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农业制度和农业工资
7.3 农业工资在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上升趋势
在自耕农和准自耕农制度下,农业工资不仅高于生存工资,而且会随着农业劳动力转出农业而上升。这两点是理解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所在。本节将说明第二点。
在中国的准自耕农制度背景下,每个农民按人口分得一份土地。我们设想各农户的人口全部是劳动力,因此不再区分人口和劳动力。劳动力转移到非农就业不影响农户分得的土地数量。所以,如果一个农户成员转移出农业,该农户的土地总产量可能降低,但该农户的每个人或劳动力的平均产量包括平均净产量会上升,所以,把平均净产量视为农业工资,我们将发现农业工资随着农业劳动力转出农业而上升。我们借助图7.1来说明这个命题。为简化讨论,我们假设该农户有四个成员且全部是劳动力。按年计算,每个劳动力每年最多劳动T个小时。设想一户农民按人口分得耕地Z亩。图7.1中的横轴是农业劳动时间,以小时为单位;纵轴是农产品产量,曲线OABCDEF是该农户的生产函数曲线,表示该农户在特定的技术水平上使用Z亩土地以及固定的资本支出,从原点开始不断增加劳动时间所能生产的扣除了资本支出后的最大净产量。该曲线的函数形式是Y=f(K*, L),其中Y、K和L分别代表扣除资本支出后的净产量、资本与劳动投入;*代表常数,即假定资本投入不变,因此该函数又可以简写为Y=f(L)。[1] 在给定的土地、资本和技术基础上,该农户增加农业劳动,农业产量一开始上升很快,但随着劳动的增多,产量上升越来越慢并且最后停止上升。这一状况在图7.1中的表现是生产函数曲线随着劳动增加而越来越平缓;劳动增加到点D以后,继续增加劳动,产量将不再上升,生产函数曲线成为水平线。D点对应的劳动投入是P,即3个多、不到4个劳动力的全部劳动时间。我们设想该农户从P起继续增加劳动将不会提高产量,但也不会减少产量,所以生产函数曲线不会向右下方倾斜。用YMAX表示该农户投入全部劳动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显然,YMAX相当于图7.1标示的线段DP,而DP的长度又等于线段E(4T) 和F(5T)的长度,即
(7.8) YMAX=DP=E(4T)=F(5T)
设想YMAX能且仅能保证五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所以五个人的平均产量相当于上一节定义的生存工资。用w表示工资并特别地用wF表示生存工资,在图7.1中,生存工资可以表述为下式:
(7.9) wF=w5T=YMAX/(5T)=tgαF
αF是直线OF与水平轴的夹角, tgαF是αF的正切,表示垂直线段F(5T)与水平线段O(5T)之比,也就是劳动投入为5T时的劳动平均产量。显然,如果该农户有五个成员,地主佃农制度将不可能出现,因为该农户的最大产量仅够维生,没有任何多余产量缴纳地租。此时出现的土地制度只可能是自耕农或准自耕农制度。幸运的是,该农户仅有四个成员,投入的最大劳动量是4T,生产函数曲线上的对应点是E。在自耕农制度下,按照平均产量计算,该农户每个劳动力的农业工资是
(7.10) w4T= YMAX/(4T)=tgαE
比较图7.1中的αE与αF,我们得到下述关系:
(7.11) w4T=tgαE > tgαF=wF
该农户的工资高于生存工资!当然,该农户也可以投入从P到4T之间的某个劳动量,因为这一区间的劳动量都能够生产出YMAX。同时,由于YMAX依然在四个劳动力中间平均分配,所以我们依然可以应用平均产量来计量工资。此时,从对应横轴P到4T区间的生产函数曲线上任一点上引一条直线到原点,该直线和横轴的夹角依然大于αF,所以公式(7.11)依然成立。因此,即使其他条件相同,仅仅地主佃农制度和自耕农制度的差别就足以造就农业工资和生存工资的差别:自耕农制度下的农业工资不但不等于生存工资,而且高于生存工资。
对我们的研究来说,更重要的是随着劳动力转出农业,农业工资还将上升。设想劳动力转出农业意味着转出者不可能同时参加农业劳动,所以农业劳动力转移不仅是农户农业劳动投入时间的减少,而且是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因此,该农户转出一个劳动力在图7.1中的表现便是它的最大农业劳动投入只剩下3T。此时,由于该农户的耕地、技术和资本支出不变,所以劳动投入减少后,它的净产量随之下降到相应于线段C(3T)高度的YC,但该农户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的平均产量或农业工资上升了,即
(7.12) w3T= YC/(3T) =tgαC > tgαE >tgαF=wF
公式(7.12)的经济学原理是利用原有的技术、土地和资本,更少的劳动生产的净产量总量虽然更少,但生产的劳均产量却更多。如果农户继续转出一个劳动力,剩下两个农业劳动力按照平均产量计算的工资是:
(7.13) w2T= YB/(2T) =tgαB >tgαC > tgαE > tgαF=wF
公式(7.13)表明,在技术水平、耕地资源和资本投入一定的前提下,农业劳动力越少,农业工资越高;农业劳动力越多,农业工资越低:所以农业工资和农业劳动力两者的变化成反比。由于农业劳动力转移意味着农业劳动力减少,所以农业工资在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将呈现上升趋势。我们用图7.2描述农业工资的这一基本趋势。图7.2中的劳动-工资线推导自图7.1的劳动-产量线,图7.1中各夹角的正切代表工资,现在它们在图7.2中显示在纵轴上。图7.2的农业工资线揭示了农业工资和农业劳动投入的反比关系以及农业工资在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上升趋势。
图 7.2 农业工资在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上升趋势 (pdf)
应用数学方法,把农业工资视为农业产出和劳动投入之商,我们有
(7.14) w = f(L)/L
(7.14a) dw/dL = (1/L)[df(L)/dL] – f(L)/L2
= f(L)/L2{[L/f(L)][df(L)/dL] -1}
= f(L)/L2(e-1) <1
其中
(7.15) e=[L/f(L)][df(L)/dL]
为劳动投入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比,即产量弹性,e属于(0, 1),所以,工资对劳动的导数小于1,工资与劳动反方向变化:若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则劳动投入越少,工资越高,这亦是图7.2中农业工资线所表示的命题。所以,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长期过程中,农业工资将清楚地呈现上升趋势。
注释:
- 该函数属于经济学中的新古典生产函数曲线Y=f(K, L),其最简的显函数形式为Y=AKαL1-α,其中A=1,1>α>0。Y=AKαL1-α又称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该类函数对资本和劳动两种投入具有对称性,所以,只要把横轴代表的投入改为资本,图7.1的产量曲线亦可以等价地改称为技术、土地和劳动投入一定时不断增加资本所生产的净产量。该类函数最重要的性质之一是在其他投入一定时,某种投入的增加会降低该投入的平均产量,所以生产函数曲线向右上方的延伸越来越平坦。 ↑
“7.3 农业工资在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上升趋势”的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