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改革的经济学》
课程论文
指导教师:胡景北教授
从“华盛顿共识”到“后华盛顿共识”
郑秀君
区域经济学专业 学号:027015
摘要 本文介绍了转型经济理论与实践,对“华盛顿共识”进行了反思,探索了“后华盛顿共识”,总结了关于“后华盛顿共识”的十二条结论,并总结了转轨国家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的若干经验。
关键词 转型经济理论 华盛顿共识 后华盛顿共识
上世纪 80 年代末期,中东欧各国已处在经济危机的边缘,民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减弱。加之西方势力的推波助澜,导致了东欧剧变。多数国家随之转向西方,纷纷照搬西方模式,在政治上实行多党议会制,经济上则向市场经济靠拢。
1. 转型经济理论与实践
剧变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各种转型经济理论应运而生,但总括起来无外乎两种:以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为代表的“渐进式”改革理论和以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 · 萨克斯为代表的“休克疗法”理论 。匈牙利由于有 30 多年的改革基础,经济基础相对比较好,因而政府采纳了“渐进式”改革方案。波兰、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的经济形势则恶劣得多,如波、南在 1989 年已陷入经济危机,外债负担过重、生产停滞、爆发恶性通货膨胀等,因而相继采用了激进式的“休克疗法”。下文以匈、波两国为例,分别介绍这两种理论的内容和在实践中的调整。
“渐进式”改革理论与实践。科尔内主张“渐进式”改革,他的主要观点是:( 1 )私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功能良好的市场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允许并鼓励人格化的所有制而非机构持股,主张按照市场原则出售、出租或卖给外人,不搞无偿奉送。“私有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一步一步地变化是私营部门发展的特征。用骑兵进攻的方法建立私有财产是不可能的。”( 2 )强调保持“强有力的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恢复预算平衡,加强企业的硬预算约束,制定完善的社会保障政策。同时强调“政企分开”,杜绝政客与商人形成互利关系,确保透明。
1990 年,匈政府出台了《民族复兴纲领》,提出采取“渐进过渡”方式,目标模式是建立一个“与国际市场相结合、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现代化欧洲福利市场经济”。逐步实现价格自由化和外贸自由化,逐步使福林贬值并实现自由兑换,制定《私有化法》和《国有资产出售法》等法令,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局”领导私有化工作,强调私有化的“公开性、竞争性和监督性”,以直接向国内外出售国有企业的方式实现私有化。
“渐进式”改革虽使匈避免了经济的剧烈动荡,但无法避免经济衰退、失业增加、企业间债务扩大等问题。尤其是由于匈政府在执行货币财政政策中紧缩不力,导致财政状况日益恶化,赤字不断增加, 1994 年已高达 4500 亿福林,占 GDP 的 8.6% 。为此, 1995 年匈在“渐进式”改革中融入了适当的激进措施,实施紧缩经济战略,压缩国家行政开支,缩减社会福利支出,实行货币贬值和严格的财政金融政策。这一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从 1997 年开始,匈经济逐步复苏并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
休克疗法的理论与实践。萨克斯为中东欧国家转型开出的药方是以“华盛顿共识” (Washington Consensus) 为理论基础的“休克疗法”。他认为中东欧国家应当采取果敢而迅速的行动,实行一步到位的激进转型战略,包括:政府努力建立一种由市场因素决定的价格;取消对私营经济活动的限制;通过私有化和对现有国有企业实行严厉约束来控制国有企业;保持价格的稳定性。后来萨克斯又将其概括为“稳定化、自由化与私有化”,并称之为中东欧经济转型的三大支柱。
波兰于 1990 年首先采纳了萨克斯的建议,拉开了“休克疗法”的序幕。政府制定的《波兰稳定化纲领》提出,第一步是采取稳定经济和遏制通胀的措施:回笼货币,紧缩银根;大幅度削减对食品、原材料和能源的补贴,取消税收减免,以消除预算赤字;价格自由化,使 90% 以上的价格实现市场定价;在经常项目下实行兹罗提部分兑换,同时实现外贸自由化;实施限制性收入政策,通过惩罚性税收限制工资过快增长。第二步是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法》、《国民投资基金会及其私有化法》、《再次私有化法》等一系列法令,以出售、招标、租赁大众私有化等方式实现私有化。
“休克疗法”使波兰治理“超级通货膨胀”取得明显成效,稳定了宏观经济环境,但工农业生产持续下滑,外债大幅度增加,失业率骤增,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1993 年,波政府对“休克疗法”进行及时调整,实行“波兰战略”,将合理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与渐进的自由化及私有化政策相结合,实现了从“没有疗法的休克”到“没有休克的疗法”的转变。此后,波经济实现持续高速增长,失业率和通胀率均大幅下降,财政状况得到改善,被西方媒体称为欧洲正在腾飞的一只雄鹰 [ 董鸥, 2001 年,第 48 、 49 页 ] 。
2. 对华盛顿共识的反思
为了实现从原来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当时很多国家选择了所谓“休克疗法”。 10 年过去了,这些后社会主义国家是否已经走上了经济复苏的道路呢? 1990-1997 年转轨国家的衰退与增长如表 1 所示。
表 1 1990~1997 年转轨国家的衰退与增长
国 家
GDP
下降年数
经济复苏后 GDP 是否下降
平均年 GDP 增长
1997 年 GDP
( 1989=100 )
排名
1990~1993
1994~1997
1990~1997
波兰
斯洛文尼亚
捷克共和国
斯洛伐克
匈牙利
乌兹别克斯坦
罗马尼亚
阿尔巴尼亚
爱沙尼亚
克罗地亚
白俄罗斯
保加利亚
柯尔克兹斯坦
哈萨克斯坦
拉托维亚
马其顿
俄罗斯
土库曼斯坦
立陶宛
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
塔吉克斯坦
乌克兰
摩尔达维亚
乔治亚共和国
2
3
3
4
4
5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专题: 9
2002 - 2003 学年第一学期 “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士课程论文
指导教师:胡景北
私有化企业业绩研究
文献综述
西方经济学专业
张肖虎
02027007
目 录
1. 简 介
1.1 私有化浪潮及方法简介
1.2 问题的提出
2. 私有化企业业绩的实证研究
2.1 私有化后企业企业业绩的度量
2.1.1 度量的方法
2.1.2 样本和时期的选择
2.1.3 统计方法的选择
2.2 私有化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
2.2.1 私有化对于企业业绩的总体影响
2.2.2 私有化方法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
2.2.3 私有化后产权结构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
2.3 影响私有化企业业绩的其他因素
2.3.1 市场因素
2.3.2 制度因素
2.3.3 公司治理
3. 结 论
私有化企业业绩研究
文献综述
摘要:私有化盛行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私有化能够提高企业业绩。自然地,对私有化后企业业绩进行实证研究是证实或者证伪假设的关键。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很多,它们主要回答了下面四个问题:一、度量私有化后企业业绩变化的方法和具体指标是什么?二、私有化后企业业绩改善抑或恶化了?三、不同的私有化方法和不同的产权结构对于企业业绩变化有什么不同影响?四、影响私有化后企业业绩变化的其他因素是什么?
关键词:私有化,企业业绩
1、 简介
1.1 私有化浪潮及其现状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私有化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截至 1997 年,全世界约有 1610 亿美元的公共资产被出售。 Roche ( 1996 )认为在将来的二十年时间里用于私有化的基金将会达到 60 , 000 亿美元。为什么私有化会如此盛行呢?原因很多,但最关键的一个假设是私有化有助于提高公司绩效,有助于国家经济增长。这个假设是否与现实经济相吻合呢?很多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尤其是在东欧国家的大规模私有化之后。因为这种大规模的私有化为验证上述假设提供了很好的样本。这些实证文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从微观层次上研究私有化后企业的绩效是否真正得到改善;二是在宏观层次上研究经过大规模私有化后的国家经济状况是否得到提高。就目前来看,这些私有化的结果还很难肯定。尤其是从宏观角度上看,现在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转轨国家(如:中国,波兰和斯洛维尼亚)私有化的速度并不快,而私有化进程很迅速的国家(如:俄罗斯,乌克兰和捷克共和国)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甚至出现经济倒退。有些学者认为:( Sachs et. al. 2000 )私有化本身并没有带来经济增长,只有在伴随着深层次的制度改革时,私有化才会带来正面的影响。他们进一步认为,产权改革对于经济增长和企业业绩改善的影响还取决于市场环境、法律环境、政府目标、公司治理模式等其他因素。单从私有化过程考虑,不同的私有化方法、不同的产权结构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也不相同。目前对私有化后企业业绩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仅仅考虑产权改革影响的方面。本文主要是对这类文献的综述,并着重关注以下四个问题:
一、 度量私有化后企业业绩变化的方法和具体指标是什么?
二、 私有化后企业业绩变化了吗?改善了还是恶化了?
三、 不同的私有化方法和不同的产权结构对于企业业绩变化有什么不同影响?
四、 影响私有化后企业业绩变化的其他因素是什么?
本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文章的主体是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中的第一小部分主要针对第一个问题;第二小部分针对第二、三个问题;第三小部分针对第四个问题。文章的第三部分是结论。
2 、私有化企业业绩的实证研究
2.1 私有化后企业业绩变化的度量
2.1.1 度量的方法
在大量有关私有化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的文献里。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大致对这些文献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主要有以下两种:
1) 、根据实证研究的私有化企业绩效比较对象划分。
根据上述的标准,可以把文章分为两类,一是比较企业私有化前和私有化后的业绩;二是把私有化后企业的业绩和现存国有企业的业绩进行比较。几乎所有的实证方面的文献都可以划分为这两类,其中, Megginson et. al.(1994) 的文章和 La Porta and Lopez-de-Silanes(1997) 的文章就是采用第一种分类方法的典型文章; Pohl et al.(1997) 的文章是采用第二种分类方法的典型文章。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采用第一种分类方法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私有化前重组带来的绩效改善,注意区分重组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和私有化对企业的作用。采用第二种分类方法时,要尽量选择外在经营环境比较相似的企业进行比较;另外,由于大部分国家存在着绩效较好的国有企业首先私有化的情况,所以在采用这种方法时要尽量用统计方法排除这种影响。
2) 、根据绩效考核方法来分类。
大体上来说,有关这方面的实证研究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近几年来比较引人注目的、也采用的较多的一种研究方法――市场判断法。市场判断法指的是,在通过股票私有化时首次发行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和市场稳定后( aftermarket )的收益。另一类是前几年采用的比较多的方法――会计判断法,通过考察私有化企业的财务指标和经营绩效来判断。
在第一类方法中,主要考察两种情况:一种与首发收益有关,另一种与市场稳定后绩效有关。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交易的第一天里都有一个很明显的首发收益 。和 IPOs 的首发绩效一样,也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股票发行后的长期绩效也是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