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农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的共同均衡

第八章 劳动力部门配置均衡

8.7 农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的共同均衡

现在我们再一次考虑农产品市场的均衡。农产品市场实现均衡的条件是农产品供求相等。为了引出这个条件,我们做了很多假定,例如农产品消费偏好不变等。我们现在考虑农产品供给方面的假定前提。农产品供求相等时,农产品市场出现均衡价格。但是,如果此时劳动市场没有实现均衡,劳动力依然希望在农业和非农业之间流动,则农产品市场将随着劳动力的部门转移而波动, 农产品市场的均衡不会稳定。这里的原因是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业之间的转移意味着农业劳动投入的变化。农业劳动投入一变,农产品实物产量就会变化,若农产品价格不变,农产品总供给就会异于农产品总需求,因此价格不可能不变,但农产品价格变化本身便意味着农产品市场失衡。所以,如果劳动市场不均衡,农产品也不可能均衡。这样,不但劳动市场的均衡要以农产品市场均衡为前提,而且农产品市场的均衡同样要以劳动市场的均衡为前提。实际上,无论农产品市场还是劳动市场都不可能单独实现均衡,两个市场的稳定均衡只可能是两市场共同均衡。所以,为了理解农产品市场或劳动市场的均衡机制,我们必须理解这两个市场共同均衡的机制。

到现在为止,我们假定包括土地在内的社会总资本以及农业资本不变,因此从生产角度决定农产量的因素仅仅是农业劳动。我们同样假定短期中社会的总劳动力不变,决定总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业部门配置的因素是两部门相对工资。影响相对工资的两个因素分别是两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之比和农产品相对价格。在农业和非农业资本投入一定的前提下,两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取决于两部门各自的劳动投入即劳动的部门配置,而农产品价格取决于农产品的供求。但是,在其他情形不变的前提下,农产品供给又取决于农业劳动投入。由于总劳动给定,因此农业劳动若变化,非农劳动必然相应变化;而由于两部门的生产率差距,劳动的部门配置变化又一定会反映到总产出即总收入变化上,后者将影响农产品总需求;所以,农产品供求状况和劳动力部门配置状况有关,而劳动力部门配置又和农产品价格有关。这样,在劳动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共同均衡的机制中,劳动力的部门配置和农产品相对价格应当是两个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劳动力部门配置确定后,农产品价格才可能确定;但农产品价格不预先确定,劳动力部门配置亦不可能确定,所以劳动力部门配置确定和农产品价格确定互为前提:两个变量必须同时确定同时均衡。劳动力配置均衡意味着劳动市场均衡,农产品价格均衡意味着农产品市场均衡,这样,我们就把劳动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共同均衡的问题转化为劳动力配置和农产品价格共同均衡的问题。

为了严格地讨论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我们需要用相对数概念表示劳动力的部门配置。我们曾经在第3章定义了农业劳动占总劳动的比重(农劳比)并且用l表示之,所以lL表示农业劳动投入,(1-l)L表示非农劳动投入。l同时代表了总劳动在农业和非农业两个部门之间的配置,注意l的取值区间是(0, 1)。下面我们把以前使用的农业劳动和非农劳动符号LA、LN转换为lL和(1-l)L。由于我们目前不考虑总劳动L的变化,所以上述符号转换的优点是把我们关心的变量从LA或LN转变为l,或者从劳动数量变量转变部门劳动比重变量即农劳比。在这里,l降低意味着劳动力从农业转入非农业,l提高则表示劳动力从非农业转回农业。相应地,由于ltL和lt+1L分别表示t和t+1属于t两个时点的农业劳动力数量,所以,它们的差代表了农业劳动力的变化量或转移量。

回顾劳动市场均衡图8.3并将其横轴变量改写为lL和(1-l)L。这就是下面的图8.8的横轴。除了横轴的标示之外,图8.8表示的劳动市场均衡和图8.3完全相同。但是,为了研究劳动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的共同均衡,我们需要在图8.8中引入农产品市场。回到农产品市场均衡方程(8.17)。其中供给方程pYA已经作为农产品产出生产函数出现在图8.3中。而需求方程λY可以同时视为农产品需求和收入关系曲线。已知农产品需求和供给反方向变化,而pYA曲线在图8.8中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因此λY在该图中应当从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并且与pYA曲线有且仅有一个交点。但是,图8.8的纵轴是收入或产出而非价格,我们又必须根据λY与产出或者Y的关系确定λY在图8.8中的表示。从图8.7知,λY与Y同方向变化并且比后者升降平缓得多。基于这个特点,我们先考虑在图8.3中引入总收入曲线。假设在某个时点0属于t上,所有劳动力都投入农业,l0=1,则Y0=YA0,经济总收入等于农业总收入。如果暂时撇开价格问题,此时的总收入应当是这个经济能够生产的最小收入YMIN。YMIN显然处在农业产出曲线和右纵轴的交点。从这点出发,一个劳动力从农业转到非农就业,农业产出降低,非农产出提高,由于非农产出增量大于农业产出减量,所以总产出Y亦提高。随着劳动力不断从农业转入非农业,在农业产出减少的同时,非农产出和总产出越来越高,总产出等于在给定价格前提下每一种劳动的部门配置所生产的农业产出与非农产出之和。因此,总产出曲线Y在图8.8中应当是一条从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它意味着总产出随着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或随着l的下降而上升。

由于农产品需求与总产出变化成正比,所以农产品需求也将随着l下降而上升,因此农产品收入-需求曲线在图8.8中应当是一条和总产出曲线一样的从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只是前者比后者上升的更为平缓。我们可以把图8.8中的Y和λY两条曲线的关系视为图8.7整个图形的180度变换。由于我们目前仅仅讨论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某个时点的均衡,因此,为简化讨论,我们在图8.8中把农产品需求曲线绘成一条直线。、这样,图8.8将同时显示劳动市场与农产品市场的变化状况。[1]

在短期中,总劳动和两个部门的资本投入给定,我们同时假定恩格尔系数λ稳定,以便把注意力集中在价格、工资和劳动力流动上。[2] 劳动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的供求波动将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我们先考察劳动市场。如果劳动过多地配置在农业,l很大,农产品实物产量YA高,同时总产出Y比较低。低的总产出导致对农产品需求λY低,农产品可能供过于求,价格p将下降;p下降导致相对工资w降低,农业工资低于非农工资,因此劳动力希望转出农业,所以,在劳动力自由流动、工资和价格自由波动的市场经济中,劳动市场失衡虽然一定会造成商品市场失衡,但恰恰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同样的工资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劳动力又不可能经常过多地配置在农业。但如果劳动力过少配置在农业,l很小,YA低,同时Y比较高。高的Y带来较高的λY,农产品更可能供不应求,p将上升。p上升造成两部门相对工资w提高,农业工资高于非农工资,因此劳动力希望转入农业,所以,劳动力也不可能长期地过少配置在农业。把这两方面分析结合起来,我们发现劳动力的部门配置l有一个波动区间,既不可能过大也不可能过小。

图8-8 劳动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共同均衡 (pdf)

我们进一步考察农产品市场。如果农产品需求超过了供给,p将升高,即使农业劳动的生产率不变,升高的p也提升了农业工资,农业工资将超过非农工资,因此一部分劳动力将从非农业转入农业并导致l上升。这意味着YA提高和Y降低。YA提高增加了农产品供给,Y降低抑制了农产品需求,所以农产品生产将趋于供求平衡,p不可能继续升高。反之,如果农产品需求低于供给,p降低,农业工资将低于非农工资,一部分劳动力将从农业转出到非农业,l下降,因此,YA和农产品供给减少;但l下降导致Y提高,农产品需求相应增加,农产品供求又将趋于平衡,p也不可能继续下降。所以,和劳动力部门配置比l一样,农产品价格p也存在一个波动区间,而不可能过大或过小。

在劳动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的变动中,劳动力部门配置和农产品价格在各自波动区间之内的变化可能使它们在l=ltp=pt时实现两个市场的共同均衡,而ltpt便是均衡的劳动配置和均衡的农产品价格。两市场共同均衡的含义是在价格为pt时,数量为ltL的农业劳动的平均产出正好等于数量为(1-lt)L非农劳动的边际产出;同时在价格pt,数量为ltL的农业劳动生产的农业总供给,又正好等于从ltL的农业劳动和 (1-lt)L的非农劳动分别在两部门生产的产出之和引出的对农产品的总需求,因此,劳动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图8.8用点At标示两市场共同均衡点,在点At上,角tt相等,劳动市场均衡,经过点At的劳动配置线AtBt是均衡配置线;同时,在点At上,农产品供给曲线ptYAt和农产品需求曲线tYt相交,农产品市场均衡。由于农产品供给和需求曲线在点At上都和均衡劳动配置线相交,所以农产品市场均衡点同时是劳动市场均衡点,因此,点At是两个市场的共同均衡点。[3]

需要注意的是图8.8中存在一个并且仅仅存在一个使得两市场共同均衡的点At。毫无疑问,图8.8中存在着许多劳动市场或者农产品市场的均衡点,但除了At外,不存在其他任何一个点可以让两市场共同均衡。我们观察劳动均衡配置线AtBt。显然,由于农产品供求曲线只有一个交点,因此,AtBt上只有1个点可以和农产品供求曲线的交点相交。AtBt上没有任何其他点可以同时与农产品供给和需求两条曲线相交。如果lt变化,劳动配置线离开AtBt而移动,但无论左移还是右移,新的配置线都将在两个点上分别和农产品供给与需求曲线相交,而不可能在一个点上和它们同时相交。如果pt变化,农产品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移动,则无论它们各自上扬还是下抑,它们都不可能再在AtBt同时相交,而只会在两个点上分别与其相交。

此外,At还是图8.8中的稳定均衡点,也就是说,如果外部状况不发生变化,劳动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便不会变化,劳动力不准备在农业和非农业之间流动,农产品价格也不会变动,经济将保持在At上。例如,我们设想发生在t属于t 邻域的某种一次性外部事件例如恶劣气候大幅度把农业产量从YAt降低到YAt1,农业产值曲线随之下抑,经济将落在图8.8部门配置线AtBt右侧、农业产值曲线ptYAt下方的区域里,农产品需求虽然可能因为恶劣气候减少了总产出而下降,但不会和农产量同步下降;同时,农业产值曲线下抑必然造成t1<t,农业工资低于非农工资,一部分劳动力试图流动到非农部门,这将进一步减少农产量。因此,农产品市场将出现供不应求局面,p相应上升到pt1,农业产值曲线上扬到pt1YAt1,角度扩大,农业劳动力转移受到一定抑制。所以,劳动力流动和价格波动将引导经济吸收外部冲击并在更低农业产量和更高农产品价格的水平上实现新的均衡。随着气候恢复正常,一定农业劳动力生产的产量回升,YAt提高到YAt2,农产量可能超过需求,价格下降,劳动力相应地在两部门之间重新配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经济将逐渐吸收恶劣气候的冲击并返回到原先的两市场共同均衡点At。就此而言,配置线AtBt是稳定的均衡配置线,l t是均衡农劳比,pt是均衡农产品相对价格,ptwAt=wNt是均衡工资,YAt和YNt分别是两部门的均衡产量,均衡总产出为Yt=ptYAt+YNt

注释:

  1. 图8.8中的农产品收入-需求曲线显然它的价格-需求曲线不同。图8.8中的农产品供给曲线亦是农产品收入-供给曲线,因为其参照系不是价格,而是收入或横轴的农劳比。所以,价格变化在图8.8中的反映不是供给或需求数量在供给或需求曲线上的移动,而是供给和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就此而言,图8.8可以用来研究价格变化对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影响。另一方面,收入往往是比价格更强的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变量。因此,用收入以及生产收入的农劳比做横轴来讨论农产品市场均衡可能比使用数量-价格坐标系更有助于揭示农产品相对价格变化与农劳比变化的关系。
  2. 毫无疑问,恩格尔系数λ会随着总收入Y和价格p而变化。但两个市场的模型最多只能求解两个变量。本节将求解的变量是lp,所以λ必须被假定为常数。不过,由于本节仅仅考虑某个时点及其邻域的情形,Y、p在该邻域中变化幅度很小,它们变化导致的λ变化应当更小,因此,假定λ不变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
  3. 关于两市场共同均衡的存在性、唯一性与稳定性的证明,参见本书数学附录2:劳动力配置的基本模型和农劳比均衡证明。笔者曾经还以非农比为指标研究过该两市场共同均衡,参见胡景北,2011。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