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写作要求

撰写课程论文的若干要求

 

1.   内容上,清楚地分为导论、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结论部分可以不写)。

导论内容:问题的提出

主体内容:参考文献对问题的切入点、前提、逻辑推导过程、基本结果

结论:本人的评论和其他作者的评论

2.   结构上,清楚地列出题目、目录、正文和文献四个部分

3.  形式上,是一篇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写成的接近科学论文形式的文章,而不是草稿、感想、议论、抄录或小品文。

4.正文字数不少于7000字,不多于10000字。

5.正文结束后列出的参考文献必须是正文中引用过的。正文中引用的所有文献必须在正文后列出。

6.正文中引用文献和加上特别说明时,请用脚注。

    脚注在全文内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脚注放在每页的下方。

7.所列出的表和图分别在全文连续编号并列出题目。编号方式为

        表1  表名                      图1  图名

        表2 表名                      图2 图名

    表和图都要列入目录

8.编辑方法:

        A4纸,尽可能做到每行40个汉字,每页40行,正文和文献部分连续加页码,页码加在每页的右下方。版面朴素、大方。不加页眉。

9.正文分节编号方式:

        1.

        1.1

1. 2

2.  

10.文献引用方式:

    在脚注内:

        论文:作者名,出版或发表年份,文献名,载于“某杂志”期数,页码

著作:作者名,出版或发表年份,文献名,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页码

如本文献的出处和上一脚注完全相同(除页码外),则用:同上注,页码。如本文献的出处和上面某一脚注(如注5)完全相同(除页码外),则用:同注5,页码。

在文末的文献部分:

        论文:作者名,出版或发表年份,文献名,载于“某杂志”期数,全文的开始和结束页码

著作:作者名,出版或发表年份,文献名,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出版和发表的年份,以所引用的版本的年份为准。

    文献的排列顺序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序。中文和外文文献分别按此顺序排列。

    注意:文献引用的两大原则:1. 引用的每一个事实、思想,只要不是众所周知的,都应当标明文献出处;2. 文献标明方式应当能够使有兴趣的读者能够简便、快捷地找到文献。

 

11.有疑问的地方,请向教师(55510817)或助教(65601404)询问。


(附:课程论文封面页)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

“发展经济学”硕士课程论文

指导教师:胡景北/助教:李静霞

 

 

 

  

 

 

 

作者名(学号)

 

 

 

 

 

 

  

 

1.     导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正文第一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第一节第一小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1    第一节第一小节第一大段  . . . . . . . . . . . . . . . . . . .

2.1.2 第一节第一小节第二大段  . . . . . . . . . . . . . . . . . . .

2.2    第一节第二小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表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表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图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图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展经济学论文要求

撰写课程论文的若干要求

 

1.   内容上,清楚地分为导论、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结论部分可以不写)。

导论内容:问题的提出

主体内容:参考文献对问题的切入点、前提、逻辑推导过程、基本结果

结论:本人的评论和其他作者的评论

2.   结构上,清楚地列出题目、目录、正文和文献四个部分

3.  形式上,是一篇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写成的接近科学论文形式的文章,而不是草稿、感想、议论、抄录或小品文。

4.正文字数不少于7000字,不多于10000字。

5.正文结束后列出的参考文献必须是正文中引用过的。正文中引用的所有文献必须在正文后列出。

6.正文中引用文献和加上特别说明时,请用脚注。

    脚注在全文内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脚注放在每页的下方。

7.所列出的表和图分别在全文连续编号并列出题目。编号方式为

        表1  表名                      图1  图名

        表2 表名                      图2 图名

    表和图都要列入目录

8.编辑方法:

        A4纸,尽可能做到每行40个汉字,每页40行,正文和文献部分连续加页码,页码加在每页的右下方。版面朴素、大方。不加页眉。

9.正文分节编号方式:

        1.

        1.1

1. 2

2.  

10.文献引用方式:

    在脚注内:

        论文:作者名,出版或发表年份,文献名,载于“某杂志”期数,页码

著作:作者名,出版或发表年份,文献名,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页码

如本文献的出处和上一脚注完全相同(除页码外),则用:同上注,页码。如本文献的出处和上面某一脚注(如注5)完全相同(除页码外),则用:同注5,页码。

在文末的文献部分:

        论文:作者名,出版或发表年份,文献名,载于“某杂志”期数,全文的开始和结束页码

著作:作者名,出版或发表年份,文献名,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出版和发表的年份,以所引用的版本的年份为准。

    文献的排列顺序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序。中文和外文文献分别按此顺序排列。

    注意:文献引用的两大原则:1. 引用的每一个事实、思想,只要不是众所周知的,都应当标明文献出处;2. 文献标明方式应当能够使有兴趣的读者能够简便、快捷地找到文献。

 

11.有疑问的地方,请向教师(55510817)或助教(65601404)询问。


(附:课程论文封面页)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

“发展经济学”硕士课程论文

指导教师:胡景北/助教:李静霞

 

 

 

  

 

 

 

作者名(学号)

 

 

 

 

 

 

  

 

1.     导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正文第一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第一节第一小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1    第一节第一小节第一大段  . . . . . . . . . . . . . . . . . . .

2.1.2 第一节第一小节第二大段  . . . . . . . . . . . . . . . . . . .

2.2    第一节第二小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表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表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图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图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展经济学阅读文献

阅读文献

 

专题1 中国二元经济发展理论

胡景北,1994,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工资上升运动的解释,“经济研究”第3期第32-43页。

胡景北,1998,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一种可能机制,“经济研究”第3期第23-30、第57页。

 

专题2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

党国印,1998,论农村集体产权,“中国农村经济”,第4期,第19页。

姚洋,1999,非农就业结构与土地租赁市场的发育,“中国农村观察”,第2期,第1621页。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课题组,1999,我国农村集体土地长期制度的现状、问题和改革,“农村经济文摘”,第1期,第614页。

 

专题3 中国农民与农民转移的统计研究

统计资料

蔡昉,主编, 20032002年: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陈良彪,2002,农业劳动力转移状况及其经济影响,农村经济文稿,第1期第3742页。

罗斯基/米德,1997,关于中国农业劳动力数量之研究,“中国农村观察”,1997年第4期,第2839页。

 

专题4 农民转移过程中的工资和其它因素

Wang Tianhong/Atsushi $ Maruama/Msao $ Kikuchi $ 2000 $ Rural-urban Migration and Labor Markets in China: A Case Study in A Northeastern Province $ The Developing Economies $ P80-104. 下载PDF

李强,2001,中国外出农民工及其汇款之研究,“社会学研究”第4期第6476页。

李强,2003年:“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

 

专题5 中国农民在农村地区的转移

陈吉元/胡必亮,1994,中国的三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经济研究”,第4期第1422页。

王振,1999,发达地区乡镇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与工资决定,“中国农村观察”,第4期第3038页。

林伯强,2002,如何评价乡镇企业对中国农业增长和农村发展的影响:基于20世纪90年度一个实地调查的分析,“中国农村观察”第6期。

 

专题6 中国农民转移对农业的影响

朱民等,1997,家庭责任制下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投资,“经济研究”,第10期。

郭敏/屈艳芳,2002,农户投资行为实证研究,“上海经济研究”,第6期第8692页。

黄平/克莱尔,1998,对农业的促进或冲击:中国农民外出务工的村级研究,“社会学研究”第3期第7182页。

 

专题7 中国农民转移对城市的影响

蔡昉,2001,中国城市限制外地民工就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劳动经济”,第1期第1523页。

胡景北,2003,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城市贫困:以中国为背景的分析,www.hujingbei.net:工作文稿

王桂新/沈建法,2001,上海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补缺替代关系研究,“人口研究”第1期第919页。

 

专题 8 中国农民转移对资本积累的影响

万广华/史清华/汤树梅,2003,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第5期,第312

龙志和,2001,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居民储蓄和居民资产实证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第1期,第1049页。

 

专题 9.中国农民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胡永泰,1998,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的首要作用,“经济研究”,第3期,第3139页。

蔡昉/王德文,1999,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经济研究”,第10期,第6268页。

刘霞辉,2003,论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经济研究”,第5期,第4147页。

 

专题 10 中国农民转移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李实,2001,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增长与分配,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第1633页。

权衡,2002,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收入分配效应及其机理分析,“上海经济研究”,第2期第4250页。

张平,1998,中国农村居民区域间收入不平等与非农就业,“经济研究”第8期第5966页。

发展经济学:劳动力转移研究(上课计划)

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                                         指导教师:胡景北

硕士研究生课程“发展经济学”                                        助教:李静霞

 

 

发展经济学:劳动力转移研究

 

上课计划

 

 

专题序号

日期

   

主持人/报告人

 

09.13

发展经济学与劳动力转移 I

胡景北

 

09.20

发展经济学与劳动力转移 II

胡景北

1

10.04

托达罗两部门人口流动模型

袁志刚

2

10.11

对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争论:城市维生部门

3

10.18

对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争论:帕累托改进

4

10.25

中国的一个案例:城市劳动市场的存在性和有效性

徐小青

5

11.01

中国的劳动力流动与二元经济

马海明

6

11.08

流动人口在流入国的收入:横向考察

7

11.15

流动人口在流入国的收入:纵向考察

8

11.22

流动人口的家庭劳动供给行为

李国胜

9

11.29

流动人口的流动成本分析

黄颖华

10

12.06

流动行为的福利影响

张士宝

11

12.13

流动人口受歧视问题

刘黎明

12

12.20

流动人口对流入国影响的全面分析

VWL I Klausuraufgaben

CDHK der Universitaet Tongji

Prof. Dr. Hu Jingbei

SS 2001

 

 

Klausur

Fuer die VWL I

 

25 Punkte fuer jede Aufgabe

 

1.      Welches sind nach Karl Marx einerseits, Walter Eucken andererseits die konstitutiven (wesentichen) Merkmale von Wirtschaftsordnungen? Welche idealtypischen Wirtschaftsordnungen unterscheiden sie?

Welche Interdependenzen der Preise gibt es in einer Marktwirtschaft?

(Sie muss in Deutsch beantwortet werden)

 

2.      Oekonogen sagen oft, in der VWL spielen gerade die relativen Preise die Zentralrole. Diese These ist aber nur mit dem Walras’schen Gesetz zu beweisen. Bitte beweisen Sie nun zuerst das Walras’sche Gesetz und dann erklaeren, warum die Role der relativen Preise von den Oekonogen so hoch geschaetzt wird.

 

3.      Beweisen Sie das Erste Wohlfahrtstheorem in der reinen Tauschwirtschaft und in der Wirtschaft mit der Produktion.

 

4.      Erklaeren Sie die Bedingung fuer die optimale Produktion der oeffentlichen Gueter. Weiter erlaeutern Sie, warum diese Gueter oft nicht ausreichend angeboten wer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