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现象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提高很快。在上涨的物价中,农产品价格尤其猪肉价格的上涨又特别引人注目。另一方面,农民工的工资在上升、农村收获和播种大忙时的季节性雇工工资也在上升。工资的上升反过来又推动了生产成本的提高,推动物价进一步上涨。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当前中国物价和工资上涨造成的通货膨胀。解释这样的通货膨胀现象需要我们有一个严格的逻辑体系和理论框架。而我在经济学上提出的农业劳动力转移观点,为解释它们提供了一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用下面的工资-物价变化图,试图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角度解释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
每一位学过高中解析几何的人都可以理解我的工资-物价变化图。图中的pYA、qYI分别是农业和工业的生产函数,它们表示,如果资本、土地、价格等各种条件不变,产值怎样随劳动力的增加而增长。横轴从左边看是从零开始的农业劳动力数量,从右边看是从零开始的工业劳动力数量。工农业劳动力加起来是社会的总劳动力。如果工业劳动力是M1,农业劳动力是L1,图中L1上的垂直线和两个生产函数的交点在纵轴上就表示工农业的产值,它们加起来便是社会的总产值或者总收入。一部分总收入要用来购买农产品消费。它们形成了图中的农产品需求曲线。显然,在A点上,对农产品的需求,正好等于L1数量的农业劳动力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数量,因此农产品供求平衡,农产品价格p和工业品价格q稳定。另一方面,左原点和A之间的直线于横轴的夹角a1,表示农业劳动力的平均收入或者工资。右上方的夹角b1,表示工业部门内,M1数量的劳动力中最后增加的一个劳动力生产的产值,它相当于工业工资。这两个角同样大小,工业工资和农业工资便相等,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求平衡,整个经济在稳定发展。
但是,如果由于什么原因,比如大规模的猪瘟导致猪肉产量下降但需求未变,或者收入增加导致对农产品需求提高可产量未变,农产品市场便出现供不应求状况,农产品价格p上涨。假如像图中箭头表示的那样,p上涨到p2,农业产值提高并和新的农产品需求相等。可此时,农产品市场并不能平衡,因为农产品产量没有提高,仅仅价格上涨了。人们用原有的收入只能买到更少的猪肉,不满情绪自然滋生。更重要的是工业工资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同时代表农业工资的夹角a变大了,农业工资现在高于工业工资。两者都要求工业部门提高工资,否则的话,一部分农民工就打算离开工业重归农业,因此劳动力市场变得供不应求。而如果劳动力一变化,原有的产量便会变化,农产品市场在价格上涨后形成的供求相等又被打破。因此A2点不是一个均衡点。
当然,一部分农业劳动力回归农业,经过一段时间后,农产品产量会提高,价格会有所下降,产品市场会重新实现供求平衡。同时,工业劳动力少了,工业生产函数上的切线更陡了,工业工资提高了,a和b两个角重新相等,劳动力市场也会实现供求平衡。可即使如此,经济仍然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通货膨胀波动,波动的结果,虽然经济重归平衡,但价格和工资都提高了。
可是,中国农民工集中的许多企业往往按订单生产,企业常常也有自己的生产计划,因此不能简单地让农民工离开。可如果不让他们离开,企业资方就得提高他们的工资,一要保证工资购买猪肉的购买力,二要适应农业收的提高入。虽然资方尽可能不把工资提高到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但工资提高后,生产成本总是增加了,因此,企业会上涨工业品价格,造成新的一轮通货膨胀;同时资方也不得不减少利润并削减生产计划,因此,经济波动更加严重。
针对这样的经济波动,政府有一些有效的经济政策可实施。从长远看,政府最需要做的是促进农业投资。在工资-物价变化图中,农业生产函数的形状主要决定于农业投入的资本。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个大趋势,但农业劳动力的转出农业需要更多资本转入农业来补偿,农业产量才能够跟上对其需求的增长。它们之间应当保持一定程度的均衡。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核心就在这里。我希望,我绘出的这张图,能够帮助大家理解这一点。
“夜话”2008年第3期,2008年1月31日