恩斯模型把经济周期看作是名义变量特别是货币供给出现异常变动的产物,在一般均衡模型中由于系统可以自动向均衡状态调整,名义变量的冲击不会对经济造成持久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改革后中国的产出进行单位根检验,并构建冲击反应函数测量冲击对产出的影响程度,实证研究发现,冲击对中国产生了持久性影响并且影响被放大。由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简称为RBC)与传统凯恩斯模型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产出波动中是否存在较大的持久性分量,因此,研究也表明传统凯恩斯模型对于研究经济波动的可行性值得怀疑(该内容在第三章)。据此,本文试图从实际冲击的角度解释中国的经济波动问题。具体地,本文旨在解释实际冲击特别是技术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有多大这一问题,以RBC理论为基础,寻找能够较好解释实际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影响的RBC模型。 2、RBC理论与其它宏观理论的比较 RBC理论的形成是8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最引人注目的发展之一,它为理解经济波动的实质和根源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该理论以新古典增长模型为基础,通过构建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来解释。它在两个关键的方面与早期理论有所不同。第一,与早期的均衡理论文献相比,RBC模型给予波动的传导机制(即冲击的影响随时间扩散的机制)更多的重视,认为跨期替代(如劳动、消费)尤其是资本形成需要一定时期是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第二,顾名思义,RBC模型强调引起周期波动的冲击根源是实际的而非“货币的”因素。特别是,周期的主要驱动力量被认为是对技术的冲击,而不是在早期的均衡分析中强调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干扰。 相比之下,关于引起波动的冲击的性质,RBC理论的观点更多地反映了它与其他理论的分歧。就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区别两种观点。较为温和的观点认为,从定量的角度看,技术冲击作为经济周期运动的驱动者比货币冲击更为重要;较为激进的观点认为,货币冲击的后果根本是可以忽略的。前一个立场与均衡理论的货币错觉相容,因为两者都没有否定供给冲击的作用。但是,较为激进的实际周期观点—即认为货币冲击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周期波动根源的观点,则明显与大多数其他理论不一致。在这一形式上,实际周期方法向主流宏观经济分析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在本文的讨论中,我们将隐含地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实际周期假说的温和形式上,因为它更确切地代表实际周期论者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所持的观点。 3、评价标准 RBC模型的评价方法是校准法(Calibration)。所谓的校准法是通过参数的设置生成一些模拟结果(比如变量的周期性和变化幅度),并将模拟结果与经济周期的特征事实相比较的评价方法(即比较两组变量的方差矩阵和相关系数矩阵)。 4、基本RBC模型及其扩展模型 早期实际经济周期模型被称为基本RBC(或标准RBC)模型,其假设前提是完全竞争和理性预期,没有涉及市场失灵、政府干预以及货币冲击等因素,模型只能较好的解释实际经济波动的部分特征事实。因此,基本RBC模型受到经济学家特别是新凯恩斯学派在模型假设和传导机制方面的猛烈抨击。在20世纪80、90年代,RBC理论针对质疑和抨击予以回应和扩展,在假设前提、模型结论等方面进行修正和完善,主要从劳动市场、货币市场、政府部门、开放经济以及其它方面对基本RBC模型加以扩展,扩展的RBC模型在假设前提、传导机制及其经验结果都会发生变化,从而使RBC理论趋于成熟。 论文大纲 导 言 第一章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文献综述 第一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背景及主要观点 第二节 基本实际经济周期的理论模型及其特征 第三节 基本实际经济周期模型的扩展 第四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简短评价 第二章 实际经济周期研究相关的方法 第一节 H-P滤波法(用于产生周期数据) 第二节 线性化一阶条件方法(用于求解模型) 第三节 广义矩估计方法(用于估计方程) 第四节 校准法(用于评价模型) 第三章 中国经济周期中的一些特征事实 第一节 实际冲击与中国产出持久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二节 改革前后中国经济波动特征的比较分析(从生产率冲击角度分析)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事实 第四章 基本RBC模型在中国的实证研究(不引入劳动力) 第一节 基本RBC模型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基本RBC模型的实证检验 第三节 模型模拟的结果分析与比较 第五章 可变劳动RBC模型在中国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可分劳动RBC模型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可分劳动RBC模型的实证检验 第三节 不可分劳动RBC模型的理论分析 第四节 不可分劳动RBC模型的实证检验 第五节 模型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 第六章 包含政府部门的RBC模型在中国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包含政府部门的RBC模型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包含政府部门的RBC模型的实证检验 第三节 模型模拟的结果分析与比较 第四节 参数敏感性分析 总结及展望 “ 新闻通稿 国企改制(出售)与法治高级研讨会在沪召开 2004年12月26日,国企改制(出售)与法治高级研讨会在上海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来自经济学、法学、哲学、历史等诸多学科领域的国内外学者3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对国有企业改制(出售)过程中的规范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开得非常成功。 部分与会嘉宾名单: 田国强:美国德州A&M大学经济系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姚 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费方域: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教授 陈 宪:上海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朱保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秦 晖: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左大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仲大军:北京大军经济观察中心主任 胡景北: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教授 萧 耿: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副教授 顾功耘:华东政法学院教授 丁栋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韩 强: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 管毅平: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杨建文: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王 振: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汪公文: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民商法副教授 方曙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汪立鑫: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胡雄飞:《上海改革》主编、博士 刘社建: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副研究员 任 健: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恒源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王耀忠: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 李战荣:浙江大学法学院博士后 刘 昶:复旦大学新政治研究中心博士 王小卫: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出路》编著者 李 健: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副研究员、《出路》编著者 与学者合影李连军:会计师事务所品牌声誉研究
黄赜林:实际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问题研究
章铮:苏南模式和长三角的崛起
国企改制(出售)与法治高级研讨会(新闻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