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到偏僻农村调查,给我发来几张农村照片,其中的大型联合收割机特别让我激动。那个山区小村竟然也有了大型收割机!这是我和我的朋友都没有想到的。对我来说,收割机意味着农民不仅在用机器、而且在用资本替代劳动力。四年多前,我在一篇夜话中指出农民转移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经济现象。其实,在农民转移的背后存在着一个更为激动人心的现象,这就是中国农业在用资本替代劳动,农业资本在把农民从农业中替换出来。仅仅在新世纪,中国就有将近1亿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超过了中国在毛泽东政府时期动员下乡的城镇居民和学生的总数。这么多农民转移走了,可我们中国人还能够吃得饱。当然,粮价在上涨,可即使如此,我们依然能够吃得饱。比起毛泽东政府时期,那么多城镇居民被迫去农村,那么多学生被迫去“插队落户”当农民,可城市人和、农村人依然吃不饱的状况,中国的变化是如此之大,只有我们这样亲身经历过毛泽东时代饥饿和今天温饱的人才能最深切地体会到。在这里,市场经济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市场经济让农民自由。市场经济把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的“迁徙自由”权部分地还给农民,农民又一次有权利离开农村和农业。但是,十年内就有近1亿农民离开农业,中国人竟然还能吃饱饭,这背后就不仅有经济制度的改变,而且必然有农业技术的改变,必然有农业资本替换农业劳动力。简单地说,资本在劳动力离开农业的同时进入农业,才使我们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同时还有足够的粮食可吃。那位朋友发给我的农村照片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资本进入农业在中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40年前我在农村种田的时候,刚好是我们那个地区农民第一次看到化肥和农药的时候。那可是资本,因为要钱去买,而过去农民只用农家肥,对稻子生病则是束手无策。可那个资本不是替代劳动的。相反,它还增加劳动。传统的草塘泥照做不误,现代的化肥又得追加,劳动量更大了。那时候,赤着脚挑着100来斤的化肥从供销社走到生产队,无论怎样英雄主义理想主义,也还是苦不堪言。那时候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虽然也开始有了小型手扶拖拉机,但那时候资本进入农业的目的不是减轻劳动负担,不是换出劳动力,而是增加耕地的产量。因此,资本多了,人反而更苦了,农业需要的劳动力也更多了。
但是,今天出现在中国农业的资本,主要目的不再是增加产量,而是替换劳动。这里的最重要原因是大量农民转移,留在农业的劳动力少了,农村请人帮工的费用越来越贵。报纸网络常常说农民工工资上涨,但农民工资比农民工工资上涨更快得多。在许多偏僻的纯农区,十年前请个人帮工耕地或者收割,一天无需10元;如今没有70、80元找不到人帮忙。农民工资如此上升,利用资本就合算了。租收割机又快又便宜,租拖拉机耕地比用一个人放一年牛便宜多了。即使像水稻插秧这样困难的农活,现在也有插秧机了。更有许多农民买收割机、插秧机为别的农民干活。如今,用于化肥、农药的资本继续增加,但减少劳动力的农业机械增加得更快。农业资本投入的主要目的,已经不再是增加产量,而变成为减轻劳动强度和替换劳动力。每当我在电视上看到去外地收割的十几辆、几十辆联合收割机排成长龙在公路上驰行的时候,我都非常激动。确实,与收割机长龙相比,那经常出现在屏幕上的绵延数公里的坦克、军车队列就只能算历史舞台上的小丑,因为收割机才代表了中国社会本质的变化,代表了中国历史的转变。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从来不缺农民,现在终于变了:农民少了,依靠人多势众的中国传统农业正在变为主要依靠资本的现代农业。这是一场极其伟大的变革,是彻底改变中国经济面貌的历史变革。而我们正处在这场资本换农民的波澜壮阔的变革之中。
“夜话”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