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和美国的四个小比较

    最近我从美国到德国访问。这两个国家都属于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有许多相同之处,例如空气新鲜、环境舒适、交通方便。它们当然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里仅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若干不同地方聊举四例。

    第一,卫生间的坐便纸。美国的公共卫生间都免费提供坐便纸。坐便纸的作用是避免臀部直接接触马桶坐圈。据说许多研究证明坐便纸对避免细菌和疾病传染的用处不大,因为卫生间往往属于办公楼、火车飞机上细菌最少的地方。细菌通过共同使用卫生间而传染的现象本来就罕见,遑论卫生间中的马桶坐圈。然而,一旦使用坐便纸成为习惯,没有它就会深感不习惯。德国的公共卫生间都不提供坐便纸。旅途中难免对卫生间的造访。但直接坐在别人刚坐过的马桶坐圈上,却又难免踌躇。

    第二,商品标价。美国商品标价不包括销售税,德国则包括。所以在德国看到商品标价后,估计一下商品效用和手头现金后就可以决定是否购买。美国各州各大类商品销售税率不一,常人又疏于计算,因此看到商品标价后并不清楚真的购买所需支付的含税价格。就此而言,在德国购物,心理波动小。在美国购物,因为实际支付的含税价格可能和心理预期价格相差很大,付款后心理往往不能自如。此外,这一区别也许是美国人比德国人更频繁使用信用卡的原因之一。比如在美国常常遇到商品含税价格为10.02美元的现象。此时若用现金支付而恰好没带上二分钱的硬币,就会找回好些硬币。这种情况在德国不会遇到。常见的倒是比如9.98欧元这样的标价。

    第三,被动吸烟。美国开展吸烟危害宣传50年来,公共场合吸烟者变得很少见;无论散步、旅行、购物都很少闻到烟味。德国同类宣传也有50年了,但公共场所吸烟情况似乎还很严重。我在德国好几次一出商店就闻到烟味:一些烟民正在商店门外吸烟。站台上候车时常常也能闻到从不封闭的吸烟区传来的烟味。我从不吸烟,因此对在德国闻到的烟味特别敏感。但对中国数亿烟民来说,到美国却憋得慌。

    第四,交通警察。美国公路上警车很多。开十次车至少会遇到一次警车,市、镇内短途开车亦如此。美国警察分工粗,每个警察都管交通违章,因此警察对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的威慑力很强。德国道路上罕见警察,常常开个几百公里都遇不到一个警车。德国高速公路不限速,因此无超速问题需要管理;但在限速的德国市、镇区域亦罕见警察。对遵守交通规则的人来说,警察多是好事,因为它减少了不守交规的现象。所以,德国公路上警察少也许说明德国人比美国人更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不过,我了解的美国限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了解的德国限于西德若干地区。与对这两个国家的了解相比,我更熟悉和习惯的是中国。就上述四点而言,中国在前三点上更类似德国:没有坐便纸、含税标价、吸烟者众。中国市镇道路上警察不少,但高速公路上罕见警察,尽管中国和美国一样限制高速公路上的行车速度。总之,世界各国在涉及公民生活的日常管理上做法各异。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公民;另一方面,到各个地方还是依照古训入乡随俗为好。

“双周夜话”,2014年第5期,2014年7月8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